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
随着春季招聘活动的火热开启
又一批即将毕业的研究生
在仔细构画新的人生蓝图
就业,始终是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历届的清华SIGSers
如今都在哪儿?
TA们从何种角度做出人生的选择?
“去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这句话对清华人来说
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口号
过去二十余年
我院有上万名研究生毕业生
奔赴国民经济主战场一线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
贡献着清华智慧与力量
2024年
清华SIGS毕业生人数共1400余人
约占清华大学全校全日制研究生毕业生的四分之一
毕业后去往国家重点行业、高新技术企业、
国家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就业人数均显著增长
赴国内重要领域、重点单位就业人数比例超80%
在国家战略新兴产业、
科技创新、教育科研等关键领域
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和适应力
高新科技产业前沿的粤港澳大湾区
亦是清华SIGS学子心之所向
许多毕业生选择植根创新创业沃土
闯出不一样的人生
近年来还有数百名毕业生
赴海内外知名高校和学术单位
以及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就业
在更广阔的舞台讲述着中国故事
点击图片,回顾SIGSers的故事
2021级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韦忠
在高盐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领域不断深耕
社会实践的经历让他走出了“象牙塔”
毕业后毅然回到了家乡贵州
投身于服务基层、助力乡村振兴的事业中
点击图片,回顾SIGSers的故事
2019级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宋星辰
高中时突患感应神经性耳聋
但他不屈服于“无声”的世界
而是通过学术研究和工程项目的优异成果
为语音识别开源社区作出了极大贡献
其成果已在多家公司落地上线
毕业后在地平线公司持续深耕
让听障人士“看见”声音的梦想成为现实
点击图片,回顾SIGSers的故事
2021级物流工程与管理专业硕士刘倬萌
在读期间通过专业课学习与丰富的实习经历
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毕业后前往中航工业自控所
为我国航空装备制造领域的
供应链优化与高效运转贡献力量
点击图片,回顾SIGSers的故事
2023年清华大学毕业生启航奖金奖获得者、
2020级电气工程专业硕士张国平来自青海
他毕业后毅然回到家乡,投身电网事业
接下了新一代青年建设大西北的接力棒
为青海电网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添砖加瓦
点击图片,回顾SIGSers的故事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
2017级硕士、2019级博士刘沛源
研究生期间经过选拔
到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纽约总部实习
并将国际组织的学习收获带回祖国
助力深化SIGS-UNICEF国际人才输送合作
毕业后作为福州市党政类引进人才到福州市工作
为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点击图片,回顾SIGSers的故事
2020级土木水利专业硕士张翔宇
研究生期间在院团委副书记、
德育助理等学工岗位锻炼学习
毕业后通过定向选调前往重庆市水利局工作
助力地方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
点击图片,回顾SIGSers的故事
2021级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专业博士张可
以教书育人为自己的职业兴趣
依托访学等各类学术交流机会拓展视野
毕业后前往苏州大学任教
志愿为祖国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点击图片,回顾SIGSers的故事
2020级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张慧旻
在环境及交叉领域学习工作了9年
在读期间通过学院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开展的
气候行动研究员项目赴老挝办事处实习
毕业后前往联合国粮农组织总部(FAO)工作
作为气候变化专家在国际舞台继续发出中国声音
时代造就青年
盛世成就青年
TA们用实际行动
将青春献给祖国
还有很多SIGS毕业生的故事
在被记录和讲述
她在深圳开“盲河”!
南国清华人物访谈 | 朱锐:从清华到世界
用OCT技术破解医疗影像设备“国产”难题
清华SIGSers毕业去哪儿?他们以初心给出答案!
走向国际舞台的TA们,带着对民生的思考“行万里路”
将青春,献给祖国!
院友特辑!毕业后怎么择业?他这样说→
家国情怀,永葆炽热
越来越多的SIGSers
把“小我”融入“大我”
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精神
融入未来的职业发展
以实际行动诠释清华和深圳共同的基因
“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干大事业”
他们跻身祖国各行各业的发展最前沿
力担重任,勇挑大梁
矢志报国,不负芳华
彩蛋来啦
本届毕业生即将去往哪里?
对于职业生涯和人生道路的规划
TA们有着哪些思考,做了哪些准备?
从中有了哪些新的收获和体会?
让我们通过SIGSers的求职小贴士
一探究竟!
1.6万+岗位,数千人参加!直击就业实习双选会现场!
全球创新领军人才培养的“中德方案”!
慕尼黑工业大学EMBA深圳研学项目精彩之旅!
清华文化 | 从“清华的风格”谈起……
统稿|叶思佳
视频|孙玉杰
鸣谢|职业发展指导中心
审核|聂晓梅、陶益
排版|王一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