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版《红楼梦》作为一部家喻户晓的经典影视作品,
离不开导演王扶林的辛勤付出,二者相辅相成。
凭借这部剧,王扶林成功封神,成为中国影视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不过,他的感情生活却充满遗憾,妻子早逝,
他独自守着这份回忆度过了36年,却依然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如今,他的儿子王小京在影视圈也闯出了名堂,成为一位赫赫有名的制片人,
看着孩子一步步成长并取得成就,这种满足感让人倍感温暖。
回顾他的一生,从拍摄《红楼梦》到培养儿子,
始终贯穿着对艺术和家庭的执着追求。
其实,王扶林能够拍出如此经典的《红楼梦》,背后有着一段有趣的故事。
当时国内电视剧还处于起步阶段,电影才是主流。
他被派往英国学习如何制作电视节目,这一趟彻底改变了他对影视的看法。
在英国,他发现当地人将许多文学名著改编成了精彩的影视作品,
这让他萌生了将中国四大名著搬上屏幕的想法。
尤其是《红楼梦》这本书,虽然厚重复杂,但他偏偏看中了它的潜力。
回国后,他没有急于动手,而是反复研读原著,
同时与专家深入交流,思考如何将这部巨著完美呈现给观众。
他不仅要考虑技术上的可行性,还要判断观众是否会接受这样的尝试。
最终,他的想法得到了认可,他正式成为了这部剧的导演。
这个职位听起来风光无限,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困难重重。
拍摄《红楼梦》的第一大难题就是选角。
王扶林非常清楚,如果演员选择不当,整部戏就会毁于一旦。
1983年,剧组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大规模选拔,
副导演几乎跑遍了全国各地,忙得不可开交。
候选人需要先表演一小段内容并录制下来,王扶林再通过录像带逐一筛选,
从几百人中挑选出六十位演员,眼睛都快看花了。
然而,他有一个特别的要求:不选用那些经验丰富但年纪较大的演员,
即使他们的演技再出色也不行。
为什么呢?因为书中的角色大多年轻,尤其是女性角色,
需要展现出青春的气息,而年龄偏大的演员无论如何化妆都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因此,他更倾向于选择年轻人,哪怕缺乏经验也没关系,只要外形和气质符合要求就行。
光靠选角还不够,这些年轻人基本没有表演经验,怎么办呢?
王扶林果断开设了一个培训班,将他们集中起来进行系统训练。
九万元的费用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投入,但他毫不犹豫地掏了腰包。
培训班邀请了多位专家亲自指导,帮助演员们逐步熟悉原著和表演技巧。
经过四十天的培训,演员们每天都沉浸在古典文化中,
连走路说话都带着几分古韵。王扶林也借此机会深入了解每位学员的性格特点,
为后续角色分配提供了重要依据。这一过程虽然耗费心力,但成果令人满意。
对于林黛玉,王扶林最初希望找一个外貌极其美丽的演员,毕竟书中形容她美若天仙。
陈晓旭寄来一封信,信中详细阐述了她对黛玉的理解,
还附了一首诗,这让王扶林对她产生了浓厚兴趣。
初次见面时,北京正下着雨,陈晓旭撑着伞缓缓走来,瘦弱的身影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
那股独特的气质瞬间打动了他。尽管她的美貌并非惊艳,
但王扶林认为气质比颜值更重要,最终决定由她出演林黛玉。
至于贾宝玉的角色,则经历了更多的波折。其他角色基本敲定后,这位主角却迟迟未出现。
直到王扶林去四川选景时,在宾馆偶遇了欧阳奋强。
虽然这位小伙子乍一看并不完全符合贾宝玉的形象,但王扶林觉得他有潜力。
试镜后,果然没有失望,欧阳奋强成功诠释了贾宝玉身上的贵气与灵气。
这两位主角的确定,正是源于王扶林的精心挑选,才造就了后来的经典之作。
王扶林的成功背后,也有许多鲜为人知的经历。
小时候,他随家人逃难至上海,
虽然生活艰难,但浓厚的文化氛围让他深深爱上了戏剧。
长大后,他一心报考戏剧学校,梦想站在舞台上发光发热。
然而,当他真正登上舞台时,才发现自己紧张得无法自如表现,
这才意识到演员这条路并不适合自己。于是,他转投幕后工作,从剧务做起,
逐渐摸索出自己的道路。之后又涉足广播领域积累经验,
最终选择了导演这一职业,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向。
这一路走来,全凭他那股坚持不懈的精神。
在拍摄《红楼梦》期间,王扶林的妻子给予了他巨大的支持。
她不仅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他,
还在精神上不断鼓励他,让他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那几年,他日夜忙碌,如果没有妻子的支持,家庭很可能早就乱了阵脚。
可惜的是,好景不长,妻子离世给了他沉重打击。
失去挚爱后,他内心空落落的,但想到妻子曾经的支持,他咬牙坚持了下来。
不久后,《三国演义》的项目找上门来,他毅然接下了总导演的重任,
还特意花了一年时间深入研究原著,确保作品质量。
这种严谨认真的态度,延续了他在《红楼梦》中的风格,最终再次铸就经典。
妻子离去后,王扶林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家庭,特别是儿子身上。
他不想让孩子重蹈覆辙,便用心引导。
儿子从小就对摄影感兴趣,王扶林敏锐察觉到这一点,不仅没有阻止,反而大力支持。
尽管家境并不富裕,但他仍努力为儿子购置设备,并创造机会让他接触外面的世界。
儿子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逐渐在摄影领域崭露头角,
参与了许多经典电视剧的拍摄,如《我爱我家》、《东北一家人》和《闲人马大姐》等。
随着王小京在影视圈声名鹊起,王扶林感到无比欣慰,觉得多年的付出总算有了回报。
看到儿子能够独当一面,他作为父亲充满了骄傲。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王扶林、王小京新京报:《王扶林 年轻人若只拍三角恋,成不了好导演》光明日报:《王扶林:把古典名著写进中国电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