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让人气愤的就是不是有人故意惹你,而是他惹了你还不自知。在他的认知里,这一切都是理所应当,你的愤怒反倒是无理取闹。这种傲慢,这种上位者对下位感觉的忽视充满了霸凌感和无力感。
4月5日,中核集团用“我们收到了1196273份简历”在清明节给1222万应届毕业生一份大礼,也成功惹到了数以千万毕业生的怒火。
据中核集团公布的信息,这次招聘,有1730类岗位,预计录用人数约8000人,收到1196273份简历,每个人最多可投递20个平行岗位,共计425284位应聘者,录用比达到53:1。
明明是庞大待就业人群与稀缺的优质岗位所形成的畸形产物,在1222万应届毕业生眼里是巨大的就业压力,在企业眼里成了炫耀实力的资本。
就在今年,高校应届毕业生突破1200万的大关。智联招聘报告显示,202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仅55% ,近乎一半的毕业生徘徊在待业边缘,这无疑预示着2025年的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
而这远没有结束,今年的本科毕业生是2003年出生,有1599万人,而04年是1593万人,05年是1617万人,此后呈现稳步上涨趋势,巅峰是2016年,有1883万人,直到2022年才缓慢下降到1000万以下,2023年,2024年的尚未公布,但估计起码都在750万以上。
换言之,这样的毕业规模,再过20年也不会停止。
而这20年恰恰是这一代人最好的年华,灵活就业,乡村振兴什么招都用上了,可也不过杯水车薪。
而且,更为关键的问题是这样“廉价的人口成本”培养出来却并不廉价。
十几年,二十几年的时间成本,上不封顶的金钱成本对于绝大多数家庭来说并不轻松。很多人相信读书改变命运,结果没有有走出社会就被“多贱寡贵”的就业局面搞得焦头烂额。如果只有1%的人成功,那剩下的99%又算什么?
你在凝望深渊的同时深渊也在凝望着你。毕业生们焦虑的忐忑不安,企业们就享受这物美价廉的劳动力。
买方市场下,又值经济增速下行,企业扩张意愿降低,新增就业岗位减少。大基建时代已过,传统制造业、建筑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转型。众多原因下,导致大学生再便宜,企业也买不了多少。
中核集团这次耍了小聪明,明明已经是42万人竞争8000个岗位,却刻意误导出是120万人竞争1750个岗位,为已经很激烈的竞争营造出更为紧张的氛围,将让人喘不过来气的压力直化作泰山压顶,让你永世不得翻身。而这只是为了炫耀:看!有这么多人来上我这找工作,我多厉害!
就业压力本质是经济转型期结构性矛盾的集中体现: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失衡、技能错配、制度滞后、观念冲突等多重因素交织。
解决这一问题不是朝夕之功,需从产业升级、教育改革、社会保障、政策优化等多层面协同推进,而这期间大学生唯一可做的就是等待时间流逝,然后锻炼好身体。
这个时候,任何脱离群众,火上浇油的行为都将引火烧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