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普安县新店镇波汆村,连绵的烟田里,一条条黑色滴灌带如“毛细血管”般在垄间蜿蜒延伸。烟农们正抢抓农时铺设管道、调试设备,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烟叶生产技术员与农户并肩忙碌的身影。“往年春旱让人心焦,今年有了滴灌‘及时雨’,移栽保苗心里踏实多了!”波汆村烟农王方伦看着水流顺着滴灌带精准渗入土壤,黝黑的脸上绽开笑容。
从“挑水保苗”到“精准滴灌”
普安县地处喀斯特山区,十年九旱,尤以春季为甚。每年4月烟叶移栽关键期,缺水常导致烟苗成活率不足、生产成本攀升,成为烟农心头“老大难”。
“过去挑水浇苗,一亩地至少要花2个人工,赶上旱情还得加钱雇人,成本压得喘不过气!”新店镇烂木桥村烟农老张道出过往艰辛。面对这一痛点,普安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将推广节水滴灌技术列为抗旱保产“一号工程”。自2025年春耕启动以来,新店烟叶站组建10支技术服务队,深入全县11个种烟村,按“一地一策”定制“滴灌+地膜”“滴灌+大窝深栽”等模式,通过网格化规划铺设管网,让有限水源发挥最大效益。
技术员张维的背包里总装着测距仪和土壤湿度检测仪。“这片坡地墒情差,滴灌带间距要加密到20厘米;那块田土质黏重,滴水时长得缩短……”他一边指导调整参数,一边用方言打比方:“滴灌就像给烟苗‘挂盐水’,省水省肥还省力,一亩地少花200块人工费!”
滴灌正在滴水。
从“固定管网”到“灵活组装”
滴灌技术的迭代升级,为普安烟区抗旱提供了更高效的解决方案。2024年,普安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因地制宜推广辅助抽水机、水泵等工具,将滴灌带与小水窖、集雨池连接,充分发挥集雨设施的作用,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投入。到了2025年,技术再次革新——将滴灌带直接与新型蓄水桶组装,无需依赖抽水设备,连接更简便,移动更灵活。每只蓄水桶可储水10-15立方米,满足20亩烟田需求,大幅提升了抗旱保灌能力。“现在蓄水桶跟着烟田走,旱季能就近取水,雨季还能收集雨水循环利用。”新店烟叶站技术员张胤介绍到。
蓄水桶连接滴灌。
从“观望迟疑”到“主动拥抱”
尽管滴灌技术优势明显,但推广初期部分烟农顾虑重重:“设备贵不贵?”“技术难不难?”对此,普安县烟草公司创新“算账工作法”,用三本“明白账”化解疑虑。
算好成本账,通过集中采购压降设备价格,烟草公司每亩补贴35元,烟农实际支出仅50元,且设施可重复使用3年;算好效益账,滴灌使水肥利用率提升50%,亩均增产烟叶15公斤,减少人工成本约50%;算好风险账,联合保险公司兜底保障意外损失。
新店烟叶站站长余俊带着对比图走村入户:使用滴灌的烟苗根系发达、叶片厚实,传统浇灌的烟株明显瘦弱。“活生生的例子比啥都有说服力,今年我们站滴灌推广面积同比翻三番!”余俊指着波汆村的连片烟田介绍道。为降低技术门槛,烟草公司还研发了“简易水肥一体装置”——将肥料溶解注入滴灌系统,烟农结合土壤实际控制水肥配比。“以前追肥累得直不起腰,现在坐着就能浇水施肥咯!”烟农王大姐笑着说。
烟农正在铺设滴灌地膜。
6939亩的绿色答卷 科技赋能绘就春耕新图景
2024年,普安烟区共有996户烟农铺设滴灌设施6939亩,其中新店烟叶站铺设了1864亩,覆盖11个村87个组。据测算,推广该技术后普安烟区节水超7000立方米,亩均节约抗旱成本230元。在波汆村示范烟田里,银黑地膜与滴灌带交织成网,烟农们笑称:“这是给土地穿‘西装’,既保湿又防草!”
这场“滴灌革命”正引发连锁效应:新店镇新建2个集约化育苗工场,推行“工厂化育苗+滴灌移栽”新模式;烟草公司开设“田间夜校”,培训水肥智能管理、设备维护等技能;12名外出青年返乡加入职业烟农队伍,95后小伙小刘承包50亩烟田:“水肥有灌溉、数据定农事,种烟也能很‘潮’!”
“滴灌不仅是抗旱利器,更是产业升级突破口。”普安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烟叶管理股负责人表示,2025年将持续大力推进适宜烟田滴灌全覆盖,全县预计推广3.8万亩滴灌,并联合气象部门,打造“智慧烟田”样板,让科技甘霖持续润泽普安烟区。
铺设滴灌与地膜的烟田。
春风拂过波汆村的山坡,阳光下的滴灌管网泛着微光,勾勒出科技春耕的生动图景。(文/图 王天梅、燕鹏程、郑俊峰、韦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