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广州机场忽然接到一个通知:蒋介石专机会在下午3点左右到达广州上空,飞往台北。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洪学智耳中,我军将士立即建议,可以在蒋介石路过广州的时候将他的座机击落,洪学智在经过谨慎考虑后,将这个消息告知了叶剑英。
叶剑英对此事也十分重视,对洪学智提出的方案表示十分认可。可当蒋介石飞往台湾当天,焦灼万分的洪学智请求叶剑英下令的时候,叶剑英却坚持表示:再等等。
最终洪学智因为迟迟没有等来叶剑英的命令,错过了击落蒋介石飞机的最佳时机。
这让许多人感到不解,只需要一声命令就能将民族罪人蒋介石的飞机击落,为什么叶剑英迟迟不下命令呢?
叶剑英
抗日战争胜利后,共产党为了恢复国内的和平与稳定,同国民党蒋介石展开了激烈的谈判。
经过双方的唇枪舌战甚至是兵戎相向后,于1945年10月10日签订了“双十协定”。
然而这份和平协议维持还不到一年时间,就被国民党单方面撕毁,并向陕甘宁解放军发起猛烈地进攻。
可是让国民党没有想到的是,共产党此时的力量已经不同于往日,国民党军队虽然人数众多,武器装备也要好得多,却依旧在这场战役中落于下风。
1949年,随着国民党军队的节节败退,蒋介石被迫下野,明面上将所有的政权交给代总统李宗仁,自己则“躲在”幕后操纵一切。
李宗仁
李宗仁为了保证国民党在大陆的权势和地位,谋求重新整顿部队的时间,便主动提出谈判请求。很快,国民党代表、共产党好友张治中就乘坐专机来到北平,正式展开国共两党的和谈。
可蒋介石却对这次谈判尤为不满,因为这次谈判是建立在共产党提出的八个条件的基础上,而这八个条件中,首当其冲的就将蒋介石列为了国家的一号战犯。
这场各自“心怀鬼胎”的谈判最终以破裂告终,中央不再犹豫,当即发起渡江战役,打开了中国全面解放的步伐。
此时蒋介石不得不开始为自己考虑后路,当时他考虑的撤退方案一共有三种:一、撤往大西南的川渝地区;二、撤退到海南岛,作为最后抵抗的阵地;三、撤到台湾岛。
当时绝大多数人都认同的是第一种方案,认为川渝地区有利于日后“反攻”,但是国军将领张其昀却凭借自己出众的历史和地理学知识,分析利弊,建议蒋介石逃往台湾。
台湾的气候好,适合耕种农作物,能够为国民党将士们提供充足的资源,同时和大陆之间有着一条100多公里的海峡,撤到台湾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整顿兵力。
那里的经济相对于其他地方也要好得多,无论是工业方面还是和美国建立沟通方面都要方便许多。
而一旦退到西南地区则是封死了自己的后路,退到海南地区则会受到地形大小的“钳制”,影响日后反攻大陆。
蒋介石此前曾经和宋美龄一起参观过台湾地区,他认为无论从各方面而言,台湾确实要更胜一筹,因此他急忙下令:全军将士准备,撤往台湾。
制定好撤退计划之后,蒋介石就将目光转向了大陆的“金银财宝”。对于现在已经溃不成军的国民党军队而言,想要在台湾地区尽快恢复元气,就必须要有足够的钱财。
1948年11月,国共两党在战场上打得正激烈的时候,蒋介石紧急密令俞鸿钧:一周之内,将国库中一半的黄金运到台湾。
不久之后,海军舰艇“海星号”就载着满满的260万两黄金以及400万枚银元,悄无声息地前往了台湾基隆港。
天下没有密不透风的墙,12月3日,“嗅觉敏锐”的英国首先察觉到了国民党的意图,并率先在报纸上刊登出“国民政府偷运黄金到台湾”的消息。
运走的黄金
这个消息立刻在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原本就已经一文不值得“金圆券”再次遭遇雪崩似的贬值。人们开始疯狂地涌入各大银行,想要将手中成袋成袋的金圆券换成黄金。
可是国民政府却对民众们的诉求视而不见,最终导致群众情绪失控,人们疯了一样试图冲破警卫的封锁,挤进银行。
最终在一片骚乱中,苦等无果的民众们发生了严重的踩踏事故,造成“7死50伤”的严重事故。可是蒋介石对这些却依旧采取不理会的态度,按部就班地暗中将搜刮来的黄金运到台湾地区。
1949年年初,国民党海军又带着几十万两黄金、3000万枚银元以及7000万美元从上海码头悄悄运往台湾。经过几次转运之后,国库中的黄金基本上都已经被搬空。
这些钱大部分都是国民党从老百姓那里搜刮得来的,就像蒋经国曾经说过的那样:“这里面的每一个铜钱敲开来都是血”。
可蒋介石的罪行又何止这些?在蒋介石准备撤离前夕,他下令将监狱中所有的“罪犯”全部就地解决,以免留下“祸患”。
最终300多名爱国志士还没来得及被营救出来就被蒋介石残忍杀害,连被囚禁十余年的爱国忠臣杨虎城父子也倒在了黎明前。
杨虎城妻儿合照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蒋介石自知大势已去,不得不开始为自己前往台北做准备。
1949年12月7日,距离蒋介石前往台湾最后三天的时候,蒋介石郑重其事地发表了一个通告,表示“迁都台北”,随后继续留在成都观察形势。
12月9日,蒋介石原本计划前往昆明统筹转移工作,结果云南省主席卢汉在经过几天的避而不见之后,正式宣布起义,同时扣押了刚刚到达云南的蒋介石亲信张群,发出“活捉蒋匪”的通告。
已经无路可退的蒋介石只好带着儿子蒋经国,准备从成都的凤凰山机场逃往台湾。
蒋经国、蒋介石
蒋介石在经过一番严密的考虑后,认为经由广州上空飞往台湾最为稳妥。彼时广州虽然已经被解放,但是广州机场中还有一些国民党部队,蒋介石可以通过这些人获得自己想要的情报。
在经过谨慎的商议之后,蒋介石向广州的国民党旧部发出了一条消息,询问广州近几天的天气情况。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时任解放军15兵团副司令员洪学智耳中,洪学智曾带领四十三军参加渡江战役,后来又带领部队参与了湘赣战役,在这些战役中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他参加广东战役解放了广州市之后,就一直致力于统筹广州的战后工作,这次蒋介石想要从广州的上空逃往台湾,他自然是千万个不愿意。
洪学智
为此他想了两个办法:一、用战斗机逼停蒋介石;二、直接将蒋介石的座机打下来。
为了研究这两种方案的可行性,洪学智特意将众位飞行员召集起来,商议哪个方案更稳妥一些。
最终在曾被誉为国民党空军“四大金刚”之一的飞行员的提议下,洪学智决定先用战机拦截,如果拦截不到,就用高射炮台将他打下来。
定好决策方案之后,洪学智争分夺秒跑到时任15兵团司令兼政委的叶剑英房间,将这件事报给了他。
叶剑英听完报告后沉思片刻,说道:“是应该把他弄下来看看。”
“那就这么办吧!”
“可是要先请示中央,这样,你将这份报告原封不动地报告给中央,看中央是什么意见。”
洪学智思考片刻,觉得也有道理,毕竟蒋介石不是普通的虾兵蟹将,断然不能草率处置。
1949年12月10日,蒋介石乘坐的“美龄号”专机轰隆隆地向广州方向飞来,洪学智拿着望远镜紧紧盯着飞机的动向,一旁的高射炮台一直处于预热状态,随时准备开火将这个民族罪人给打下来。
可是他左等右等也没有等到中央下达的指示,他焦灼地向叶剑英请示道:“不能再等了,我们打吧!”
“北京有消息了吗?”
“没有。”洪学智摇摇头。
“没有就不能打,再等等。”没有得到中央批准的叶剑英坚持不同意击落蒋介石的座机,最终“美龄号”专机顺利通过广州上空,到达台北地区,从那之后,台湾地区就和大陆开始了几十年不相往来的隔绝。
可能连蒋介石自己都觉得奇怪,国民党的战斗机都已经准备就绪,准备随时和共产党来一场“恶战”,结果解放军竟然就这样轻易就放自己过去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尽管中央后来并没有对放过蒋介石这件事作出解释,但是从当时的国际形势就可见一斑。
首先要了解的是当时美国对中国台湾地区施加的压力。早在1949年1月的时候,美国国防部认为中国台湾地区对于美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可以通过外交和经济措施的限制防止我党解放台湾地区。
为此,美国军方在商议对台政策的时候,明确规定“不让台湾落入共产党手中”,并定下了三项外交措施:一、尽力“施加影响,阻止大陆中国人流入台湾”;二、大力帮助建立一个非共产党的台湾当地政府;三是与台湾当地领导人“保持接触”,以便于在“合乎美国国家利益的时候”,策动台湾“自治”。
虽然美国在意识到自己一直扶持的蒋介石败局已定后,对台政策有过一点松动。但是随着中苏两国关系的交好,意识到威胁的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再一次和中国形成对立。
从这之后,美国就一直在对台政策上保持着十分强硬的态度。
尽管后来蒋介石败退台湾,再无东山再起之能,可美国始终不愿意承认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政府的合法地位。
为了遏制我国我党的发展,美国对我国采取了经济封锁、军事敌对和政治孤立等手段。
美国甚至将第七舰队开到台湾海峡,目的就是为了阻止解放军解放台湾省。还在向我国邻国朝鲜派兵的时候,不断骚扰我国边境,对我国造成严重的威胁。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中美两国关系更是急转直下,美国更是一直有意扶持台湾地区的国民党政府“自立为王”。而美国的态度同样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
因此为了避免台湾陷入美国的控制,中央需要有一个反对美国分裂意图的人前往台湾稳住形势,而这个人就是蒋介石。
首先要知道的是蒋介石在和美国合作的时候,美国就曾提出“两个中国”的概念,蒋介石虽然在军事上受到美国的“钳制”,但是对于国家的领土和主权完整性还是十分重视的,因此他断然拒绝了美国的这一要求。
其次蒋介石虽然战败,但在名义上还算是国民党的“总统”,对于国民党本身有着一定的威慑力。如果蒋介石身亡,蒋经国年幼,很难保证新上位的国民党领导人是否会倾向于美国,同意美国提出来的无理要求。
一旦出现最坏的情况,那么中央将要面临的情况可能要更加糟糕。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蒋介石已经和美国闹崩,这一点从后期美国曾试图换掉蒋介石就可以看出来。因此想要反攻回大陆,蒋介石只能凭借自己,所以他势必会好好经营台湾,并花费大量的时间养精蓄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