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外卖骑手好意陪同另一名外卖骑手就医,并出借500元医药费,谁知对方欠钱不还,还把他“拉黑”了,去法院起诉时,却发现没有对方完整的身份信息,怎么办?为保障新就业群体的合法权益,浦东法院与检察院紧密联动,通过支持起诉、要素式诉状等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打通公平正义“最后一公里”,让善意不被辜负。

欠钱不还

外卖小哥求助法院

近日,外卖骑手小卢来到立案窗口,焦急地向工作人员求助:“去年我好心陪同事去医院,还借了他500元医药费,可现在他不还钱,人也失联了,希望法院能帮帮我!”


据了解,小卢与谢某同为外卖骑手,两人因工作原因加过微信。2024年8月14日,谢某在配送途中因身体不适急需就医,小卢收到消息后好意陪同他去医院,并在谢某表示钱不够时,慷慨解囊地借了他500元。然而,事后谢某却拒接小卢电话,还拉黑了小卢微信,拒绝归还借款。无奈之下,小卢只好来到法院,希望通过诉讼途径追回自己的血汗钱。

立案法官审查材料后,发现小卢的证据材料仅有微信聊天记录与转账记录,缺少最为关键的被告信息。面对补正要求,小卢一下子犯了难:“我们平时就是工作关系,我只有他的微信和电话号码,个人信息是真得不掌握。”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当新业态劳动者面临维权困境时,法院如何打通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怎样守护善意助人者的合法权益?

多方发力,共解难题

考虑到小卢没有聘请代理律师,法院无法出具调查令,立案庭主动与浦东检察院民事与行政检查部(第五检查部)取得联系,通过检察院的支持起诉工作来帮助小卢。

根据法律规定,弱势群体的民事权利遭受侵害,但因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或能力,无法提起诉讼时,检察院可以支持起诉,并在必要情况下帮助当事人收集因客观原因无法取得的证据。

检察院得知这一情况后,迅速审查,认为小卢确实存在维权困难、诉讼能力较弱的情况,符合支持起诉的条件,依法提供帮助,向医院、公安了解到了被告谢某的身份信息。

此时,小卢又面临另一个难题:如何书写起诉状。立案法官向他介绍了简洁明了、统一规范的“要素式”起诉状示范文本,并指导填写。该模板仅需勾选“是”或“否”,即可快速完成诉状书写。小卢仅用几分钟就填写了民间借贷“要素式”起诉状,顺利立案。


随后立案庭法官在征得小卢同意后,将案件委托调解。经调解员电话沟通,谢某最终归还了借款,小卢当场撤回起诉,案件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下一步,立案庭将持续深化“暖窗”党建品牌建设,优化司法服务,保障新业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让他们在城市奔波之余,也能感受到司法的温度与关怀。


线索来源丨立案庭

本文作者丨张明明、陆丽鹏

本版摄影丨董雪皓

责任编辑丨曹赟娴

- END -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