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在线学习”

获取更多资讯!

要通过构建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有力回答“强国建设,开大何为”的时代命题。

文/《在线学习》主笔 刘增辉

新年伊始,《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正式发布。《纲要》将构建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明确为教育强国建设的“八大体系”之一,为开放大学带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


浙江开放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王正东

作为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主力军,省级开放大学如何结合实际,构建省域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本刊就此对话浙江开放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王正东。他表示,浙江发展基础和自然禀赋并不厚实,发展只能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构建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也要沿着“改革”“开放”“创新”三条路径,将全面深化开放大学综合改革引向深入。

把握教育数字化这一战略核心

在线学习

《纲要》指出,要全面构建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那么对“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应如何理解?

王正东:《纲要》提出了支撑教育强国建设的“八大体系”,构建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被纳入其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其内涵。

一是要把握教育强国建设这一战略要求。教育的“三大属性”、教育强国的“六大特质”和支撑教育强国建设的“八大体系”构成了《纲要》之“纲”。其中,终身教育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体系纵向连接,涵盖各学段,服务人的全生命周期,彰显了人才培养的长期性和连续性。同时,终身教育又与其他体系相互推动、协同作用,构成教育强国建设的整体框架,也进一步凸显了终身教育在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系统性跃升过程中的不可或缺性,以及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设的特殊重要性。

二是要把握教育数字化这一战略核心。“泛在可及”的核心要求就是满足“方式更加灵活、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更加便捷”的终身学习,进而赋能“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党的二十大以来,教育数字化作为推进终身教育的战略主线贯穿始终,作为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倍增器”作用日益强化。构建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必须要依靠教育数字化开辟新赛道、塑造新优势。

三是要把握教育公共服务这一战略重点。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要落实教育公共服务“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要求,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一是普惠性。强化终身学习制度创新和条件保障,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协调互动、衔接融通、优质发展,满足人民对更好教育的期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二是可及性。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教育资源共享,弥补“数字鸿沟”,消除“供需缝隙”,满足社会大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个性化学习需求。三是便捷性。主动适应学习方式变革,探索教育数字化赋能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大规模因材施教和创新性教学,提供更为高效、互动的学习体验,打通终身学习“最后一公里”。

以三条路径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在线学习

针对浙江省实际,浙江开大将通过怎样的路径进行变革?

王正东:构建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我认为,可以沿着“改革”“开放”“创新”三条路径,将进一步全面深化开放大学综合改革引向深入。

一是教育数字化战略“三步递进”的改革路径。对标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以及全国教育大会要求:第一步是以教育数字化为牵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提升终身学习公共服务水平;第二步是以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为抓手,赋能学习型社会建设;第三步是以学习型社会强有力的终身教育保障为支撑,服务教育强国和学习型大国建设。“三步走”战略是未来进一步全面深化开放大学综合改革的主题主线,是落实新时代终身教育的使命任务,也是在强国建设中开放大学发展的方位坐标。

二是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开放路径。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人、关键在队伍,起点和基石是教育。开放大学要聚焦“人”的内在逻辑,牢固树立“大人才观”,强化教育质量就是核心竞争力、人才增量就是发展新红利、科技变量就是变革新赛道的理念。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工程,也是补短板、强弱项、提能力必不可少的任务。我们将锚定这一重点,主动融入“教育培养优秀人才、人才引领科技创新、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大战略大实践。

三是终身学习“三教融通”的创新路径。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看,教育与每个人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实现人生出彩、生活精彩的关键。开放大学的事业发展到今天,已经越来越展现出开放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的融合整合趋势,这同时也是终身教育理念内涵和办学路径自然扩充的结果。开放大学必须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民生”上办学育人,把本区域终身教育与服务的职能真真正正地履行起来,把老年教育、社区教育红红火火地推动起来,把各种资源相对充分地整合进来,让公平而有质量的终身教育可知可感、可触可达、惠及全民。

开辟教育数字化新赛道

在线学习

在教育数字化方面,学校将如何针对性发力,以推动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

王正东:近年来,浙江开大加强数字化改革与开放大学综合改革的有效联动,持续推进资源融通、业务贯通、数据互通,构建“终身学习全轨迹、教学支持全程化、教学类型全覆盖、教学服务全方位、平台标准全开放”的一站式学习环境,推动终身教育数字化集成、集约、集聚,实现整体智治、高效协同。

一是以数字“大平台”夯实智慧新支撑。按照“一张网、一体化、一盘棋”总体思路,推进全民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融合建设与应用,通过应用集成、资源集聚,形成了“1152+N”的总体架构。目前,平台已汇聚省内外终身教育机构10180家,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和终身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是以数字“大场景”开辟教育新赛道。围绕数字化大学目标,建设了学历继续教育“在浙学”应用系统、非学历教育“浙学通”应用系统,再通过学习成果认证系统“浙学银”实现各类教育场景互通。目前,“在浙学”通过全省高校课程共享联盟,集聚了精品优质课程6000多门,推进全省109所高校入驻平台,实现课程共享和跨校学分互认。“浙学通”结合未来社区、未来乡村教育场景建设,打造全省“学通”系列应用,注册用户已达1000多万人,认证教师近6万名。“浙学银”开户总数达2200多万人,存入学习成果超1.2亿条,学习积分兑换3万余次,学习成果转化18.7万次。

三是以应用“大数据”形成学习新闭环。为贯彻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要求,学校按照“一仓一库多应用一门户”的思路,统一建构招、录、教、学、测、考、评等应用,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领域的数据标准体系和治理体系。探索“人工智能+”助教、助学、助评、助管的闭环教学过程,建立学情诊断、预警和反馈机制。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学习资源建设模式,探索数智赋能的样板课、样板资源,支持个性化学习、差异化教学。运用区块链技术,有序开展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实现课证融通,深化学习成果在人才评定、就业推荐、技能认定等场景下的协同创新。

推动老年教育、家庭教育融合发展

在线学习

目前,老年教育追不上老龄化的速度是全国存在的普遍问题。浙江省老龄化及老年教育的现状如何?

王正东:1999年,浙江省进入老龄化社会,成为我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的省份之一。截至2024年底,全省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22.4%,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长,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浙江开大积极服务全省老龄事业发展,将老年教育作为学校战略转型的重要内容,浙江老年开放大学成立以来,落实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要求,推进“城乡均衡化、学习数字化、服务专业化”,助力打造“15分钟老年教育学习圈”和“浙里康养”,取得了诸多标志性成果。

在线学习

浙江开大通过怎样的努力,使老年教育和家庭教育融合发展?

王正东:从一定程度上来看,当前老年教育还不是老龄群体的普遍必需品。如何发挥教育的柔性力量,推动广大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是一项重要议题。我们发现,老年人更关注“家里事”,特别是亲子关系、孙辈教养等。近些年,我们基于“社区是儿童成长、家庭发展和社会和谐的‘原点’”这一理念,立足老龄群体的“衣食住行”场景,实施社区家庭教育“原点行动”,努力推动老年教育和家庭教育融合发展,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创新路径。

一是构建社区家庭教育省域服务体系。截至目前,依托开放大学和社区教育系统,全省已有10个地市建立了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85%以上的区县建立了家庭教育指导机构,为老年教育和家庭教育融合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是探索“一老一小”协同办学模式。学校在教育内容、基地建设和师资力量等方面推动老年教育和家庭教育跨界融合。制订《老少共学教育场景建设指引(试行)》,遴选全省“老少共学”实验基地,通过实验项目、课程孵化等工作载体提升基层办学机构服务质量。收集整理家庭中“代际互学”“隔代教育”等现实需求,推进“老少共学”项目,开设社区家庭教育“共享课堂”直播讲座。

三是扩大社区教育服务供给能级。成立家庭教育研究所,重点就亲子关系、隔代教育等开展专题研究。研发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师专业标准,其培训课程体系被纳入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网络选课平台。下沉社区探索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项目运行方式,组织开展了“幸福社区——家长成长工作坊”等系列课程的研发和实践活动。

办有质量的终身教育

在线学习

要构建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您认为开放大学需要在哪些方面谋划改变?

王正东:对开放大学来讲,建设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是重大战略和机遇。我认为,要一体协同立理念、立机制、立方法,探索构建有利于引领和保障开放大学高质量发展的内外环境。

一是理念方面。新时代,开放大学要站在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上去谋划发展、推进事业,要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去守正创新、寻求突破,加快塑造开放大学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终身教育与科技人才高效贯通新优势、服务学习型社会高水平发展新优势;要让政府更加重视开大,社会更加认同开大,学习者更加需要开大,有力回答“强国建设,开大何为”的时代命题。

二是机制方面。首先要完善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机制,保障人人“读好书”的需求。从“有书读”到“读好书”的进阶背景下,优质教育资源永远都是紧缺的。开放大学不仅要办公平的终身教育,还要办有质量的终身教育。其次是健全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营造处处“好读书”的环境。要敏锐捕捉“学校后教育”的旺盛需求,积极赋能技能社会、学习型社会和未来社区(乡村)建设。第三是形成技能人才培养贯通机制,让时时“读书好”的氛围更加浓厚。有效融入技能培育体系、技能创富体系、技能生态体系,畅通向上流动通道,加快形成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

三是方法方面。系统观念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方法,构建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开放大学必须要坚持好、运用好系统观念的立场方法。一方面,要树立全局意识,深刻把握和运用好整体性思维,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领域入手,从“落一子而活全局”的关键环节着力,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推动综合改革。另一方面,开放大学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更要确保改革的整体性、联动性和穿透性,疏通堵点、激活全盘,一体贯通优化分级管理、强化办学统筹、细化服务支持,让改革各项措施更加高效落细落地,推动体系协同发展、共同进步。

来源丨《在线学习》杂志 2025年3月刊(总第112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