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帮我转告法官,目前房产已经过户完成,补偿款我们也履行了,感谢法官的帮助,终于彻底了结了这件事。”近日,平潭法院海坛法庭接到了一通满怀谢意的来电。来电人是郑梅(化名)的家属,涉及一起离婚后涉房产变卖的纠纷。

郑梅与王强(化名)于2024年5月经法院调解离婚,调解协议中约定“双方共同将房屋及车位进行变卖,变卖所得资金需先偿还剩余的银行及公积金按揭贷款,若有剩余,剩余款项由双方各取得50%。”但文书生效后,双方因房产变卖价格及补偿问题意见不一导致矛盾激化,关系剑拔弩张。郑梅遂准备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王强则担心强制拍卖可能需要承担价格过低的风险,面对强制处置十分抵触。面对这一棘手局面,平潭法院运用“法庭+执行”工作模式,充分发挥法庭团队和执行团队各自职能优势,将纠纷双方当事人及其家属再次邀请至调解室,以审执联动妥善破题解困。


“当时我们已经说好了要尽快变卖房产,但是王强(化名)就是一直不配合。”“卖家的价格实在不合理,出售房产对双方都是损失。”圆桌调解室内,双方正因调解书中的夫妻共同房产的变卖分割问题争执不下。“既然约定了变卖房产,双方都应该互相配合……你们应该多换位思考,互相体谅一下……”法庭团队原承办法官凭借对案件的审理基础及争议焦点的精准把控,向双方详细阐释房产处置的法律依据,让当事人明晰权益义务,稳定情绪。“如果房产由法院执行变卖,也会存在价格波动等风险,你们双方都要考虑好,不要意气用事。”执行法官则从实操角度,剖析强制执行房产变卖的实践成本及潜在风险,引导双方理性权衡利弊,为调解奠定基础。

法官们充分考虑双方过往婚姻关系及房产特殊位置因素,秉持公正与人文关怀,耐心倾听诉求,深入挖掘矛盾根源。经过多轮释法明理,双方认识到对抗无益,合作方能共赢。最终双方达成一致:郑梅取得房产所有权,并向王强支付补偿款。这一方案保障了双方经济,避免了公开变卖的价格风险与时间成本,节约了司法资源,实现了多方共赢。


目前,双方均按调解方案履行完毕,本次纠纷得以顺利化解。当事人的来电不仅是一声简单的感谢,更承载着对平潭法院“法庭+执行”联动机制的认可。电话那头轻快的声音与前不久调解室内的激烈争执形成鲜明对比——这场因离婚房产分割引发的“拉锯战”,最终在“法庭+执行”联动机制下画上圆满句号。


“能听到当事人主动打电话报喜,就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参与调解的执行法官表示。今后,平潭法院将持续深化“法庭+执行”机制,以“调解优先,审执并行”的工作方法,为当事人提供更优质、高效、暖心的司法服务,真正做到“案结事了政通人和”。

供稿:施静怡

编辑:王梦露

审核:郭剑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