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7月,宋绮云从江苏省立第六师范毕业后,回邳县土山小学任教。
土山是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镇,是著名的三国古战场,最早出现在《三国志》,后因《三国演义》第25回“屯土山关公约三事”而驰名中外。土山古时曾是郡、州、市、县的治所。那时,土山周围是一片荒凉低洼的沼泽地。无人居住,据《邳州旧志》记载:当时土山高约30余丈,站在山顶上,可以望到下邳城(今睢宁县古邳镇)。后来,历经沧桑,直到明初,土山周围才有百姓居住。明末清初,土山商业已具规模,山西、陕西、河南、江西等外地商家陆续来土山开店坐铺。古镇街道整齐,两旁明清建筑、店铺林立,商业兴隆,集市热闹,成为邳南的商贸集散中心。
清康熙七年(1668年),山东郯城发生8.5级大地震,接着黄河决口,大量泥沙堆积于古邳和土山地面,造成了下邳城下沉,土地随之下降,使原来高大的土山变成了方圆近百米、高约20余米的土丘露于地面,故取名叫“土山”。
六月十七日
史料记载,明代文豪罗贯中为撰写《三国演义》,曾亲临土山实地考察;长篇小说《红岩》中小萝卜头的父亲宋绮云烈士,在土山小学任教时,经常登临土山;1964年,许世友将军路过土山时,也登临造访;1965年,杨得志将军慕名察勘;上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主席来徐州考察时,向当时的徐州地委负责人打听当年关羽被困,屯兵土山的土山现今如何?
土山古镇是一个有着三国文化,明清建筑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文化的古镇,古镇景区有关帝庙、古圩河、明清小街、浴德池、沈家大院、魏家布庄、王家大楼、天主教堂等十多处明清建筑及日军大屠杀、抗日义勇队成立、中共邳县县委的秘密联络点、淮海战役粟裕将军的前沿指挥所等革命遗址。关帝庙为全国第四大关帝庙,是江苏省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群,山顶为马迹亭,关公屯土山时的拴马桩、马蹄印、磨刀石等历史古迹,为江苏省历史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素有"北有文圣孔府,南有武圣关庙"之称,关帝庙气势宏大的亭台楼阁,雕梁画栋的飞檐灰瓦,明清风格的沿街店铺让人置身于历史长河,感受人间沧桑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