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农民日报
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层层叠叠的群山之间,加禾村的西瓜幼苗正沐浴着春日暖阳拔节生长,与远处梯田里星罗棋布的食用菌大棚遥相呼应,奏响了一曲“四季无闲田、产业不断档”的现代农业交响曲。
剑河县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的过渡地带,独特的亚热带山地气候与稀缺的耕地资源,催生了“向时空要效益”的农业革命。近年来,剑河县立足山地资源和稻田养鱼传统产业禀赋,大力发展中药材、生态渔业、食用菌三大产业,并针对传统单季种植土地利用率低的痛点,创新推出“春种西瓜冬种菌”轮作模式,通过品种优化、科技赋能、品牌打造,让西瓜和食用菌成为富民强县的“双金产业”。2024年,剑河西瓜和食用菌综合产值突破3.5亿元,带动全县1.2万农户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走出了一条“一田双收、生态循环”的特色品牌化发展之路。
“我们剑河县是亚热带地区,而且是山地地貌,积温高、昼夜温差大,夏季气候温润适宜西瓜生长,冬季湿润阴凉的环境恰好契合食用菌栽培需求。西瓜采收后的秸秆经发酵可作为菌棒原料,菌菇栽培后的废料又是天然的有机肥,二者轮作既能减少病虫害,又能提升土壤肥力。”剑河县副县长郑金龙介绍,“春种西瓜冬种菌”轮作模式很好地解决了土地利用率低的问题。目前,该模式已在全县13个乡镇(街道)推广,建成示范基地28个,年轮作面积达8000亩,土地利用率提升60%,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柳川镇的加禾村。
从剑河县城出发,往东南方向前进便是加禾村。地势高、光照足,加之特有的富含矿物质的沙质土壤为西瓜种植提供了绝佳条件,这里孕育出的加禾西瓜以“甜度高、汁水足、品相佳”三大特点著称。多年来,加禾西瓜凭借稳定的品质和独特的风味,在当地消费市场积累了良好的口碑,每逢上市季节,总能吸引众多商贩慕名前来收购。
“通过‘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建设了605个产业大棚,带动10户‘土专家’种植,加禾西瓜亩产值达1.5万元以上。同时通过企业保底收购,销往省内外市场。”郑金龙说。2023年农民丰收节期间,加禾西瓜作为重点展品亮相,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和采购商驻足。
从田间到舌尖,剑河农产品正完成品牌跃升。近年来,加禾村通过举办“西瓜节”,以瓜为媒,以节促旅,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节日期间,当地提供优质西瓜供游客采摘品尝,同时精心策划吃瓜比赛、“投篮赢瓜”等趣味活动及文艺表演,让游客在畅享“一口爆汁”清甜的同时,深度体验乡村丰收的喜悦,将“加禾味道”转化为“剑河印象”。更多游客通过西瓜了解了加禾,同时也显著推动了剑河农产品品牌的发展。“通过‘观摩+体验+品鉴’的多元形式,旨在进一步提升加禾西瓜的品牌影响力,助力特色产业升级。”郑金龙说。
为有效推广加禾羊肚菌标准化种植技术,当地与省州高校合作建立乡村振兴人才培育基地,培育出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活水,截至目前已有61人顺利毕业。相关企业则通过赊销菌棒、保底收购降低农户风险,助力增收。2024年,当地种植加禾羊肚菌达300亩,创收270万元。
剑河人用智慧重构农业时空:春季瓜苗破土时,菌棒正孕育新生;秋日菌菇飘香季,瓜田已积蓄肥力。从“靠天吃饭”到“四季生金”,剑河县用“一颗西瓜一朵菌”破解山地发展困局,书写了山地农业的品牌传奇。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以品牌建设为引领,剑河县将继续深化“春瓜冬菌”特色产业模式,推动农产品品质提升、品牌增值、产业增效,让更多“黔山珍宝”走出大山,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孙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