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敏感时期美军去巴拿马,态度已经很明显了吧?”

2025年4月3日,在原计划约定的巴拿马港口交割日期过了一天后,李嘉诚罕见在一场医学捐献的会议上以的方式露面。

而那两个引起全国人民关注的港口,也在呼声中陷入了交易停滞,可让人没想到的是,和李嘉诚交易的贝莱德公司还没急,巴拿马和美国却率先有了下一步动作。

就在如此敏感的时期,美巴两国却突然宣布联合军演,并且与此同时在大洋彼岸的澳大利亚同时对中资的达尔文港口“发难”,要求中资企业返还港口。

同样,澳大利亚政府诉求的背后同样有美国的身影。那么巴拿马为何会同意与美国展开联合军演?达尔文港与中资企业又有什么渊源呢?



港口交易陷入停滞,美军开进巴拿马

李嘉诚这位曾经的亚洲首富,他的财富涉足通信、能源、零售、港口等多个领域,其中便包括位于巴拿马运河附近的两个港口。



长期以来,这些资产为其企业带来稳定收益,同时也象征着中国资本在全球战略通道上的存在与参与。

然而近期关于其计划出售给美国企业这些巴拿马港口资产的消息,却在全球范围内都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据了解,李嘉诚旗下的长和集团早前拟将包括巴拿马在内的港口业务出售予美国资本方,其中不乏全球知名的金融巨头。



这一消息一经披露,立即引发舆论广泛关注。舆论中最为敏感的,是对“国家利益是否被转让”的质疑。

巴拿马运河作为全球最重要的航运通道之一,历来是美国极为关注的地带,控制权和运营权之争早已不是新鲜话题。

如今,港口落入美资之手所带来的政治影响,远不止一笔商业交易所能衡量。于是,在外界压力与舆论发酵下,这笔原本已在推进中的交易陷入停滞。



长和方面迟迟未能就后续进展作出回应,整个项目目前呈搁置状态。

然而就在交易停滞的节骨眼上,美国方面突然出手,动作迅速且强势。

4月3日,巴拿马政府宣布与美国联合举行代号为“巴拿马极限2025”的大规模军演,涵盖陆、海、空多军种协同演练,主题明确——保卫运河安全。



如此密集的军事部署,在和平时期极为罕见,而时间点之“巧合”也不禁令人深思。

美国军方不加掩饰地表态,称希望借此增强在中美洲的军事存在,提升对地区战略通道的控制力。

如果说李嘉诚出售港口是资本市场上的一次“自由交易”,那么美国这场突如其来的联合军演,则显然意在敲山震虎。



不论对象是否直接指向中国,其传递的信号已十分清晰:美国对巴拿马运河仍视为自身战略利益的延伸区域,对中资甚至港资在该区域的涉足保持高度警惕与抵触。

这场军演,更像是一种“警告”,不仅针对潜在的交易方,更在向中国释放强硬姿态。

历史上美国曾长期掌控巴拿马运河,其影响力至今未曾真正退场。如今通过联合军演强化军事存在,显示其不仅不愿放手,更有重掌该区域主导权的意图。



与此呼应的,是澳大利亚达尔文港的风波再次升温。

澳大利亚中资港口同样被施压

达尔文港位于澳大利亚北部,是连接印太航线的重要港口。2015年,中资企业岚桥集团以5.06亿澳元的价格获得了该港口的99年租赁权。



交易当时虽引起一定争议,但澳大利亚国防部评估后曾明确指出该交易并不构成安全风险。

然而随着中美战略对抗的加剧,澳大利亚在美国战略体系中的角色也愈发凸显,对中资控制港口的警惕不断升级。

就在巴拿马局势紧张之际,4月4日,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公开表示正在重新评估达尔文港租赁事宜,考虑是否“收回控制权”。



这番表态几乎与美军在巴拿马的动作同步进行,时间点的选择同样耐人寻味。

过去几年,美国不断施加外交和舆论压力,要求澳方重新考虑港口控制问题,将其视作印太战略的核心节点之一。

澳大利亚,作为美国的铁杆盟友,在多个关键议题上表现出与美国高度一致的态度。在当前的国际格局中,美国要求其盟友配合遏制中国影响力的战略意图,已经非常明显。



从巴拿马到达尔文,这两起事件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呈现出某种策略上的联动。

中资在国外的投资遭到明显针对

其共同点在于:中资企业所掌握或意图出售的港口资产,均位于国际航运要道之上,具有重要地缘战略意义;美国在事件发生关键节点上,均以军事或政治手段强势介入,试图干预甚至主导事件走向;而美方所强调的“安全”理由,则成为干涉的主要依据,背后反映的则是对中国全球影响力扩张的担忧与防范。



至于李嘉诚个人在这一局势中的角色,则显得极为复杂。一方面,他是资本市场的代表人物,其商业判断长期以来被视为风向标;另一方面,其资产配置的调整也往往被放大至政治层面审视。

在这场港口交易风波中,其拟售资产涉及关键航道,交易对象为美国资本,加之当前中美关系微妙,其每一步都难以抽离国家层面的审视。

更现实的问题在于:若继续推进交易,国内舆论将可能进一步升温,对其在香港与内地的商业布局构成压力;若选择撤回,又将面临与美国资本之间的法律纠纷与合作破裂的风险。



贝莱德等美方资本的介入,意味着这笔交易不仅具有商业属性,更承载了美国在资本层面对港口控制的野心。

在此种背景下,李嘉诚的“自由市场行为”已难以独立于大国博弈之外。不可忽视的是,在当前的国际格局中,中国在海外的重要基础设施投资常常遭遇以“国家安全”为由的阻挠。

这种趋势不仅出现在美国本土,也在其盟友体系中逐步蔓延。



从澳大利亚到欧洲,再到拉美地区,凡是涉及港口、电信、电力等关键基础设施项目,中资的正常商业活动往往被“政治化”,甚至被人为构建为潜在威胁。

在这样的全球环境下,港口控制权的争夺,已不再是单纯的市场行为,而成为了大国战略的一部分。

中资在全球的布局面临越来越多的政治挑战,而美国则通过军事介入、资本干预与盟友施压等手段,逐步构建起港口控制的全球战略网络。

参考资料:
经济观潮 2025-04-01 《大公报:长和的巴拿马港口交易必须停止》
动静贵州 2025-04-04 《97岁李嘉诚,公开露面!》
环球时报热点 2025-04-05 《巴拿马和美国举行“保卫运河”演习》
观察者网 2025-04-07 《澳两党候选人均呼吁出售中企控制的达尔文港,中方回应》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