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节,大姑患癌去世,丢下80岁奶奶无依无靠,远在南方的伯父回来,要接奶奶去养老,奶奶说啥都不去。
一是她从来没出过远门,晕车厉害,跟伯父去南方要坐14个小时车,她根本受不了。
二是她适应不了南方气候,尤其是夏天,酷暑难耐,相比之下,她更喜欢东北的温度。
三是她担心自己岁数大了,一旦有个三长两短,给伯父添麻烦,因为她想一直守在老家亲人身边。
当伯父要带奶奶走时,奶奶顾虑重重,我毫不犹豫将奶奶接自己家养老,婆婆首先站出来反对,但我坚定不移要陪奶奶走完余生。
奶奶把我养大,当奶奶老无所依时,我不顾婆家反对,接她回家养老
在群山环抱中,有一座宁静的小山村,那是我的出生地。
村子不大,却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邻居们善良淳朴,无论谁家碰上难题,都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
我是父母的头一个孩子,母亲生下我时,全家人都很高兴,并没因为是个女孩子,而嫌弃我。
知道母亲坐月子,奶奶提前攒30个鸡蛋送来,大姑背一袋谷子去磨坊加工,然后骑自行车送来10斤小米。
东院邻居给母亲送来一瓶油,西院邻居给母亲送来一只老母鸡。
大家之所以这么帮我们家,只因为父亲生病了。
父亲个头不高,长相一般,曾经是小学老师,母亲长的好看,一头乌黑的短发,干净利落,齐刘海下,是一张圆润的苹果脸。
她的眼睛大而明亮,鼻梁高挺,嘴唇红润,笑起来时,嘴角两个浅浅的酒窝,仿佛藏着蜜,散发着邻家女孩的亲切魅力。
常听奶奶说,父亲外貌比不过母亲,但母亲欣赏父亲有知识,不顾外婆反对,非要嫁给父亲。
没想到,两个人结婚才一年多,父亲身体健康出了问题。刚开始,以为只是劳累过度。
后来才知道,病得很严重,听奶奶说,父母两个感情很深,母亲为给父亲治病,多次找外婆要钱。
外婆是知青,当初下乡就住在奶奶家,后来回城始终不忘奶奶对她的照顾,经常带着女儿来看望奶奶。
因此,父亲和母亲熟悉并相爱,外婆反对过,但不管用。
当母亲一次次找外婆要钱给父亲治病时,外婆气的骂我母亲:“自找的,当初我不同意这门亲事,你不听话,年纪轻轻找个病秧子。”
母亲哭着说:“既成事实,说这些话有用吗,只有您能拿出钱来,婆婆没攒几个钱,为她儿子早花光了。”
外婆一边埋怨母亲,一边拿钱,就这样,父亲活了三年,在我四岁大时,父亲丢下我和母亲走了。
我记不住父亲长啥样,只听说父亲是一位尽职尽责的好老师。
那个年代,大人对孩子教育不上心,有些孩子10多岁,家长不送去上学。
父亲便挨家走访,劝邻居们尽快送孩子上学,不然孩子们将来跟父母一样,只会种田。
经父亲努力,村子里适龄儿童都送学校来了,再也看不见弱小的身体扛着柴禾走在村头。
往昔田埂上,放牛娃带着稚嫩脸庞,哼着不成调的小曲,如今再也寻不到他们的身影 。
当家长看着自己孩子上学后变懂事了,见了父亲总会多唠几句孩子成绩。
父亲引以为荣,教书更加卖力,这就是为什么父亲生病,母亲坐月子时,邻居们都给我家送吃送喝原因。
奶奶把我养大,当奶奶老无所依时,我不顾婆家反对,接她回家养老
父亲走后,母亲整日以泪洗面,加上月子时心情愉闷,她变得精神恍惚,人也消瘦很多。
外婆心疼母亲,要带她回城里住,母亲左右为难。
因为伯父是村里头一个大学生,毕业后留在南方工作安家,离我们很远,一年回来一次。
奶奶常说:“孩子要是有出息,往往奔赴远方,孩子要是资质平平,反倒能长久陪伴在父母身旁,承欢膝下 。”
确实,所有人都知道伯父有出息,但奶奶一年只能见他一次,算是遗憾吧。
大姑嫁在邻村,那时老人心里仍保留旧思想。认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收不回。
所以当外婆来带母亲走时,奶奶哭着求外婆把我留下来。
奶奶说:“亲家母啊,你带闺女走我不拦着,这么多年,你闺女在我们这吃了不少苦,如今年纪轻轻,应该再找户人家,我不能太自私,耽误她以后生活。
但是孙女是儿子留下的命根,能不能留下陪着我,你们放心,我有一口吃的也要把这孩子养大。
儿媳妇想孩子了,随时可以回来住几天,我们家大门永远为你们敞开着,孩子伯父也说了,他可以出钱,我出力养这个孩子。
外婆见奶奶说的很诚恳,考虑到母亲精神状态不好,便答应将我留给奶奶。
从此以后,我与奶奶相依为命,奶奶去地里干活,会煮两个鸡蛋,装一壶水。
然后背着我,一边赶路,一边跟我唠村子里的事。
谁家门口的鸡丢了,或是哪棵树结的果子甜,又或是谁家小孩尿炕了,把我逗得笑声不断。
到了地头,她往地上铺一块塑料布,轻轻的将我放下,然后掏出煮鸡蛋,鸡蛋还有热乎气。
奶奶摸我小手冰凉,让我一只手握一个鸡蛋暖手。
然后又叨叨上了,什么昨夜下了场小雨,地里草长高了,我要赶紧拔草了。
什么邻居家的猫又抓了老鼠,老鼠可馋了,让我看好手里的鸡蛋,别被老鼠吃了。逗得我咯咯笑。
转眼之间,我8岁了,伯父写信给奶奶,告诉奶奶该送我上小学,并寄来200元钱,让奶奶给我买书包,铅笔盒,余下的买套新衣服和鞋子。
奶奶喊大姑一起,赶集日带着我去买书包,试衣服。
临走,给我买两个面包,一袋爆米花,大姑骑自行车载着我,我坐在车后架上,边听奶奶唠嗑边吃爆米花。
我的童年是不幸的,又是很幸福的。
我上小学二年级这年,母亲带着一个叔叔来看我,叔叔给我买了一个漂亮的笔记本和一支钢笔。
笔记本我留着抄歌词,钢笔我插在上衣口袋上,好一顿炫耀。
母亲给奶奶买一双厚底棉鞋,买一副棉手套,她知道奶奶到冬天手脚冰凉。
还给大姑买一双黑色半高跟皮鞋,大姑喜欢不得了,穿上一遍又一遍照镜子看。
临走,母亲给奶奶留下500元钱,嘱咐奶奶,想吃啥就买,别太节省了。
送母亲走时,我几次想哭但又憋回去了,也许是因为母亲身边多个叔叔吧。
我不想让外人看到我的脆弱,也不想让母亲以为我受委屈了,更不想让奶奶伤心。
假如我又哭又闹,母亲有可能带我走,不去新家也会送外婆家,毕竟外婆家条件好,住在市里。
后来听说母亲又生一个儿子,渐渐地看我次数少了,我则在奶奶呵护下,在伯父鼓励下,在大姑关爱中长成大姑娘了。
初中三年,我经常去大姑家住,大姑给我带饭,伯父给我出学费和零花钱。
好在我不负众望,考上师范学校,接过父亲教鞭,续写育人篇章。
后来经同事介绍,我和在医院工作的刘立军认识,他了解我的身世后,对我疼爱有加。
相恋两年,我们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
婚礼当天,奶奶穿上大姑给买的红色外套,坐在家长席上。
母亲因为种种原因没来,伯父和伯母坐车10多个小时,提前一天来了。并作为女方代表上台致词。
为了方便工作,我结婚后住在镇上,离奶奶家20公里远。
后来为了方便去看奶奶。我俩用结婚时收的礼金买一辆摩托车,每到周末,我爱人骑摩托车载我去奶奶家。
我爱人是农村考学当上医生的,对农活这块手拿把掐。我更是,从小跟着奶奶去地里锄草,拔苗,扒苞米。
所以我俩去奶奶家,主要是帮干活,我和爱人去到马上换衣服朝地里走去。
金秋时节,苞米穗在风中沙沙作响。
他手持镰刀,猫着腰,快速地收割着苞米,“沙沙”声此起彼伏。一棵棵苞米杆在他手中倒下,不一会儿身后放倒一片。
烈日下,我的双手被玉米叶划出道道红痕,却丝毫不停歇,熟练地掰下玉米,扔进背篓。背篓满了,我又一趟趟地往家运,脚步匆忙而坚定,只因心中有爱。
我时刻提醒自己,是奶奶把我养大,是伯父供我读书,是大姑照顾我初中三年吃喝。
除了帮奶奶干农活,奶奶吃穿用我也大包大揽,就连我爱人也学会了。
走到哪里,看见奶奶爱吃的桃酥,蛋糕,不跟我说便买回来,然后告诉我,傍晚去给奶奶送吃的,问我还有什么一起带过去。
伯父日子过得好,但离得远,想孝顺奶奶力不从心。大姑离得近,但条件一般般,靠种田为生,能有多少钱。
况且大姑和我父亲一样,出生后身体一直不太好,家里药不断。
好在我爱人是医生,有他时刻关注,大姑才没盲目用药,身体稍微好点。
随着奶奶年龄越来越大,我们都不放心将她一个人留在家里,生怕她去地里干活摔跤。
我想接奶奶来家里住,怎奈婆婆住在我家带孩子,奶奶住进来,怕婆婆说闲话,惹奶奶生气上火。
后来经大家商量,伯父每个月出1000元钱,我每个月出500元给大姑,让大姑伺候奶奶。
大姑只出力,奶奶吃的穿的我给买,奶奶吃药看病我爱人负责。
就在一切都向好的方向发展时,大姑病了,我爱人找同学安排大姑去市里检查。
结果出来我们都傻了,大姑患上肺癌,而且是肺癌中难治的那种。
为了瞒着大姑和奶奶,我爱人让同学说是,肺里长个结 节。需要住院治。
刚开始瞒住了,住几次院后,大姑通过和病友聊天,加上她住在肿 瘤内科。
大姑渐渐地明白了,一度情绪低落,不好好吃饭,她这么一闹,奶奶也知道了。
后来伯父将大姑带到他所在市里医院,给大姑治病花了6万多,伯父出3万,我出2万姑父自己出1万。
遗憾的是,大姑去年冬天,经历一场重感 冒后再也没起来,2025年正月初三,大姑永远离开我们。
此时,我们都放假在家,伯父和伯母也回来过年。
发丧大姑,没用我们拿钱,是她的几个孩子出钱。
伯父说:就让他们出钱吧,也该给几个孩子尽孝机会。”
我想想也是,现在当物之及是奶奶何去何从和由谁去养老。
伯父说:“我是儿子,于理于情于法,都应该是我给老妈养老,您们晚辈工作忙,压力大,别跟我争,我这就带老妈回家。”
奶奶本来躺着,一听伯父说要带她去南方,腾一下坐起来,略带哭腔说:“能不能不去,我一辈子没出过远门,上次坐车去医院看闺女,晕车吐一道。
上次才坐一个小时车,跟你回家坐10多个小时车,不得要我老命啊。
我哪也不去,死也要死在老屋里,万一跟你去,走半道有个三长两短,你怎么办?
再说了,我还要守着老头和二儿子,大闺女,你们没时间回家给他们上坟,我没事去看看,心里踏实。
说着说着,奶奶又哭了,让人看了很心酸。
我爱人忙安慰奶奶:没事,咱不爱去就不去。有我们呢,您可以来我家住。
地给姑父种,我家孩子马上送幼儿园,我母亲便要回老家照顾父亲吃喝。
您来我家,可以帮我们做饭,还可以带带孩子,这样我俩下班不急着回家。
我爱人故意那么说,不想让奶奶觉得自己没用,吃闲饭。
奶奶看看我,怯生生的说:你婆婆能同意吗,我这个岁数去谁家都是个累赘。”
我说:“放心吧,在那么艰苦条件下您养我小,我现在有能力给您养老。”
奶奶听后马上不哭了,像个孩子一样转向伯父,想看伯父怎么意见。
伯父说:“这样也好,只是辛苦你们俩了,先接奶奶住一段时间看看,你们照顾不过来告诉我,我出钱请保姆。
另外我每个月给你们3000元钱,不能让你俩既出力又出钱,况且侄女婿有老爹老妈要养。
我们没推辞,但既便伯父转钱过来,我们也不会用,大不了给奶奶攒着,万一有事再拿出来,没事到奶奶百年后,还给伯父。
后来婆婆知道奶奶来家里住,先找我爱人说,我爱人没听她的,婆婆又找我谈。
大概意思,怕老人岁数太大,万一在我家晚上睡过去了,我没法跟伯父交代。
婆婆振振有词说我,你难道不知道,老话说“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九十不留饮。”
我说:“只要做到问心无愧就好,其它的我不在乎。”婆婆实在没招儿,只能被动接受。
如今,奶奶在我家住住了两个月,每天一睁眼,就能听到她唠家常的声音。一家人吃饭时,笑声一阵接着一阵,屋里总是热热闹闹。
感觉日子都变得更有滋味了,这就是幸福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