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创建新目标
近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密云医院召开内、外科系统优化病种结构专题研讨会,会议恰逢建院70周年之际,内科、外科系统主任及科室核心骨干共同聚焦2024年科室数据深度剖析与2025年高质量发展目标制定,为争创三级甲等医院奠定坚实基础,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医院迈入以“结构优化、资源整合”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为争创三级甲等医院奠定基础。院长王广发、党委书记李爱阳、副院长孙万卉、陈秀梅参加研讨,医务科副科长陈俏主持。
数据把脉:精准定位科室短板
会议以2024年科室数据为切入点,内、外科系统主任分别从病种结构、医疗质量、服务效能等维度展开剖析。
针对内科系统进行病种结构分析后,发现存在常见、简单病种占比偏高,疑难病例收治比例有待提升,住院诊断准确率虽达标,但病案首页填写规范性需强化等问题。提出通过多学科协作(MDT)模式优化复杂病例管理,借助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提升诊疗效率,同时计划开展疑难病例巡诊机制,促进基层与上级医院协作。进一步完善慢性病全流程管理方案,加强临床路径标准化,结合信息化手段优化患者随访体系。
针对外科系统手术量增长显著,但四级、微创手术占比不足,术后并发症管理及主要诊断选择正确率需重点改进等问题,提出将借助北大医院专家资源与影响力,更好地服务密云及周边百姓,借助微创技术及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提升手术精准度,减少术后并发症;同时优化区域医疗资源协同机制,推动专科能力分级发展。并将完善慢性病全流程管理方案,加强临床路径标准化,结合信息化手段优化患者随访体系。
针对共性问题,会议提出建立“临床科室-病案科-医务科”三级病案质控体系,强化数据标准化管理,并计划通过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提升住院诊断准确率。
能力提升:聚焦专科建设与技术创新
为突破发展瓶颈,医院制定“强专科、优服务”双轨并行策略。进一步促进专科能力升级,重点培育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等核心体系,增设体重管理、记忆防治等特色门诊,打造差异化竞争力。依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资源,引入血管相关疾病介入诊疗、肿瘤靶向治疗等技术,推动外科四级、微创手术占比逐年提升。
同时,推动技术与管理协同,通过引入联影uCT760等高端设备,提升诊疗精准度。强化MDT诊疗模式,组建肿瘤中心、慢性病管理等跨学科团队,优化复杂病例全流程管理。
服务拓展:构建区域协同医疗网络
会议明确以紧密型区域城市医疗集团建设为抓手,推动资源下沉与分级诊疗。通过横向联动,与1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线上病例讨论机制,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闭环管理,减少常见病重复收治;加深纵向合作,借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优势医疗资源开设“北大医院名医工作室”,多系统、多维度提升本院医生诊疗能力,打造密云特色医疗品牌。
2025目标:迈向三甲医院的关键一跃
基于研讨成果,医院锚定三大核心目标:
1.病种结构优化:进一步增加疑难危重症病例收治,将常见、简单病种向日间化、门诊化倾斜,强化专科品牌辐射力。
2.医疗质量跃升:实现病案首页质控数字化,提升主要诊断正确率。
3.服务能级突破:推动年服务量持续增长,借助放疗中心的建立,进一步扩大肿瘤治疗区域影响力,并通过“国家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经验输出,打造郊区医疗标杆。
领导寄语:凝聚共识,共绘蓝图
院长王广发在总结中强调,优化病种结构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需全院以“数据为支撑、创新为动力、患者为中心”,深化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资源协同,确保规划目标落地见效。
此次研讨会不仅为医院擘画了清晰的发展路径,更通过精细化管理和区域协同创新,为郊区医疗资源优化提供了实践范本。未来,医院将以“三甲创建”为契机,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助力密云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以上内容来自密云区医院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头条
密云资讯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