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萝说
今年开始,我通过采访的方式来分享一些康复者的正能量故事。每一段经历都是一束光,照亮彼此前行的路。今天的故事,来自一位四川老乡,80后小伙。(阅读更多故事见文末)
初次见面
2021年的一个中午,我结束在华西医院的拜访,站在门口等着素未谋面的网友“曲风”来接我。
等了一会儿,突然一辆特斯拉3滑到我面前,嘎的一声停下,曲风从车里伸出头:“菠萝,上车!”
曲风是一位36岁的晚期肺癌患者,正在使用靶向药,处在和癌共存的状态。他要和我一起去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给同学们做分享。
曲风说他一直很喜欢数码电子产品,但因为出生农村,生性节约,很少买新东西。以前他开着公司一辆破旧的老车,经常出问题,一直想换辆好一点的。直到生病了以后,他想反正不知道能活多久,拿着钱也没什么用,还不如享受一下,于是就和老婆商量,20年买了一辆特斯拉。
我每年都会在清华大学和成都电子科大开设《癌症与社会》通识课,除了讲生物学、预防筛查、治疗方案以外,还会讲到患者和家庭面临的挑战和影响。
2021年的课堂上,我想试试新形式,邀请患者来给同学们做分享,于是我找到了“菠萝的年轻朋友们”里在成都的活跃群友:曲风。曲风其实从小性格就比较腼腆内向,并不爱说话,但一听说是去我的课上给同学们分享,他还是干脆地答应了。
图:邀请曲风去成都电子科大做分享
分享效果出乎意料的好,曲风说话平静,但真诚的故事本身给同学们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好几位同学的期末作业里专门提到了这场分享对自己的影响。
确诊肺癌
在生病之前,曲风是典型的努力奋斗80后的故事。
他来自四川的普通小镇,大学考到成都,读了计算机专业。毕业后没有当码农,但从事了计算机销售的工作,靠着自己努力打拼,收入挺不错。他找到了女朋友,成家立业,31岁终于成都买到了属于自己的房子,两口子颇花了点功夫来搞装修,折腾了好久才在2019年中搬了进去。
到了当年11月,他刚住到新房子几个月,突然每天都感觉自己右上腹一阵阵地疼痛。他以为是自己平时做销售喝酒太多了,伤到了肠胃,也没太当回事,想着先扛几天,看看情况。但情况没有任何好转,他又想是不是得了胆结石,于是去了自家附近的小医院检查。大医院被人挤破头,小医院却到处是空楼,就连CT都是随到随做。
考虑是腹部疼痛,所以医生让他先去做了腹部CT,结果没发现肚子里有什么问题,却意外发现他有胸水,于是又做了胸部CT,这次就直接发现问题了:肺部有一个0.78公分的结节,而且边缘带有毛刺,看着不太好,而且胸膜上也看到有不规则的变化。
关键发现肿瘤标记物CEA超级高,正常标准值是5以下,他的呢?1800!正常值上限的300多倍!
医生说看起来大概率是肺癌,叫曲风赶紧去大医院。
曲风当时人直接傻了,完全没想到这么严重。晚上没怎么睡,第二天一大早就赶快跑到四川肿瘤医院,结果当天是周末,专科医生不上班!万般无奈,他只好熬到周一,终于见到了医生。医生说靠CT影像和肿瘤标记物还不能确诊,他这么年轻,结节也可能是发炎导致的,因为长的位置也不好穿刺,所以建议先试试二代头孢药,过半个月再看,如果能缩小,就不是肿瘤了。
出门前医生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给你一次机会,也是给我一次机会。”
还真别说,输了头孢后,曲风感觉好了不少,这给了他信心,想着果然应该没啥事,自己不会这么倒霉。
现在回看,这就是最典型的安慰剂效应:因为希望抗生素有效,就真的感觉好多了!很多人用了偏方或保健品觉得有作用,也是这个原因。
为了安全,曲风还跑去四川省医院也看了医生,还约着几位专家一起做了MDT多学科会诊,但专家讨论后,也没有得出明确结论,只告诉曲风需要密切复查,他们说不排除是肺结核。
过了半个月,虽然体感变好,但头孢没能让结节缩小。不能再等了,曲风靠托关系好不容易到华西住上了院,接受仔细检查。医生首先做了肺结核的检查,发现是阴性,这时候还有点侥幸心理的曲风,心已经沉了一半。
在医院的第一个晚上,曲风情绪低落,在病房里根本睡不着,后来半夜干脆出来,在病房外面的走廊木长椅上待了三四个小时。
接下来,医生抽了胸水,送去做病理检查。19年的12月15日,他收到了最不好的结果:胸水查见癌细胞,是肺腺癌。
胸水里看到癌细胞,说明肯定转移了,晚期。虽然内心已经有点准备,但曲风还是一瞬间闪过很多念想,比如要不干脆把房子卖了,把钱留给老婆。
对于他这种年轻的肺腺癌患者,下一步最重要的就是做基因检测,因为很大可能携带EGFR或ALK基因突变。如果有,那就有对应的靶向药物可以用,效果比化疗好很多。
但第一次抽的胸水里癌细胞太少,不够做基因检测,所以又抽了第二次。基因检测报告是好消息:他是典型的EGRF基因19号外显子突变,可以用EGFR靶向药!
主治医生告诉他,EGFR的靶向药有三个选择:一代靶向药,二代靶向药,和三代靶向药,都是口服药,在家吃就可以。对于曲风的突变,这三种药都应该有效,但各有特点,除了疗效差异,副作用和价格也都不太一样。
曲风考虑了半天,觉得一代药太老了,而三代药又太贵了,于是决定折衷,吃二代药阿法替尼。这倒是一种挺特别的选择思路。
很幸运,阿法替尼对曲风的控制肿瘤效果很不错,自从吃上,肿瘤标记物CEA就一直降低,从1800一路降到了40。
但这个药对他有明显的副作用,开始是拉肚子,一天5、6次都很常见,然后就是流鼻血。他本来就有鼻炎,吃了药以后鼻子愈发干燥,经常流鼻血。这背后的原因,是因为EGFR靶向药对正常上皮细胞也有影响,二代药尤其明显。
好在人的适应性真的很强,对药物反应也是如此。曲风吃了半年以后,身体开始自我调节,产生耐受,各种副作用慢慢就越来越轻了。
曲风生活习惯也发生了改变,尤其是把烟戒了。他从中学就抽烟,抽得很少,但也好多年了,想过戒烟但没成功。诊断肺癌的那一刻,他立刻就戒掉了,一口都不想抽,没有任何所谓的戒断反应。可谓最有效的戒烟手段,就是肺癌诊断书。
他也比较幸运,因为一般来说,真正抽烟导致的肺癌很少有EGFR突变,不太用得上靶向药。或许是因为他抽烟时间还短,所以癌细胞更接近不吸烟的癌症,而不太像很多老烟枪的情况。
在靶向药的有效控制下,他基本就和正常人一样生活,该吃吃,该喝喝,该工作工作,只需要每三个月去医院复查一次。复查次数多了,曲风对华西医院已经了如指掌,停车场哪个时间段能放行,停车场的哪一区域空位置更多,甚至医院哪个通道离停车场最近,都轻车熟路。
也是在那个时候,他在网上搜到了“菠萝因子”公众号,开始阅读科普文章。他发现那些科普对自己很有帮助,包括一些最新的药研发到了什么程度,临床的对比数据啥的。虽然有些专业的数据还是有点看不懂,但大致能明白,他也第一次听说了肿瘤免疫治疗。
二代靶向药就这样把曲风的肿瘤控制了两年多,直到2022年。
图:曲风喜欢户外,喜欢登山
耐药复发
二代EGFR靶向药一直把肿瘤控制得很好,整整两年多,但到了2022年,情况有些不对了。曲风后背开始疼,有时过一会儿自己又恢复了,但还是让他有点担心。身体一直不舒服,他还是决定去医院再仔细检查,影像上没有发现什么,但肿瘤标记物升上去了:CEA又到了500多。
医生判断,应该是耐药复发了。这本身倒不奇怪,因为EGFR靶向药到最后基本都会耐药,像他这样控制两年多,已经算不错了。
对于曲风这种对EGFR耐药的情况,需要做二次基因检测,来看看复发肿瘤的突变类型,从而决定应该换什么药。耐药患者最值得关注的一个突变,就是EGFR基因的T790M突变。如果有这个突变,那就可以换EGFR三代药,如果没有,则可能需要化疗了。
但曲风肿瘤长在胸膜上,依然没有显著的病灶用来穿刺活检,怎么办呢?
医生建议是做液体活检,也就是通过抽血的方法来检查肺癌的基因突变。它的逻辑是肺癌细胞在生长过程中,会不断死亡,所以它的突变DNA会被持续释放到血液里面,通过敏感的检测,就有可能代替穿刺取样,来无创地分析癌细胞的突变。
曲风的液体活检结果:没测到EGFR的T790M突变。
基于这个情况,医生说只能化疗了。
曲风非常不愿意化疗,但医生说,如果没有明确新的EGFR突变,化疗是最保险的选择,指南也是这样推荐的。
他追问医生,能不能先试试盲吃三代EGFR靶向药?
医生回答,没有T790M突变的话,用三代药获益概率很低,而且这种情况医保是不会报销的,因为不符合适应症,得完全自费。
医生最后说了一句:“如果你非要试,不要在我这里试。”
曲风知道,医生是怕如果不按照指南来推荐,万一吃靶向药效果不好,出现医患矛盾,医生不想担责任。
虽然很不情愿,但看到见多识广的医生态度坚决,而且患癌两年多,曲风和老婆都内心疲惫,有点折腾不动了,决定认命。
老婆代替曲风在治疗方案上签了字,告诉医生:下次来住院的时候就开始化疗。
那天开车回家的路上,空气几乎凝固。当车停在中途充电的时候,老婆终于忍不住,在车里嚎啕大哭。曲风心里也很难受,因为在他心目中,肺癌晚期,化疗开始,一般就代表着离死亡不远了。
等回到家,他还是决定最后再搏一把,不管概率如何,还是想盲吃几天三代靶向药试试。抱着最后的希望,或者说一丝幻想,曲风自己拿到了奥希替尼。当第一颗药被塞进嘴里的时候,他的赌博就开始了。
奥希替尼起效非常快!
刚一周,他的体感就明显变好,又等了一周,确定情况好转,他才去了医院,和主治医生说自己盲吃了奥希替尼,暂时不化疗了。医生做了检查,发现确实有好转,虽然有点诧异,但也觉得有了新希望,于是根据经验,建议曲风干脆再加上抗血管生成的贝伐单抗,和奥希替尼一起用,或许能进一步提升效果。
因为贝伐单抗需要输液,而且有出血风险,需要在医生监护下使用,所以他每个月都得去住院,一次好几天。联合用药后,他的血小板降低很快,时常需要打升血小板的针,等数值够了再继续后续治疗。
在住院的时候,曲风见到了很多人间百态。有次住院的旁边床位是一个70多岁的大爷,一看衣着就是很是农村很贫困的家庭,即使得了癌症,他中午也只有馒头吃。曲风看到,给他递了一盒牛奶。
用了一段时间后,医生建议把贝伐单抗停了,只继续口服奥希替尼,也就不需要去住院了。直到今天,又两年多过去了,奥希替尼依然把他肿瘤控制得很好。他最近一次复查,肿瘤标记物CEA是26。如他所愿,直到现在,他都还没做一次化疗。
现在回看,曲风的耐药肿瘤显然是有EGFR基因的T790M突变的,那为什么没查出来呢?
原因就是液体活检有个弱点和风险,就是假阴性。
因为血液里面绝大多数DNA都是正常细胞的,肿瘤DNA含量通常极低,所以这个方法对检测技术要求很高。即使测出来是阴性,也可能只是没有捕捉到足够多突变DNA而已,并非真的没有突变。
有的患者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不盲吃靶向药,最后起效,大多也是因为类似原因。
曲风的一念,给了自己一次机会,他是非常幸运的。
个人感悟
对于自己治疗的过程,曲风说最感谢的就是自己老婆。
5年多了,曲风一直瞒着爸妈,直到现在他们都不知道儿子生病了,照顾的重担都落在了老婆身上。曲风觉得自己老婆特别好,和自己结婚没几年就遇到这种事情,但却完全没有抱怨什么,遇到任何事情都积极面对。
曲风住院的时候,老婆都是全程陪同。曲风有时叫她不用去,因为肺癌病房晚上根本睡不好。肺癌患者经常咳嗽,或者呼吸不畅,很少有安静的时候。
但老婆每次都坚持陪着。
患癌后心态比较好的,大多有比较强大的家庭支持,无论是父母,兄弟姐妹,还是老公老婆。
曲风另一个幸运的点就是很早买了商业保险,所以没有遇到太大的经济问题,5年多晚期肺癌,一路靶向药,基本和普通人一样的高质量生活,但自费部分总额也就几万。无论新药,还是保险,真的是要感谢生在当下的社会,这在10年前都是不可想象的。
曲风生病后加入了一些患者群,也学到了不少知识,包括靶向药盲试的想法,也是从病友那里得到的信息。
他觉得有些群主真的很好,花时间张罗,帮大家提供信息,答疑解惑。但同时,他也发现了问题,那就是好多群里面的病友说的东西都不准确。很多群友并不是专业人士,但非常自信,还很热心,很爱给人出主意,所以很容易误导其他病友。曲风有时发现一看就不准确的说法,会在群里纠正一下,但也只能是杯水车薪。如何鉴别群里的信息,是个让很多患者头疼的事儿。
最后我问曲风,对于刚诊断的肺癌患者,还有什么个人经验可以分享?
他说,首先还是要学习。要了解一下肺癌的机制是什么。不需要特别深入,大致了解就可以,比如治疗方式有哪几种?人体真的很复杂,是一个整体系统,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治疗效果也不一样。可能这个方案适合你,另一个方案就不适合。基于知识的选择真的很重要!
第二就是立刻改变自己不好的生活习惯。一个人生病的话,除了自身基因缺陷,就是生活习惯等外界因素。生病了就应该立即停止对身体不好的这些事情。比如抽烟,经常熬夜,还有就是和职业相关的,比如当厨师油烟特别大,或者卖水果的经常吃快要坏掉的水果,这些就不要再做了。
最后是建议多运动,尤其到树多,空气好的地方去多转转,不用剧烈运动,适当走走就好。人必须要动起来,如果有事干是最好的。人动起来之后身体机能还是要好很多。
曲风说他现在经常到外面去玩,周末只要没事就会跑到成都周边人少树多,PM2.5低的地方去呆一会儿,溜达溜达,他相信这种环境能增强免疫细胞功能。
现在,都江堰是他的最爱,有兴趣的可以约一下。
致敬生命!
*特别声明:个人经历分享不构成诊疗建议,不能取代医生对特定患者的个体化判断,如有就诊需要请前往正规医院。
点击图片阅读往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