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凤霞原名杨淑敏,祖籍江苏,1927年1月26日生于苏州,后被人贩子贩卖入津,6岁学京剧、13岁习评剧,15岁脱颖而出。后来,新凤霞因为在《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等名剧中表演出色传神,被誉为“评剧女王”。

建国初期,新凤霞的《刘巧儿》轰动京华,连拉洋车的也都几乎无人不唱。传说,周总理曾这样说:可以三天不喝茶,不可不听新凤霞。

新凤霞不仅唱得好听,而且人长得也漂亮。1952年,梅兰芳、齐白石、郁风(画家、郁达夫侄女)等人曾应邀到他们家吃饭,齐白石看见新凤霞后、就被吸引住了,目不转晴地一直看。据说当时的场景是这样:

秘书推了他一把,提醒说:“不要老看着人家,不好……”
齐白石着急了:“她生得好看,我就要看!”
新凤霞赶快走到白石老人面前说:“齐老您看吧。我是唱戏的,不怕看。”
这让满屋子人全笑了起来。郁风趁势说:“齐老喜欢凤霞,就收她做干女儿吧。”

于是,新凤霞当即跪在地下叫了“干爹”。此后,新凤霞成了白石老人的入室弟子。


新凤霞


新凤霞、吴祖光

新凤霞说自己不怕看,其实是不准确的。有一次就因为紧张害怕,出了个不大不小的事故。

1950年春节期间,中国评剧院应邀去中南海为中央领导演出。这是主席第一次看评剧,也是新凤霞第一次带着评剧进京向领袖汇报演出。

当幕布拉开、音乐响起,舞台灯光将布景上的窑洞照亮时,原来十分安静的剧场忽然异常活跃起来。有讲话声、欢笑声,新凤霞一紧张,竟然把头两句词“刘巧儿生来手儿勤,织布纺线都认真”全忘了。

忘了也得唱、不能停啊。新凤霞强迫自己镇静了下来,有音无字地勉强哼唱完了前两句,到第三句时才正经地唱了下去。戏演完后,主席站起来带头鼓掌,并且和总理走上台去看望演员。

当主席走到新凤霞的身边时,高兴地说:“我们都很高兴,又看见延安的窑洞了。”“我在延安听过《刘巧团圆》的说书,想不到来到北京又看到《刘巧团圆》的评剧。”

主席还对新凤霞说:“你这个小鬼演得不错,可是功夫还不够,第一场刘巧儿头两句唱的什么、我就没有听清楚。唱戏是给人听的,要咬清每个字,唱好每句词。”

虽然见了主席有些紧张,但是她在追寻婚姻幸福上,新凤霞却与刘巧儿一样勇敢。年轻貌美的新凤霞不缺人做媒,热心人给她介绍了很多中青年干部,但她都不愿意。她心里的真实想法是,自己没进过学堂、识字有限,要找个丈夫、就得是个能教自己文化的老师。


新凤霞、吴祖光与女儿吴霜在一起

后来,她就喜欢上了在文艺会议上偶遇的剧作家吴祖光。她鼓起勇气暗示吴祖光,说前门大街的买卖家也都在播放刘巧儿的“因此上我偷偷的就爱上了他”。见吴祖光不懂什么意思,新凤霞干脆就直接表白了:“我想跟你结婚,你愿不愿意?”

毫无精神准备的吴祖光一下子站了起来,怔了一会儿才说:“我得考虑考虑”、“我得对你一生负责”。1951年的仲夏夜,“评剧皇后”新凤霞与“戏剧神童”吴祖光在北京举办了盛大的婚礼。

从此以后,新凤霞就多了一位丈夫老师。梅兰芳也是新凤霞的老师。1953年秋天,梅兰芳在天津演出时,吴祖光为拍片赶至天津,新凤霞跟着来看戏学习,就此拜了梅兰芳为师。

收了这么一个弟子后,梅先生风趣地说:“我每次收学生都是学生请客,这次收新凤霞我自己请客。”

在后来的反右运动中,新凤霞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但多年以后,新凤霞提起往事时说:"苦难都过去了,我也残疾了,怪她们有什么用,原谅她们吧。"

新凤霞这么说,让如去想起一种境界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同时也想起很多曾遭遇过“不公平”待遇者,提起那个时期就是咬牙切齿的仇恨。相比之下,如去认为新凤霞先生的胸怀、配得上“大家”二字。

1998年4月12日,新凤霞在江苏省常州市逝世。此去经年,如去愿新凤霞先生安息,愿她和吴祖光先生在天上之灵继续相亲相爱。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