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说来日方长,却忘了世事无常。

对于“珠海驾车伤人事件”中遇难的35人来说,真就是“世事无常”。



或许这些人当中,有人已经跟儿女约好明天一起聚餐;或许,也有人打算去见某个一直相见,但还未见的人。

但是,已经来不及了。明天和意外,你永远不知道哪个先来。



肇事男子樊某对离婚财产分割不满

我仍记得当初看到央视新闻报道“珠海驾车伤人事件”后的反应:“这是什么情况?怎么会这么严重?”

2024年11月11日晚上的7点48分,62岁的樊某驾驶越野车,闯闸后,强行进入珠海市体育中心,冲撞正在体育中心内部锻炼的人群。

随后,樊某被公安民警当场控制。



根据我国《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及相关规定,35人死亡、43人重伤,已经属于特别重大事故。

这一级别的事故,已经达到了我国启动最高级别应急响应的标准。

在珠海市公安局后续公布的《警情通报》中显示,樊某之所以做出这样的举动,是因为与妻子离婚后,对财产分割不满而引发的。



樊某具体对财产分割怎么个不满意,我在网上看到过一个坊间传言:

樊某因为赌博欠下巨额赌债,于是他跟妻子商量好,打算通过假离婚的方式来转移财产。

但是后来,妻子假戏真做,樊某也因此与妻子积怨。不管什么原因,樊某都不应该做出这种“迁怒无辜”的行为。

这也不由得让人去思考,其背后的心理动机。



反社会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

一个人做出某种反社会行为,其背后存在诸多心理动机,其中有一种心理动机叫做“习得性无助”。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在20世纪60年代通过动物实验发现:

当个体反复经历无法控制当负面事件时,会逐渐放弃抵抗,即使后续有机会改变现状,也会因为“无助感”而不再尝试。

其中有部分人,会将这种“无助感”转化成攻击行为,试图通过破坏社会秩序,来打破“自身无法掌控自己命运”的绝望感。

哪怕这种行为本身,可能会毁灭自己。



如果关于樊某的坊间传言是真实的,那么樊某就很有可能是因为妻子“假戏真做”;

再加上想到自己欠下的那些巨额赌债无法偿还,于是产生了一种“无助感”,进而做出反社会的极端行为。

由此可见,樊某的反社会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或许就是这种“习得性无助”。

另外一方面,樊某的这种反社会行为也揭露开了当代中年夫妻最后的遮羞布——谈感情哪有谈钱实在。



中年夫妻之间矛盾的导火索

中年夫妻之间的男女感情,已经淡化,俩人的相处早已是左手摸右手的存在。

这个时候,只有钱才能带来更多的安全感。

因此,钱也成了很多中年夫妻之间矛盾的导火索。

62岁的樊某认为“离婚财产分配不公”,从而引发极端的反社会行为,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或许在樊某妻子看来,不管当初跟樊某是不是为了转移财产而假离婚,反正现在俩人的离婚已成既定事实。

而且财产在自己名下,没有什么比守着这份财产,安心过个晚年更实际的了。



然而,在樊某看来,没有拿到属于自己的那部分财产,也就失去了活下去的希望。

樊某自己丧失了活下去的希望,却连累那么多无辜的人,这实在是令人深恶痛绝。

如今,樊某已在2025年1月20日,被执行死刑,这也是他罪有应得。

虽然中年夫妻“谈钱”更实在,但俩人毕竟曾一起走过那么多年。

即使最后分道扬镳,有了不可化解的矛盾,也不应去做出什么极端行为,更不应该做出极端的反社会行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