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一线老师亲眼目睹了教育的各项改革,但不得不承认,一些改革并不深得人心。尤其是当今的各科试卷,让一线老师非常头疼。很多一线老师都寄希望于出试卷的教研员们,希望他们在出试卷时考虑一下学生的一些学情,让教育回归本质。



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让数学考试回归考数学,语文考试回归考语文。

现在的试卷有一个特点,就是数学试卷不像数学试卷,语文试卷也不像语文试卷。数学试卷会考成语知识,语文试卷也会考历史地理等知识,反正就是综合性越强越好。

实际上数学最应该考查的是一些基本的概念、思维能力以及熟练的计算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什么必须考一些语文知识呢?语文上的知识能不能放到语文试卷上去考试?难道我们要通过数学考试来筛选语文学霸?

各科就应该考各科的知识,老师教什么就应该考什么,书本上学什么就应该考什么?不然我们的教材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第二:出题之前能否了解一下孩子们真实的生活。

现在的考试,美其名曰要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用心去感悟生活,所以常常会考很多阅读理解题。连数学考试都是长篇大论的题目,每道题都一二百字,初中的物理化学历史政治科目更离谱,题目都是超长。专家们甚至提出了大语文的概念,要求全面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但专家们估计都不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现实是,很多孩子压根就没时间读书,每天的作业都写不完,就算想读书也没时间。另外,学生也没有机会去感悟生活,他们每天都是学校和家里,唯一的休息时间可能就是大课间和课间十分钟,很多时候学校为了安全还不让孩子们出教室门。放寒暑假很多孩子还要上各种辅导班,依旧要写很多作业。

我们的孩子压根对生活又不可能有什么深刻的感悟,又怎么可能写出意义深刻的文字呢?更不可能理解那些蕴含深刻哲理的文章?生活才是最真实的课堂,只可惜我们的孩子从来没有好好去享受和感受。



第三:出题之前能否了解一下一线老师的苦,不要太超前出题。

现在的考试,完全不照顾学生的学习特点,更不照顾一线老师的教学。很多试卷完全没有基础题,都是各种拔高和探索题,美其名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思维能力。但专家真的了解一线教学吗?

老师们都是完全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教书的,每天研究的是书上的重难点。学生训练的大多也都是一些基本题,因为大多数孩子掌握基本题都很艰难。至于各种拔高和奥数思维题,只有班上极个别孩子可以掌握,完全不是老师教学的重点。但看看现在的试卷,语文上一些初中的文章都出现在了小学试卷上,让学生去做阅读理解;数学上,很多奥数题都出现在了试卷上,高年级的题出现在了低年级的试卷上,这不是逼着孩子们去上辅导班吗?



现在的教研员试卷出得太超前,完全不考虑真实的学情和教学。

不管怎么改革,只要教材不变,考试的内容就不应该改变。不管怎么改革,考试还应该以教材为主,以基础题为主,毕竟老师平时的教学就是以书本为主的,也是以基础题为主的。最关键的是,我们的中小学是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就是普及教育,以育人为主,而不是以选拔为主。

教育需要改革,但不管怎么改革,还得回归本质。特别是中小学阶段,就是打基础的,基础不牢到了高年级只会更被动。所以试卷中可以有拔高题,但不能过多,否则就有揠苗助长的嫌疑了!



个人认为,当前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局,就是因为我们的教研员长期脱离一线,他们不上课,自然不了解学生的认知和学习特点,以及老师真实的教学。希望我们的教研员未来能深入一线,出一些真正适合学生认知和年龄特点的试卷,给学生减负,也让教育回归本质,而不是单纯的为了教育改革而改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