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宣汉县以党建为引领,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发展导向”,聚焦“搭平台、强队伍、建机制”,用心用情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延伸,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三三”机制汇聚“善治”合力

大成镇以“强化三大引领、建立三大机制、开展三大行动”为抓手,推动治理效能与民生福祉双提升。



强化政治引领,筑牢基层治理“桥头堡”。探索建立“镇党委—村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员中心户”四级治理体系,将全镇3万多名群众全部编入285个民生服务小组,新建蜀宣花牛规模养殖党支部3个,广泛构建自上而下、根植千家万户的服务网格。

强化组织引领,锻造服务群众“生力军”。每双月评选优秀机关干部4名、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2名、优秀村(社区)常职及后备干部4名、优秀驻村干部2名,以榜样力量引领干部职工当先进、作表率。今年以来,共评选“四优干部”12名,推动解决民生实事40件,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

强化文化引领,倡树社会文明“新风尚”。制定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协商解决家长里短;制定“红黑榜”积分管理机制,设置积分物品兑换超市,引领群众主动参与基层治理;运用网格力量,劝退“无事酒”9起、高价彩礼5起,推动23户卫生困难户全面达标;利用重阳节契机,评出“好婆婆”44人、“好儿媳”65人,敬老孝老蔚然成风,相关工作得到市委主要领导肯定。



建立意见征集机制广泛“听”

创新一线走访听、开通热线听、二维扫码听、设置信箱收等四维模式,共征集意见61条,“12345”信访投诉同比下降75%。

建立诉求处理机制分类“办”

对征集到的问题诉求、意见建议,分层分类明确办理方式、办理人员、办结时限,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建立结果反馈机制限时“结”

严格落实一般事项全部电话回访、复杂事项80%抽样抽检、办理情况月底集中公开公示。目前,61件民生事项全部办结,办结率和满意度均达100%。



开展“产业护航”行动

聚焦建成“4万牛草花蔬”“3个精深加工”产业目标,先后打造“赵益元工作室”“我要养牛全环节服务站”等产业护航平台,为36家规模牛场、16家养猪场提供技术服务1000余次,解决重点难题126个。结合产业延链需求,聚力打造“玫瑰+牛肉+药膳+伴手礼”为一体的全牛宴高级餐厅。

开展“暖心关爱”行动

组建便民服务“帮帮团”、政策宣讲“挎包队”、一老一小“拜访组”33个,及时化解房屋漏雨、粮食抢收、儿童照料等300余件“关键小事”。升级打造“夕阳红驿站”,定期为老人提供免费理发、看病义诊、衣物缝补等便民服务。

开展“稳岗就业”行动

在2个易地搬迁安置点集中打造“就业帮扶车间”,吸纳88名搬迁群众就近就业,成功实现“每个搬迁家庭至少1人就业”目标。通过“农户+村集体+企业联盟”模式,在11个村(社区)开发“妈妈车间”灵活就业项目,以直播带货、线下销售等方式,带动70余户群众月均增收1000余元。

“边界治理”助推共建共治

宣汉县把边界相邻村(社区)作为川渝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合作前沿,重融入、互协作,以一纸“川渝乡约”,走出一条“共治理、同发展、共繁荣”之路。

漆树土家族乡朝阳村位于国家4A级景区巴山大峡谷,紧邻罗盘云顶、百里峡漂流等景点,山路十八弯、云顶飞渡玻璃桥位于辖区内。

随着巴山大峡谷景区日益火爆,漆树土家族乡和重庆市开州区大进镇的不少群众被景区资源吸引,纷纷翻新住房,开办民宿,吃上“旅游饭”。特别是位于巴山大峡谷内环线上的漆树土家族乡朝阳村和大进镇杨柳村,民宿在旅游路线两侧错落分布、鳞次栉比,外观一致,仅墙体颜色有深浅之分。



为规范民宿经营、持续做大产业,朝阳村和杨柳村共商共议,执笔共书村规民约,成立川渝朝杨金边民宿党支部和协会,在统一管理、共享信息、规范经营、做好服务等方面共同做到“遵纪法、防事故”“互帮助、常联系”“小事让、大事商”,推动实现2024民宿产业“丰收年”,带动周边群众近220余人通过自主经营民宿、就近务工、项目参演以及售卖中药材、腊肉、蜂蜜等优质土特产品方式增收致富。



面对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新形势,宣汉县将继续书写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崭新篇章,以“基层之治”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根基,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来源:宣汉发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