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管中心在总结巴黎奥运会周期的报告中直言“未完成奥运目标”,并将矛头指向阵容临战调整导致的负面影响。这一官方表态,为最后时刻离队的王云蕗提供了某种“正名”的契机,至少领导层意识到当时抛弃王云蕗是一招臭棋。
围绕王云蕗“强攻不强”的争议从未间断,蔡斌力排众议重用王云蕗,在巴黎奥运周期始终给予高度信任,以至于大家相信王云蕗属于蔡斌亲密嫡系,简直就是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没想到巴黎奥运之前王云蕗意外被淘汰,这对她来说确实太突然太残酷。
球迷们对王云蕗的认识过于片面,无限放大了她强攻的弱点,忽视了她在一传防守方面任劳任怨的独特价值。朱婷挤掉王云蕗之后,女排四号位威慑力大增,但迫使龚翔宇李盈莹更多分担一传,女排战术不得不进行改变,而这个时候巴黎奥运马上就开始了。
事后来看,中国女排离不开王云蕗这种保障型主攻。以当时的竞技状态,应该力保手感滚烫的李盈莹进攻,手腕有伤的朱婷作为李盈莹的替补。这样女排一方面有李盈莹(朱婷)的强劲炮火,另一方面又有爱干脏活累活的王云蕗保障生命线。
蔡斌一度将王云蕗树为保障型主攻的标杆,试图证明其“小主攻”战术的科学性。当朱婷回归暴露该体系上限时,弃用王云蕗便成为否定前期战略的快捷方式。她的存在与消失,本质是教练组左右互搏的产物,当然也不排除另一种可能,那就是蔡斌说话不算……
王云蕗几年来艰苦付出甘当螺丝钉,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无论从维持球队战术体系默契,还是从个人情感的角度,最后时刻将其扫地出门都不那么“厚道”。而且当时的国家队也有个别替补球员被球迷讽刺为“拍手党”,即便王云蕗真的有些鸡肋,她也比拍手党更有资格去巴黎。
排管中心把巴黎奥运失败归因于“不该在冲刺期换人”。至于为何三年间未能培养出能顶替朱婷张常宁的新人?为何让一个被蔡斌亲自提拔的球员沦为战术试验的耗材?这些问题,早已湮灭在“阵容调整”的万能话术里。
球迷们想知道王云蕗临阵被抛弃的具体细节,是谁拍板驱逐王云蕗的?是出于怎样的考量作出决定?是不是有些球员更不该去巴黎?也许这些问题永远也不会有当事人坦诚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