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北京市妇联、北京市检察院联合发布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公益诉讼典型案例,聚焦妇女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人身和人格权益等方面权益保障问题,检察机关法律监督与妇联组织维权服务协同发力、刚柔并济,展现出1+1>2的效果,有效促进法律法规的实施,保障了妇女合法权益,推动了妇女领域社会治理的良性发展。
案例三
北京市延庆区人民检察院
督促整治妇女就业歧视行政公益诉讼案
基本案情
北京市延庆区5家用人单位通过2家招聘就业服务平台发布招聘酒店行政、总经办助理、店长等工作岗位时,在岗位要求中含有“限男性”“男士优先”等性别歧视性内容,而此些岗位不属于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为用人单位提供发布就业招聘信息服务过程中,未对用人单位发布的含有性别歧视性内容的网络招聘信息尽到审核义务。用人单位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行为侵害了妇女平等就业的合法权益,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
调查和督促履职
2024年1月,北京市延庆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延庆区检察院)在开展“保障妇女权益,促进平等就业”专项活动中,通过浏览辖区2家招聘就业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招聘信息时发现,5家用人单位发布的工作岗位要求中存在“限男性”“男士优先”等性别歧视性内容,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延庆区检察院以行政公益诉讼立案。
延庆区检察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等规定向相关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对用人单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布的侵害妇女平等就业合法权益的招聘信息依法进行处理,依法对辖区内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责令改正。
行政机关收到检察建议书后高度重视,对涉案用人单位及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下达《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督促删除全部涉案违法招聘信息,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没收就业服务平台违法所得;行政机关开展专项执法活动,组织对全区各就业平台及线下招聘会开展就业招聘信息检查280次,确保了58个用人单位、107条岗位招聘信息合法规范,12场招聘活动依法合规进行。
典型意义
反对就业歧视,保障妇女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权利,是尊重和保障妇女权益的内在要求。检察机关从网络招聘服务平台的监管盲区入手,通过制发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开展招聘市场平等就业专项整治,规范就业信息发布,引导用人单位依法招工用工,推动区域内同类问题的综合治理。为拓展办案效果,与区妇联建立协作机制,联合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切实提升妇女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推动形成相关部门联动履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全方位提升监督实效。
本期来源:市妇联权益部
戳在看的你,一直都那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