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至今,死亡是一个神秘而深刻的话题,古往今来的各位名人之死,也一直被公众津津乐道。他们有的寿终正寝,有的非正常死亡,都在史书上书写了一段插曲。
以下八张珍贵老照片,记录着八位历史名人生命的最后结局。通过这些旧照,我们能够看到他们人生的终幕,而历史名人们的生前身后事,也给予了我们一些启迪。
1.列宁中风而死
1924年1月21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逝世,享年五十四岁。他是因为突发中风医生抢救无效,离开这个世界的。
通过列宁晚年拍摄的一张照片,我们可以看出病情给这位伟大革命领袖带来的折磨。因为中风,他已站不起来了,只能瘫在轮椅上,勉强支撑起自己的身体和精神。
事实上,即使是这张瘫痪着的照片,都是好不容易才成功留下的。当时列宁的病情已经是岌岌可危了,医护人员们必须小心再小心,才能确保不会伤害到他的身体。
拍摄完这张珍贵照片后不久,列宁便撒手人寰了。他的骤然离世,让全球各国左翼阵营、民主和平人士们悲痛不已。
斯人已逝,余泽永存。列宁虽然早已离开了他挚爱的无产阶级,但他对共产主义革命做出的杰出贡献,永远被大家铭记于心间。
列宁一生中最为重大的成就,就是领导了十月革命,推翻腐朽的沙俄旧秩序,建立了苏联政权。十月革命的成功,标志着国际“共运”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除了革命实践,列宁在共产主义理论层面的建树,也是值得大书特书的。直到现在,“列宁主义”都是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正是因为列宁做出了如此重大的贡献,他才会得到全世界人民的尊敬,他的后事无论是当年的苏联还是现在的俄罗斯联邦,都不敢有丝毫马虎。
列宁刚去世时,苏联政府经过商议,决定保留他的遗体。如今一百多年过去了,苏联已经解体了三十余年,俄罗斯硬汉总统普京依旧在强调保存列宁遗体的重要性。
对于俄罗斯人而言,重要的不是保存列宁的尸身,而是通过这种手段寄托哀思,铭记他的伟大精神。列宁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2.希特勒地下室自尽
和列宁流芳百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纳粹狂人希特勒的遗臭万年。他因德意志第三帝国的穷途末路,选择在地下室自我了断,一代人间恶魔就这么走向了生命的终点。
1945年4月,苏联红军和盟军一道,朝着德国首府柏林的方向急速行军。随着他们的步步紧逼,希特勒意识到大势已去,可他还是坚持负隅顽抗。
希特勒命令手下将士全力抵挡来军,尽可能地守卫柏林,他自己则一头钻进国会大厦的地下室内,期盼着奇迹的出现。
事实证明,老天爷不会眷顾人间恶魔,奇迹并没有出现。4月29日,彻底失去希望的希特勒,决心让自己死得“体面”一些。
希特勒召集了一批无可救药的死硬派纳粹分子,举办了一场告别宴。随后,他和他的情人布劳恩服下了毒药,并开枪自尽。
关于希特勒自尽前后发生的事儿,目前只有目击者的口述,以及一张现场照片的佐证,具体的细节也许和真实历史有一些出入。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希特勒和情人的遗体,被他的拥趸给火化了,这也是希特勒本人临终前的最后一项遗愿。
希特勒之所以要火化遗体,主要是怕自己死后,尸身万一被苏军或者盟军的战士们找到,会进行侮辱。一把火烧掉,就“一了百了”。
其实希特勒此举,只不过是在自欺欺人而已。即使她的遗体没有受辱,他依然是全世界人民唾弃的对象,永远被钉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了。
3.甘地被人枪杀
和希特勒一样非正常死亡的,还有印度独立运动领袖,“圣雄”甘地。只不过希特勒是饮弹自尽自我了断,甘地是被人枪杀。
1948年1月30日,甘地正在新德里举办例行的祈祷大会,这是他每天必做的日常事务之一。结果就在这次大会过程中,他遭遇了刺杀。
一名男子突然走向了甘地,举枪朝他进攻,子弹命中了甘地的要害。甘地因枪击而倒地,失血过多,当场死亡。
甘地之死震惊了全世界,印度老百姓悲痛不已。现在留下的一张甘地葬礼照片,足以证明人民对这位“圣雄”的感情,甘地是多么受人爱戴。
刺杀事件爆发后,凶手很快便被警方逮捕归案了。这位名叫纳特乌·拉·受的男子之所以要选择刺杀甘地,是觉得他的“非暴力不抵抗”政策过于软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为了彻底摆脱英国殖民者的统治,完成印度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解放,纳特乌决定采取激进的手段。11月15日,他因故意杀人罪,被政府处以绞刑。
值得一提的是,时至今日,纳特乌的风评在印度当地,竟然有了反转的迹象。原先印度老百姓们,只觉得他是杀死“圣雄”的恶人,现在不少人将其视为不被理解的民族英雄。
发生在纳特乌身上的舆论反转,本质上是印度人民对甘地的不满日渐加深。随着民族主义的兴起,当年的“非暴力不抵抗”运动,正在遭受越来越多的批评。
列宁死后受人敬仰,希特勒遭万人唾骂,而甘地在去世后,又经历了风云起伏。由此可见“慈父”斯大林的话非常有道理,历史的风会吹散所有尘埃,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4.肯尼迪乘车时遇刺
和甘地一样遭遇刺杀身亡的,还有美国总统肯尼迪。1963年11月22日,他在乘车视察德州达拉斯市时,在敞篷轿车里遭到神秘男子枪击。
该男子连续打出三枪,全都打中了肯尼迪。第一颗子弹打到了肯尼迪的背部,第二颗子弹命中了他的脖颈。肯尼迪躲闪不及,接着被第三子弹打中脑袋。
在案发现场的城市广场,目击者照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记录了肯尼迪遇袭的场景是多么惨烈。肯尼迪并没有当场毙命,而是在急送医院抢救后,不治身亡的。
肯尼迪遇刺身亡,是上世纪冷战期间,最轰动的大事件之一。他为什么遭遇不测,至今尚未有定论,由此衍生出的阴谋论遍布全球互联网。
与此同时,案件凶手后来的遭遇,也为本就甚嚣尘上的阴谋论,加了一把火。事发之后,美国警方很快便逮捕了凶手,可是就在押解他的过程中,凶手又被他人枪击身亡了。
这起连环刺杀案,属实让人摸不清头绪,也难怪官方三缄其口,美国老百姓们至今依然议论纷纷。不过肯尼迪的死产生的蝴蝶效应,倒是有利于新中国。
肯尼迪生前,对新中国的核武器研究,极尽打压之能事。他一遇刺身亡,美国政府忙着处理突发事件,无暇破坏我国的原子弹实验基地,新中国有了难得的核研究“窗口期”。
古语有云,将士用命,国运方升。新中国军民团结一心,携手共进,一心一意谋发展,这才换来了所谓的“国运”。
肯尼迪遇刺是偶然事件,但我们把握住了难得的机会,这才成就了“两弹一星”成功研发的历史必然。由此可见,无论个人还是国家,运势都是事在人为的结果。
5.梦露死因成谜
和肯尼迪一样死因迷雾重重的,还有一年前突然去世的好莱坞明星、美国文化偶像玛丽莲·梦露。1962年8月5日,三十六岁的梦露神秘死亡,引起了舆论的热议。
梦露死因的官方说法,是用药过量导致的意外。可据坊间传闻,她的死跟无意间得知政客及娱乐大亨的秘密息息相关,她是被“灭口”的。
只不过无论公众如何怀疑,都找不到确凿证据了。因为梦露死亡现场,并未流出可靠的照片作为证据,她生前的最后影像,是试镜录像和出游照片。
虽然梦露之死尚未真相大白,但这起事件已然说明,遮遮掩掩是阴谋论诞生的温床。如果美国政府坦坦荡荡,民间不会流言四起,老百姓对政府的不信任,是他们自作自受。
6.蒋介石遗愿难达成
和肯尼迪、梦露死因成谜相比,蒋介石的死,算得上是寿终正寝。可他的后事也是十分狼狈的,因为有项遗愿至今未达成。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因心脏病去世,终年八十八岁。蒋介石病逝在了台北的私宅,当他撒手人寰后,一张他生前的全家福,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仔细观察这张全家福,就会发现老蒋不是正常坐在椅子上的,而是无力地瘫着。事实上,为了让他在椅子上固定住,宋美龄直接安排人,用胶带把他的双手捆在了椅子上。
宋美龄之所以这么做,是希望向外人传递“蒋介石状况良好”的假消息,以稳定台湾的政局。只不过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老蒋还是在不久之后一命呜呼了。
蒋介石的死,引起了台湾的一阵动荡,后来其子蒋经国接手了父亲的政治遗产。蒋介石的丧事办得很隆重,只不过他的一项遗愿,至今未能达成。
自打兵败溃逃到台湾后,老蒋心心念念的,便是落叶归根。他希望遗体能够安葬在奉化的老家,可由于两岸关系的原因,他的棺椁至今留在台湾没有下葬,也是十分讽刺的。
7.戴安娜后事极盛大
和蒋介石一样后事盛大的,还有英国王妃戴安娜。只不过他俩一个是儿子出面大操大办,一个是人民群众自发深切缅怀。
1997年8月31日,戴安娜与男友乘车出行,结果在一个隧道内发生了车祸,戴安娜不幸去世。这场意外,官方声明是由于司机酒后驾驶导致的,可公众根本不信。
很多人猜测,戴安娜王妃死于一场阴谋,是英国王室出手,夺走了她的生命。虽然没有确切的证据,可风言风语从未停止,这本质上是民众对英国王室不满和不信任的体现。
和丑闻频出的王室名声扫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热爱公益事业的戴安娜王妃,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自发缅怀。在这张照片里,戴安娜坟墓前的鲜花,足以证明她有多么受欢迎。
人民群众会铭记真心对待他们的人,鄙视尸位素餐的“肉食者”。戴安娜王妃和英国王室风评的两极分化,说明了公道自在人心。
8.基辛格以百岁高龄逝世
2023年11月29日,一则突发新闻震惊了全世界:美国著名外交家、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去世了,享年一百岁。
以百岁高龄逝世的基辛格,获得了我国的高规格致悼待遇。作为“中国人民老朋友”,我国始终记得他对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所作的贡献。
上世纪中美关系的破冰,始于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访华。而要是没有之前国务卿基辛格的秘密访华之旅,尼克松此行不会那么顺利。
基辛格去世新闻的配图,除了有当年他秘密访华的旧照,还有他在2023年7月最后一次访问我国留下的照片。
这次访问,是我国对基辛格的最后记忆。他在访问期间不断强调,中美之间应该设法重新建立沟通渠道,这样才能确保世界局势的和平稳定。
只可惜,基辛格的肺腑之言,美国政府压根儿听不进去。而我国虽然现在和美国关系紧张,但还是给予了这位“老朋友”充分尊重,足以体现我们的大气与格局。
参考资料:
1.《福建党史月刊》1991-07-30 列宁逝世的原因
2.历史教学(下半月刊) 2012-10-16 西方正史中的希特勒之死
3.南亚研究1983-12-31略论甘地之死
4.肯尼迪之死:30年后仍是谜?(《开发区导刊》1994-02-01)
5.玛丽莲·梦露之死新说(《文化译丛》1993-06-30)
6.蒋介石在台湾未下葬之谜(《文史博览》2011-05-05)
7.“戴安娜现象”的启示(《北京政协》1998-01-15)
8.“中国人民老朋友”基辛格去世(《环球时报》2023-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