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系AI生成
4月8日晚间23点,宜宾银行(02596.HK)公告,杨兴旺因个人身体原因,向该行董事会送达辞呈,辞去执行董事、行长等所有职务,辞任自2025年4月8日生效。
值得注意的是,宜宾银行在公告中并未对杨兴旺过往任职进行评价,亦没有对其发表感谢。
图源:公司公告
简历显示,杨兴旺1974年8月出生,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专业毕业,本科学历,曾任宜宾市珙县巡场农村信用社分社负责人,宜宾市城市信用社大观楼社副经理、工会主席、大顺社副经理,宜宾银行大顺支行行长,隆昌兴隆村镇银行行长、董事,宜宾银行内江分行行长,内江兴隆村镇银行副董事长,宜宾银行业务部总经理、副行长、代为履职行长。
据招股书披露,杨兴旺2022年、2023年的薪酬分别为112万元、119.8万元,持有该行66739股境内股份。
在杨兴旺任内,宜宾银行2021年底喊出“力争2023年、确保2025年实现上市”的目标,两度折戟后得以实现。今年1月13日,宜宾银行成功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成为近三年来首家在香港上市的内地银行,也是2025年首家成功IPO的银行股。其前身是在原宜宾市城市信用社基础上改制设立的城商行,成立于2006年底。五粮液(000858.SZ)积极参与了其改制,并通过先后四次增资拿到了19.99%的股份,超越当地财政局成为了最大股东。
图源:公司公告
上市以来的首份财报显示,宜宾银行净息差水平有所下滑,2024年末为1.71%,较2023年下滑了0.47个百分点,导致该行去年营收、净利润增速放缓。总资产为1092.05亿元,同比增长16.9%;发放贷款及垫款净额为584.43亿元,同比增长18.4%。以资产规模计算,宜宾银行成为港股最“袖珍”上市银行。
在净息差持续收窄趋势下,贷款市场的降息与竞争不断加剧,大型银行与中下银行之间揽储成本差异缩小,中小银行依赖传统存贷利差的盈利模式在利率市场化竞争中脆弱性凸显。
截至2024年底,宜宾银行总资产1092.05亿元,较上年底增幅16.9%。其中,客户存款总额845.18亿元,较上年底增幅18.3%。
需要注意的是,五粮液的半年报亦展露了其中的实情: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五粮液在宜宾商业银行的存款余额为129.09亿元,占到宜宾银行存款总额的32.7%,存款结构集中度相当高。
其次发放贷款及垫款净额584.44亿元,同比增幅18.4%,其中公司贷款占比进一步提升到近80%,零售贷款占比降到8%。其中,制造业(占贷款9.4%)和批发零售业(占24.1%)不良率分别升至3.79%、1.99%,两行业不良余额合计新增2.82亿元,是全年新增不良的主要推手,暴露单一行业波动对资产质量的冲击。同时,关注类贷款增长25.7%至5.03亿元,未来不良转化压力仍在攀升。
可以看出,杨兴旺任内宜宾银行虽然上市功成,维持规模扩张,但资产质量恶化和盈利模式单一使其在行业分化加剧中处于弱势地位,估值可能面临进一步承压。(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 | 黄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