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德阳天气 多云转晴 14℃-29℃
近日
德阳市统计局发布了
《2024年德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一起来看看这份德阳人关注的“成绩单”吧
2024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抓发展,全市经济运行稳中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民生保障持续加强,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德阳迈出坚实步伐。
01
综合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初步结果,2024年德阳市地区生产总值(GDP)3265.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76.2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677.1亿元,增长9.1%;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312.1亿元,增长6.0%。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6%、64.2%和32.2%。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8.8:51.1:40.1调整为8.5:51.4:40.1。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0.2%,其中食品烟酒类上涨0.2%,衣着类上涨0.2%,居住类上涨1.0%,医疗保健类上涨0.8%,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2.3%,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2%,交通和通信类下降0.6%,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下降0.8%。
表1:2024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02
民营经济
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2011.9亿元,比上年增长7.6%,占GDP的比重为61.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7.4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1085.8亿元,增长11.3%;第三产业增加值658.6亿元,增长4.1%。民营经济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3.9:52.7:33.4调整为13.3:54.0:32.7。
年末全市民营经济主体达到26.8万户,比上年增长1.5%,其中私营企业实有数量达到6.4万户,增长4.9%。
03
农业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73.0万亩,比上年增长0.2%;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53.3万亩,增长0.7%;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112.3万亩,增长2.4%;中草药材播种面积16.0万亩,增长2.5%。
全年粮食产量204.0万吨,比上年增长1.1%;其中小春粮食产量增长2.4%,大春粮食产量增长0.8%。
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30.8万吨,增长3.5%;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89.8万吨,增长4.5%。
全年生猪出栏264.4万头,比上年下降7.6%;牛出栏6.5万头,下降7.9%;羊出栏18.9万只,下降17.9%。猪肉产量下降2.1%,牛肉产量下降7.1%,羊肉产量下降19.2%,禽肉产量下降4.7%。
截至2024年,全市累计培育建成县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60个,其中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8个。年末森林覆盖率达到26.4%,与上年末持平。
04
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增加值1525.2亿元,比上年增长9.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0.1%。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52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0%。
从“3+1”主导产业看 ,规模以上主导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4.2%。其中,机械装备产业增加值增长15.8%,材料化工产业增加值增长16.9%,食品饮料产业增加值增长7.9%,数字经济产业增加值增长16.5%。
从高技术(制造)产业看 ,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2.5%。其中,医药制造业增长8.6%,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12.1%,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48.8%,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增长20.4%,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9.0%。
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看 ,燃 气轮机比上年增长6.8%,光缆增长28.6%,发电设备增长24.3%,硫酸增长28.8%,化肥增长26.2%。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4.5%。
表2:2024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576.9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实现利润总额373.3亿元,下降2.2%。实现利税总额545.7亿元,下降2.2%。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8.5%,比上年末提高0.6个百分点。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58.0亿元,比上年增长6.8%。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413个。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759.6万平方米,下降19.0%;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52.1万平方米,下降6.3%,其中住宅竣工面积446.9万平方米,增长24.8%。
05
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365.4亿元,比上年增长7.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58.7亿元,增长5.4%;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93.0亿元,增长9.5%;金融业增加值116.9亿元,增长0.3%;房地产业增加值102.5亿元,下降4.4%;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53.4亿元,增长7.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61.0亿元,增长17.2%。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下降0.6%,利润总额与上年持平。
全年公路货运量8441.1万吨,公路货运周转量87.4亿吨公里。公路客运量2615.4万人次,公路客运周转量9.9亿人公里。铁路客运量762.1万人次,铁路货运量924.4万吨。年末境内铁路营运里程379公里,火车站21个。年末公路总里程11002.0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0918.2公里,占公路里程总数的99.2%;高等级公路548.3公里,高速公路424.2公里。
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65.8万辆,比上年末下降2.5%。其中私人汽车60.1万辆,下降2.4%。全年邮政业务总量25.7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快递业务量1.9亿件,增长15.7%;实现快递业务收入20.1亿元,增长2.6%。电信业务总量35.1亿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59.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47.1万户。固定互联网用户167.5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156.5万户。年末光缆总长度20.9万皮长公里。
06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8.5%。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10.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6.8%,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6.7%;第三产业投资增长5.1%。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21.0%。商品房销售面积261.9万平方米,下降25.3%;商品房竣工面积354.9万平方米,增长33.3%。
07
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1.0亿元,比上年增长6.4%。
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820.6亿元,比上年增长6.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20.3亿元,增长6.8%。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额956.6亿元,增长5.4%;餐饮收入184.3亿元,增长11.5%。在限额以上企业(单位)中,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131.2亿元,增长11.6%。
从限额以上企业(单位)主要商品零售额看,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20.0%,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99.2%,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9.2%,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7.4%,中西药品类增长12.5%,汽车类增长6.9%,石油及制品类增长5.7%,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7.7%,日用品类下降44.6%,通讯器材类下降56.3%。
08
对外经济
全市新设外商投资企业(机构)12家,累计设立179家;全年外商直接投资10046.5万美元。
全年进出口总额240.6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出口174.8亿元,增长9.6%;进口65.7亿元,下降2.3%。以美元计价,全年实现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33.8亿美元,增长5.0%。其中,出口额24.6亿美元,增长8.6%;进口额9.2亿美元,下降3.6%。
09
财政和金融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0.5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税收收入109.3亿元,下降0.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27.1亿元,增长9.1%。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888.5亿元,比年初增长8.0%。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451.2亿元,比年初增长10.6%。本外币贷款余额3263.5亿元,比年初增长12.8%。其中,住户贷款余额1010.4亿元,比年初增长2.4%。
年末共有保险公司48家,按业务性质分,产险公司20家、寿险公司28家;按资本国别属性分,中资公司38家,外资公司10家。全年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01.0亿元,比上年增长2.2%。其中,财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27.9亿元,增长7.1%;人身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73.0亿元,增长0.4%。全年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45.4亿元,增长14.1%。其中,财产险(公司)赔款支出18.6亿元,增长0.2%;人身险(公司)赔付支出26.8亿元,增长26.1%。
年末有证券分支机构20家,证券开户数85.4万户,比上年末增长7.3%。全年证券交易额7360.9亿元,比上年增长17.0%。
10
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共有各级各类学校709所,在校生60.4万人,专任教师4.0万人。
年末共有普通小学194所,另有教学点7个,招生2.7万人,在校生17.3万人。普通初中98所,招生3.2万人,在校生9.6万人。普通高中27所,招生1.7万人,在校生5.1万人。特殊教育学校6所,招生137人,在校生711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6所,招生1.1万人,在校生3.1万人。
年末共有普通高校14所,招生7.7万人,在校生18.7万人,毕业生5.4万人。参加学历教育自学考试6.1万人次。
全年专利授权5496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941件;拥有有效发明专利4780件,商标申请8121件,商标注册5540件,新增地理标志产品核准使用专用标志企业2家;行政机关立案处理专利案件12件,审理结案12件,结案率100%。
年末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83家,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科技型中小企业115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3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2个,国家级星创天地5个,省级科普基地7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省级引才引智基地3个。市级以上孵化载体37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省级孵化器9家、省级众创空间1家)。全年共登记技术合同916项,技术合同成交总额121.7亿元,比上年增长127.1%,其中技术交易额49.5亿元,比上年增长54.7%。
11
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公共图书馆7个,文化馆7个,综合文化站118个,馆藏纸本图书总量273.3万册,电子书247.1万册。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个。
年末共有博物馆13个(国有博物馆9个,民办博物馆3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6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88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6项。
年末广播电视台7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
年末全市医疗卫生机构2223个,其中医院89个(民营医院59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096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30252张,其中医院床位20570张;卫生技术人员2975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1398人,注册护士13239人。妇幼保健机构6个,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75人,注册护士514人;乡镇卫生院73个,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835人,注册护士1517人。
全年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2859.8万人次,其中医院1157.2万人次(民营医院187.5万人次),基层医疗机构1619.9万人次;出院91.0万人,其中医院57.5万人(民营医院12.3万人),基层医疗机构31.1万人;县域内住院率86.01%。
孕产妇死亡率、新生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0/10万、1.3‰、3.2‰。
年末拥有全民健身路径2006条,公共体育场馆10个,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3个。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8.8亿元。
12
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全年优良天数比例为82.5%,比上年增长8.0个百分点,全市城市PM2.5平均浓度32.8微克每立方米,下降21.0%。全市11个国家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率达100%,无劣V类水质断面。
全年共办理环境违法案件174件,适用《环境保护法》四个配套办法及涉嫌环境污染犯罪移送司法机关五类案件总数为13件,其中涉嫌环境犯罪案件12件。全市共将72家新增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并依法核发排污许可证,另有997家污染物产生量、排放量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较小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纳入排污登记管理,共审批危险废物经营许可1家,危险废物利用新增处置能力0.5万吨/年。
全年安排环保资金13.6亿元。新增纳入全市强制性清洁生产企业7家。年末全市自然保护区3个,面积6.2万公顷。
全年启动应急响应14次。其中防汛III级响应1次,防汛IV级响应13次。
全年农作物受灾面积9012.8公顷,其中农作物成灾面积1989.3公顷,农作物绝收面积404.6公顷。倒塌房屋31户67间,严重损坏房屋35户78间,一般损坏房屋35户79间;直接经济损失1.4亿元。
全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7起、死亡27人、受伤4人,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比上年下降10.0%、12.9%,受伤人数与去年同期持平,没有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全年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0083人,下降19.4%。全年发生火灾事故396起,死亡0人,受伤0人。
13
人口
年末常住人口345.4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06.4万人,乡村人口139.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9.8%,比上年末提高1.0个百分点。年末全市户籍人口374.9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6万人。
14
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058元,比上年增长5.8%。按常住地分,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058元,比上年增长5.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1143元,增长5.9%。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333元,比上年增长6.6%。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459元,增长7.2%。
全年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84.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46.6万人,参加职工医疗保险人数89.7万人,参加职工工伤保险人数66.5万人,参加职工生育保险人数47.9万人。
全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13.6万人,其中城镇1.9万人,农村11.6万人。年末拥有社会福利院112个,床位13796张;敬老院69个,床位7244张。
注:
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根据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和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增加值、民营经济增加值及相关指标的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
3.由于2020年四川省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村级建制调整,全省城乡属性和统计口径发生了较大变化,2023年四川各市县居民收支数据按城乡属性变化后的新口径进行核算,并按可比口径计算增幅。
4.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进行了修订。
5.公报中物价、林业、交通运输、邮政、电信、金融、对外贸易、财政、保险、证券、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应急管理、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等数据来源于相关部门。
来源 | 德阳市统计局、德阳日报
编辑 | 孙畅 责编 | 张庆 杜敏 孙畅 监制 | 袁昱
点亮和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