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公安部数据显示

2024年电信网络诈骗受害者中

18-40岁群体占比高达62.1%

七类高校电信网络诈骗真实案例

揭开诈骗陷阱的层层伪装

教同学们见招拆招

一、DeepSeek新骗局

今年,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因强大的功能和开源特性火爆全网,但随之而来的仿冒网站、木马病毒、虚假课程和虚拟货币骗局也瞄准了大学生群体。

1.仿冒APP与网站

木马病毒伪装更新:有仿冒DeepSeek的安卓APP诱导用户点击“更新”,实际安装恶意子包,窃取短信、通讯录甚至拦截支付验证码,导致账号被盗、资金损失。

钓鱼网站“高仿”界面:仿冒域名如“deepsek.com”“deepseek-chat.cn”盗用官网设计,用户输入账号密码后信息遭窃。已有学生因误登山寨网站,社交账号被盗,损失数千元。


2.虚假课程

天价课程实为拼凑:某售价199元的“DeepSeek爆文写作课”仅含官网免费内容,甚至有教程将ChatGPT旧课改名重卖,内容与DeepSeek毫无关联。


社群二次收割:骗子以“免费资料”拉群,群内80%内容为广告,最终推销数千元“进阶课”,实际价值极低。

防诈技巧

  • 官网仅认准“deepseek.com”和 “deepseek.cn”,APP需从手机应用商店下载(开发者:杭州深度求索公司);

  • 警惕“内测资格”“付费社群”,官方从未收取任何费用。

二、“先交费”求职陷阱

刘某在某求职招聘软件上留下个人简历后,一名招聘人员主动联系他,说某公司正在招聘软件测试员,该岗位无学历要求,到手工资8000元左右,还有五险一金以及加班费。刘某心动了,对方称入职需缴纳一笔体检费,于是刘某按对方要求向指定账户转账,之后便被对方拉黑删除。刘某才意识到自己被骗。


诈骗手法

  • 虚假广告:在校园内发布兼职中介广告,声称提供高薪兼职岗位;

  • 收取费用:以中介费、体检费、工服费等名义收取费用;

  • 拖延失联:在收取费用后,以各种理由拖延,最终失联。

防诈技巧

  • 警惕非官方渠道:通过学校就业中心/正规平台筛选;

  • 坚决拒交抵押金、风险金、报名费、培训费等费用,以免上当受骗;

  • 警惕'高回报低风险'承诺。

三、刷单返利陷阱

2024年11月,大学生小宁在抖音看到“点赞返现”广告,前两单收到几十元佣金后,被诱导下载虚假购物APP,充值9千元后无法提现。另一名学生小褚则因缴纳“解冻费”被骗1780元。


诈骗手法

  • 前期小额返利:通过简单任务快速获取信任;

  • 诱导大额投入:以“联单任务”“操作错误”为由要求充值;

  • 威胁恐吓:声称“不继续转账将影响征信”。

防诈技巧


  • 牢记“所有刷单都是诈骗”:刷单行为本身违法,正规企业不会通过此类方式招聘;

  • 拒绝任何预付费用:兼职应先核实企业资质,要求先交钱的99%是骗局。

四、助学金/奖学金骗局

去年年底,学生小龙接到“助学机构”电话,对方以“发放助学金”为由索要验证码,导致其父亲银行卡内3千元被转走。类似的案例中,大一新生小B被假教育局工作人员骗走8900元,对方谎称“助学金无法到账需转账验证”。


诈骗手法

  • 伪造官方身份:冒充教育局、学校或基金会工作人;

  • 制造紧迫感:“不配合将取消资格”“需立即操作”;

  • 利用信息差:精准获取学生姓名、学校等隐私。

防诈技巧

  • 官方渠道核实:所有资助政策以学校官网或辅导员通知为准;

  • 绝不透露验证码:银行、政府机构不会通过电话索要验证码。

五、冒充公检法诈骗

四川大学生小亚接到“00”开头的境外电话,对方冒充警察称其“涉嫌洗钱”,要求转账至“安全账户”,最终被骗四千元。


诈骗手法

  • 技术伪装:使用改号软件伪造公安局号码;

  • 心理操控:威胁“刑事调查”“影响毕业”;

  • 屏幕共享:诱导下载会议软件,远程窃取银行卡信息。

防诈技巧

  • 挂断+回拨:公检法不会线上办案,挂断后拨打110或反诈热线96110核实;

  • 禁用屏幕共享:陌生人要求开启“共享屏幕”功能的一律拒绝。

六、账号买卖交易骗局

2025年3月,学生小张(化名)在网上出售某游戏账号,诈骗分子冒充买家与其取得联系,称要购买其账号,但要通过某“专业”的游戏交易网站,并发送了链接。小张信以为真,点击进入并联系网站内所谓的“客服”,最终因轻信对方所说“银行卡号、身份证号输错”而多次转账,共计损失9000元。


诈骗手法

  • “高价收购”诱入局:以"高价收购账号"为噱头,诱导卖家进行私下交易,并发送伪造"付款成功"截图;

  • 假客服连环收费:冒充"平台客服",以缴纳“保证金”“解冻金” “手续费” 等为由,要求多次转账;

  • 钓鱼链接盗信息:以"验号"为名发送木马链接,窃取相关账号密码、手机验证码等,即瞬间转移相关账号内虚拟资产、银行卡资金。

防诈技巧

  • 认准官方平台:游戏交易只通过游戏官方平台(如游戏内商城)或正规第三方平台进行,切勿轻信"私下高价交易"!

  • 警惕"先交钱再交易":任何以"保证金""解冻费""手续费"为由要求提前转账的,均为诈骗。

七:校园贷骗局

大学生小E接到“注销校园贷”电话,对方谎称“影响征信”,诱骗其向陌生账户转账6500元。另一案例中,学生因轻信“低息贷款”广告,陷入高利贷陷阱,被迫偿还数万元。


诈骗手法

  • 伪造征信报告:声称“贷款记录需清零”;

  • 虚假承诺:“零抵押”“秒到账”;

  • 连环套路:以“手续费”“保证金”等名义多次收费。

防诈技巧

  • 拒绝非正规借贷:校园贷已被明令禁止,资金需求可通过学校勤工助学渠道解决;

  • 查询官方征信: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核实记录。

防诈必备技能

1. 牢记“三不一多”原则

不轻信:陌生来电、短信、链接需核实。

不透露: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绝不外泄。

不转账:未经确认,绝不向陌生账户汇款。

多核实:遇到可疑情况,及时联系老师或警方。

2. 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

开启来电预警功能,自动拦截诈骗电话。

学习最新防诈案例,提高警惕性。

3. 保护个人信息

谨慎填写各类调查问卷,避免泄露学籍、联系方式等敏感信息。

定期修改重要账户密码,避免“一码多用”。

遭遇诈骗怎么办

1. 立即报警:拨打110或96110反诈专线,黄金止付时间为30分钟内。

2. 保留证据:截图聊天记录、保存转账凭证,便于警方追查。

不贪小利、不存侥幸

面对各种诱惑

多一分思考,少一分冲动

希望每位同学都能成为“反诈达人”

这里关注我,看更多周口新闻



来 源:贵州教育发布综合整理

责 编:张云露

审 核:彭 锴

监 制:武文科

总监制:程战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