春日的秦岭北麓绿意盎然,阳光透过树叶斑驳地洒在长安区太乙宫街道四皓村的农家小院里。村民何小利正在精心打理着庭院里的40盆蕙兰,翠绿的枝叶间,新芽崭露头角。

“年底这些兰花将由大秦岭花谷统一收购,预计能带来3000多元的收入。”何小利笑着说。去年,何小利通过街道组织的“兰花寄养”活动增收1800元,今年她又扩大了寄养规模。

在四皓村,像何小利这样通过“兰花寄养”实现增收的村民已有200多户。村党支部书记骆小爱告诉记者:“在村民积极性高涨的同时,村集体还以合作社的名义寄养了1000盆兰花,预计能为村集体增收7到8万元。”



据太乙宫街道武装部部长孙海滨介绍,去年以来,太乙宫街道创新推出“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兰花寄养模式,引入专业花卉企业提供种苗和技术支持,由合作社组织农户参与,企业保底收购,确保每盆兰花至少能为农户带来80元的收益,户均年增收至少1200元。



为确保该项目顺利实施,街道还联合农业银行、中国信合推出最高100万元的“兰花贷”专项贷款,破解农户们面临的资金瓶颈。“有了技术指导和资金保障,农户们参与的热情更高了。”孙海滨说。

在成功推广庭院兰花寄养模式的基础上,太乙宫街道正在着力延伸兰花产业链条。今年3月已启动“兰香秦岭·庭院生金”深化行动,计划打造兰花主题民宿、研学基地和文创产品加工集群。

“我们正在整合翠华山景区、大秦岭兰花园等资源,计划推出‘赏兰+民宿+农耕体验’的特色旅游线路。”孙海滨说,他们的目标是让游客“因兰而来,因景而留”,进而实现从“流量”到“留量”的转变。

为带动更多群众致富增收,长安区农业农村局将在7个街办推广“兰花寄养”模式,预计带动350户农户年均增收4000元。

以花为媒,近年来,长安区积极推动“美丽经济”蓬勃发展,全区花卉生产面积1.28万亩,2024年花卉综合产值达36.5亿,全市花卉、花资批发向长安转移并集聚。2024年“长安花”首次走出国门已远销俄罗斯。2025年4月15日,第32届中国兰花博览会将在长安区举办。

从庭院寄养到文旅融合,从单一种植到全产业链发展,绽放在秦岭脚下的小小兰花为周边村民致富“开出”新路径,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

通讯员 师展 耶莎

图片来源 长安区委宣传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