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玉华在六十年代是一位非常有名的歌手,她的代表作《情深意长》,那甜美的嗓音让人如痴如醉。

不过,在生活中,她却经历了许多坎坷。与丈夫相伴50年,共同经历风风雨雨,可惜8年前丈夫离世了。



并且她在晚年瘫痪多年,生活十分不易。如今已经83岁的她现状如何呢?身体还好吗?身边有人陪伴吗?



别看邓玉华是北京人,但那个年代,她的家境也很贫困,小时候连饭都吃不饱。

但她从小就热爱唱歌,嗓子条件特别好。10岁那年,她鼓起勇气写信自荐,结果真的被中国少年广播合唱团选中了。



那时候她年纪虽小,但在合唱团里,声音清脆悦耳,宛如铃铛一般,渐渐地就出了名。

16岁时,她进入了部队文工团,正式开启了自己的歌唱生涯。那时的她朝气蓬勃,充满活力。



文工团的生活并不轻松,演出频繁得数不清。她跑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嗓子从未停歇过。当时条件艰苦,冬天演出冻得手脚冰凉,夏天热得满头大汗,但她从没抱怨过。

一年后,她凭借出色的嗓音崭露头角,后来还加入了中国煤矿文工团,成为团里的台柱子。



邓玉华唱歌充满了真情实感,尤其那首《情深意长》一经推出,便在全国范围内广为流传。

那歌声甜美中带着温暖,唱进了人们的心里,谁听了都难以忘怀。她最辉煌的时候,走到哪里都有人认识。



1964年,她还参加了大型演出《东方红》,站在台上和大家一起演唱,台下掌声雷动。

那时候她才20多岁,就已经是国家级歌唱家了。她不仅嗓音出众,而且为人勤快,后来还担任了煤矿文工团的副团长。



在演出之余,她经常到矿区为矿工们演唱,矿工们亲切地称她为“金丝鸟”,听着她的歌,大家都觉得心情舒畅。

她自己也说过,唱歌是她最大的快乐,就像生命一样离不开。



她和丈夫冯宗师的缘分始于部队。冯宗师是个老实人,虽然相貌平平,但对她关怀备至。

当时两人因合作演出重逢,邓玉华主动问他是否有女朋友,冯宗师笑着回答“还没忘记你”,于是感情得以延续。



1967年,他们结婚了,婚礼简单却温馨。冯宗师后来转业到文联,把家务和对妻子事业的支持扛在肩上,对于孩子的事情也不催促,默默等待。

年轻时,邓玉华忙于演出,常常不在家,冯宗师则一直在背后支持她。他下班早,每天去接她,回家还给她做饭。



37岁时,她的嗓子长了一个良性肿瘤,高音唱不出来,甚至连吃饭都困难。

她舍不得离开舞台,想通过药物慢慢治疗,但肿瘤越长越大,冯宗师着急了,硬是把她带到了医院做手术。



幸亏手术很成功,她保住了嗓子,之后又唱了许多歌。这件事令人感慨,冯宗师真是她生命中的贵人。

家庭中也有遗憾。30多岁时她怀孕第一个孩子时在农场劳动,用绷带勒肚子,结果导致早产,孩子不久便夭折了。



她自责不已,哭着说愿意拿命换回孩子,冯宗师陪着她熬过了那段艰难的日子,后来有了儿子冯汾,这才缓过来。

还有婆媳矛盾,她婆婆思想传统,看不惯她总是外出演出,家里的活全推给冯宗师。



邓玉华没有硬碰硬,而是学会做饭、陪婆婆逛北京,最终改善了关系,这份情商真不是谁都有的。

两人感情深厚,虽然有过争吵,但谁也离不开谁。她自己说过,能和冯宗师一起走过50年,是她这辈子最幸运的事。



可惜啊,冯宗师8年前去世了,经过这么多年,他们之间的感情早已深深扎根。

丈夫去世前,她已经瘫痪多年,腿脚不再灵活,一开始是走路困难,后来干脆无法下床。



年轻时演出那么拼命,风吹雨淋,身体早就落下毛病,年纪一大,疾病随之而来,瘫痪这道坎让她承受了许多痛苦。

瘫痪之后,她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前是在台上唱歌的人,走到哪儿都热闹非凡,如今却只能待在家里,连门都出不去。



幸好经过精心治疗,邓玉华的身体逐渐恢复,慢慢能够下床走路,也算是苦尽甘来。

可是冯宗师走了之后,家里只剩下她一个人,即使她已经不需要别人照顾,家里也显得冷清无比。



如今冯宗师去世已有8年,邓玉华也83岁了,她没有被悲伤束缚,而是努力重新找到生活的节奏。

她对儿子冯汾说:“要珍惜眼前,给别人带来快乐,自己也会幸福。”



这句话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她的身体还算硬朗,偶尔参加公益演出,教学生唱歌,甚至还在某个合唱团担任领唱。

前两年,她在CCTV《中国文艺》中演唱《映山红》,嗓音依然清亮,网友们都说她的状态好得像60岁。



这不仅是保养的结果,更是她对生活的态度。

家里呢,儿子冯汾从事教育行业,儿媳是舞蹈家,孙子活泼可爱,有空就会回家看望她。

她不想麻烦儿女,自己住在北京市郊,生活独立。



早年她和冯宗师喜欢上山挖野菜、钓鱼,现在一个人了,这些习惯可能还在继续,只是少了那个陪她笑的人。

如今她83岁了,和老友孟玲关系很好,两人都出自文工团,偶尔相聚聊聊往事,日子不算孤单。



信息来源:邓玉华抖音百科光明网:邓玉华:天上飞来金丝鸟,岭上开遍映山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