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爱卿出生于1913年,湖南岳阳县人,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七岁的时候,在亲戚的帮助下,蔡爱卿进入家乡当地的私塾读书,三年之后,蔡爱卿辍学回家,迫于生计,他成为地主家的一名长工,小小年纪就饱尝生活的艰辛。



童年的经历磨炼了蔡爱卿的坚强意志,为他以后走上革命道路奠定了基础。1930年,蔡爱卿加入了红军,成为红三军团的一员。参加红军之后,蔡爱卿善于学习,而且表现非常优秀,不久之后,他就成为红三军团的一名班长,后续又担任了排长、连长、营长等职务,随部参加了中央根据地的历次反“围剿”作战。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蔡爱卿跟随中央红军的主力部队参加了长征。长征期间,在进攻遵义的战斗中,蔡爱卿带领队伍奋不顾身地夜袭敌军,为夺取遵义城立下汗马功劳,同时也保障了后续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



外,在爬雪山、过草地的过程中,蔡爱卿也凭借顽强的意志取得胜利,1935年10月,他顺利到达陕北。到达陕北后,蔡爱卿继续参加了巩固与建设陕北根据地的战斗,并担任了红八军团参谋长一职。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抗日统一战线的指导下,我党在山西组建了青年抗敌决死队,随着队伍的扩大,八路军总部便派出一批有军事经验的优秀干部进入抗敌决死队,其中就包括蔡爱卿。到达山西之后,他被任命为决死队一总队九中队的游击教官,不久后率部在平遥、祁县之间成功伏击了一支日本骑兵队,同时,这次胜利也极大鼓舞了战士们对日作战的信心。



在这之后,蔡爱卿又担任了太岳军区第一军分区副司令员等职务,率部参加了百团大战、正太、榆辽、沁源县等战役,多次粉碎日本侵略者的“扫荡”与“蚕食”计划,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抗战胜利后,蔡爱卿担任了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十一旅副旅长、第九纵队二十五旅旅长、豫西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率部参加了上党战役等作战,歼灭敌人大量有生力量,为解放中原大地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蔡爱卿担任了中南军区高炮师师长、华南军区防空司令部副司令员、中南军区防空部队副司令员等职务。1955年,中南军区改为广州军区,蔡爱卿改任广州军区防空军第二副司令员,也是这一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开国少将。

授衔之后,蔡爱卿又被调到山西,担任了山西省军区副司令员,主要负责国防科研工作。期间,他参与了研制固体火箭的工作,并为此倾注了大量心血。不过,1959年庐山会议之后,蔡爱卿受到牵连,并受到不公正对待,但他不计较个人得失,始终对组织赤胆忠心。



在1966年开始的那段特殊历史时期中,蔡爱卿也受到冲击,身心受到极大的迫害,并被关押审查9年时间,直到1976年12月才被解除监禁。此时的蔡爱卿因为长期受迫害已经身患重病,因此,恢复自由后,他被送到长沙的医院治病休养。1978年,因为病情恶化,蔡爱卿因病去世,享年65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