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春 通讯员 蒋河丹
“成交!”随着拍卖锤落下,首批评估价45万余元的涉案物品以9.75%的溢价率完成了司法拍卖,这个数字背后传达的不仅是市场价值的认可,更体现出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在涉案财物管理领域破茧成蝶的改革智慧。作为浙江省涉案财物2.0平台在杭州的“试验田”,富阳区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构建起“1+1+X”管理体系,在涉案财物处置的“深水区”蹚出了一条制度创新之路。富阳区被选定为省涉案财物2.0平台杭州先行区县,荣获2024年中国安防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场景案例。
涉案财物管理曾是基层治理链条上的“堵点”。过去,不同行政机关各自为政,刑事扣押物品、行政执法罚没物资、公物仓闲置资产分散存放、多头管理,导致资源浪费、处置滞后甚至权责纠纷。富阳区综合涉案财物管理中心的成立,首次打破部门壁垒,将11家单位的涉案财物纳入统一平台,建成集刑事涉案财物管理中心、行政涉案财物管理中心、公务舱于一体的集成式综合服务中心。
走进富阳区涉案财物管理中心,智能仓储系统正有条不紊地运转。每件入库物品都配有专属电子标签,从查封扣押到处置终结的全生命周期数据实时上传至云端。通过物联网技术与区块链存证系统的深度融合,财物入库时自动生成不可篡改的“数字身份证”,监察机关可随时调取流转轨迹,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监管。
值得一提的是,该系统与省涉案财物2.0平台的深度对接,使得全区23个执法办案单位的涉案财物数据首次实现“一池共享”,打破了延续多年的信息孤岛。
富阳涉案财物管理的核心突破,在于构建起“1+1+X”立体化治理框架。第一个“1”是数字治理中枢,通过对接浙江省政法一体化办案系统,实现跨部门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第二个“1”则指向动态扩展的协作网络,引入第三方审计、拍卖机构及专业物流企业,形成“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的闭环管理体系;“X”则是系统化规范管理,起草工作办法、管理制度等方式,多方协作实现良性运作。正如富阳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所言:“我们不是在简单做加法,而是通过制度乘法释放治理能效。”
数字化改革带来的不仅是效率变革,更是治理逻辑的重构。在涉案财物2.0平台上,智能预警系统如同不知疲倦的“电子哨兵”,对超期未处置案件自动亮灯提醒。系统运行半年来,全区涉案财物平均处置周期从127天缩短至28天,积压三年以上的“陈年旧案”全部清零。
这种技术赋能倒逼着制度完善——公安机关的“换押式”移交规则,涉案财物信息由公安机关在线上推送到涉案财物管理系统、实物经线下移交至中心入库,入库后在各单位间进行随案“换押移交”,实现“实物不动、线上流转”,后续流转时间从线下7天缩减至线上5分钟,为一线执法办案人员节约大量工作时间。
改革成效正在释放链式反应。某民营企业负责人感慨道:“过去担心被查扣的生产设备会锈蚀贬值,现在通过手机就能查看保管状态,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这种改变源于管理中心推出的“阳光托管”服务,企业可在案件审结前申请必要性生产资料的使用权,既保障司法程序严肃性,又最大限度减少对市场主体影响。数据显示,新模式运行以来涉企案件财物处置满意度提升至100%,为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注入新动能。
站在涉案财物管理中心的指挥大屏前,跳动的数据流勾勒出制度创新的生长轨迹:涉案财物(含车辆)8200余件,线上流转审批1.3万次,节约财政支出17%以上,涉案财物处置闭环率100%……这些数字背后,是“1+1+X”模式持续释放的制度红利。
改革未有穷期,创新永无止境。当首笔溢价拍卖款项划入财政专户的瞬间,富阳区的治理者们已把目光投向更远处——正在酝酿的涉案财物“信用修复”机制、探索中的“公益反哺”处置路径、规划建设的长三角涉案财物处置协作网络……在这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中,每个创新突破都在续写着“重要窗口”的基层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