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山是我国著名的革命公墓,其实它不是因为埋葬众多革命志士而出名的,早从辽朝时这里就是著名的“风水宝地”。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决定延续一贯的传统将此地定为革命公墓,于是众多革命干部、知名的社会人士都以葬在八宝山为荣。

因为它革命公墓的属性,每年清明节或者节假日都吸引众多国人去祭拜先烈。

那么有人就会好奇,在这么多的墓中哪座是受祭拜最多的?著名的81号墓安葬的到底是谁?还有一座没有写名字的墓又是谁的呢?



81号墓

八宝山革命公墓坐北朝南,主要分为墓区和骨灰堂两个部分,在公墓的西侧还有取灰处、停车场、告别厅等。

墓区又分为三个区,分别是第一墓区、第二墓区和第三墓区。第一墓区主要安葬的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副部级以上干部、民主党派领导人士等,是整个公墓中级别最高的地方。

第二墓区就是一些知名的社会人士,还是对国家有重要贡献的,比如林徽因、徐悲鸿、闻一多等。

第三墓区安葬的就是烈士和民主人士,后来局级以上的领导干部也能葬在这里。



当然这是革命公墓,但并不是所有的革命先辈和领导都葬在这里,周总理亲自拍板决定八宝山革命公墓的选址和名字,但他最终并没有葬在公墓里。

在他生前就叮嘱过,他死后就直接火化,并且将骨灰撒向山川湖海,所以他就没有墓地供后世纪念。

其实在第一墓区的81号公墓里,也只是个空墓,而这座墓地的主人就是贺龙元帅。

贺龙元帅对于革命事业的贡献不用多说,他以两把菜刀闹革命,建立起农民革命军,在护国战争和护法战争中都立下不小的功劳。



后来队伍更是在贺龙的指挥下加入共产党,让我党的武装力量有了极大增持,也是我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1928年贺龙和周逸群在湘鄂西地区发展革命根据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也成了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的摇篮。

艰难的长征路程中他带领着先头部队,突破国民党的重重围剿与红四方面成功会师。

不仅要抵抗国民党的各种侵扰,他还坚决抵制张国焘各种分裂行为,维护了党中央的权威,也让战士们在艰难的长征途中团结一致。



抗日战争爆发后,一直跟随他的20军要交给彭德怀指挥,他的老部下都有些不愿意,他就主动劝解说:“军队不是某一个人的军队,而是为人民战斗的军队,只要能打仗,谁指挥不是指挥?”

经过贺龙的劝解,20军终于心甘情愿地听从彭德怀的指挥,而贺龙自己又带着120师到西北去参加晋绥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在抗日战争中他率军打了齐会战斗、陈庄战役等,解放战争又在西北战争作后勤工作,为彭德怀的西北野战军提供后勤保证,有时也加入战斗。

1955年,贺龙被授予共和国元帅军衔,以及八一勋章以及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等荣誉。



贺龙元帅作为早期的革命党人,为革命事业做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遗憾他在晚年时遭受不公待遇离世。

他离世时家人草草将他下葬,毛主席和周总理都为他的离世而感到遗憾。

1975年有人提出将贺龙元帅的遗骨移到八宝山革命公墓中去,立马获得一致同意。

不过当时也有人表示反对,觉得贺龙元帅的遗骨既然已经下葬,那就没有必要再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迁移了。

最终周总理还是坚决同意了这项提议,还表示一定要为他举办一场风光的安葬仪式。



安葬当天,周总理拖着疾病缠身的身体来参加,众多国家级领导人也为这位伟大的元帅鞠躬致敬。

贺龙元帅墓地的编号81号并不是随便选的,而是要着重表彰他在八一建军中的重要作用。

贺龙的81号公墓也成了“元帅墓地群”的起点,在他的旁边是罗荣桓元帅。

每当人们去瞻仰、祭拜革命先辈时,总要到81号公墓去鞠躬、献花。即使2009年贺龙的骨灰被迁回家乡张家界,但81号公墓也仍然为他保留。

而除了这些大名鼎鼎的元帅墓之外,还有一座无名墓也让人们敬佩不已。



无名墓碑

八宝山中有这样一座墓碑上很是奇怪,以前是空白的墓碑,后来修改也仅仅写了生卒年和职位,基本的入党时间和革命实践都没有,对于革命事业只有简单的一句“为革命做过许多工作。”

这是因为没做什么事所以无话可写吗?当然不是,而是因为不能写,它就是阎又文的墓。

阎又文的名气并不大,很多知道他的人也只知道他是国民党的起义将领,但实际上他从始至终都是共产党人,而且为革命事业做了重大贡献。



阎又文是傅作义的老乡,1936年毕业于山西大学法学院,来年后他进入傅作义的部队担任秘书,认识潘纪文后就秘密成了我党地下党员。

他悄悄将傅作义部队内的信息传递给组织,1945年国民党发动内战时,是他将消息传递给组织,《北平城防方案》《北平城垣作战计划》以及详细地图、傅作义部队军事实力等,都是他悄悄传递给组织的。

1949年解放军打到天津,让傅作义不能逃往海外,此时阎又文又积极劝解傅作义和平起义,还代表傅作义与我党和谈。

1月22日,阎又文替傅作义宣布北平和平协议好傅作义的文告,由此成了著名的起义将领。



新中国成立后,他并没有公开自己的身份,而是像其他起义将领一样默默干着自己的工作。

1962年,年仅48岁的阎又文因为食道癌去世,虽然他被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但他的墓碑上语焉不详,令人费解,连他的家人都不明所以。

直到1993年曾经与他单线联系的王玉才解开了这个谜团,原来阎又文是地下党员,因为不能公开他的身份信息,所以连入党时间和革命事迹都不能公开。

人们这才记住了这位默默无闻的地下英雄,传播他的事迹。



不过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中,最受欢迎、祭拜最多的都不是以上说到的贺龙元帅和阎又文,而是著名才女、建筑设计师林徽因。

林徽因墓在第二墓区,属于知名的社会人士一类,但林徽因在人们的心中显然不只有名媛这个身份,八宝山革命公墓的设计就有林徽因的心血。

当年内战时,许多学者都远赴海外,林徽因却坚定地留下来参与建设国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国徽等都有她的参与。

1955年她因病去世,被葬入八宝山革命公墓中,丈夫梁思成亲自为她设计,在墓前种上了许多花,康乃馨、白百合、菊花等都是她生前喜爱的。



还有她的墓碑是方正的,上面写着“建筑师林徽因墓”,她不是梁太太、知名作家,而是建筑师,是她倾注最多心血、为国家做了重大贡献的建筑事业。

可能是因为她的名气,可能是因为她的墓最美,所以到八宝山革命公墓瞻仰的人情不自禁地驻足在她的墓前,献出手中的鲜花。

当然八宝山并不是所有烈士的墓地,在全国各地都有为了革命事业流血牺牲的先辈,青山处处埋忠骨,如果有心我们都可以去祭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