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综合路透社、《印度快报》等媒体报道,中印边境事务磋商和协调工作机制第33次会议在北京顺利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外交部边界与海洋事务司司长洪亮和印度外交部东亚司联秘戴国澜共同主持,双方外交、国防、内政、移民等多部门代表齐聚一堂,就划界谈判、边境管控、机制建设以及跨境交流合作等关键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会议成果显著,双方一致同意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维护中印边境地区的和平安宁,同时积极筹备第24次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这本是中印关系缓和的积极信号,可谁能想到,会议结束不到24小时,印度外长苏杰生的一番表态,让局势又变得微妙起来。



苏杰生(资料图)

3月26日,苏杰生在与“亚洲协会”的一场对话活动中表示,印度与中国在“可预见的未来”仍会存在问题,但有办法在不发生冲突的情况下解决。他还提到,自去年10月以来,印中关系“有所改善”,两国正在尝试重建关系,修复2020年边境冲突造成的损害。表面上看,苏杰生的话似乎合情合理,可细细品味,却暗藏玄机。他所谓的“修复损害”,实则是想让中方在边境问题上让步,回到2020年冲突之前的状态。

回顾2020年,中印在加勒万河谷地区发生严重边境冲突,造成人员伤亡,两国关系由此陷入紧张。冲突发生后,双方通过多轮军长级会谈和外交沟通,逐步实现边防部队脱离接触,边境局势有所缓和。但印度方面始终没有放弃在边境问题上的不合理诉求,苏杰生此次表态便是例证。长久以来,苏杰生在莫迪政府内部都被视为对华强硬派代表。就在半个月前,他还强调“边境不稳定将影响到两国关系整体走向”,言语间充满威胁意味。如今,却在中印关系刚有缓和迹象时,提出让中方让步的要求,着实令人费解。



苏杰生(资料图)

印度为何在此时出现这样的态度转变?这背后与当下印度面临的内外部形势密切相关。从外部环境看,印度正面临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威胁。特朗普宣称,从4月2日起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还直言印度是对美商品征收关税最猛的国家之一。此前,印度总理莫迪2月访美时,特朗普就重申了这一立场,明确表示不会在关税问题上对印度网开一面。面对美国的关税大棒,莫迪政府虽派出代表与美方谈判,试图换取特朗普的让步,但结果仍不明朗。在这种情况下,印度急需寻找新的经济合作机遇,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就成了其选择之一。

再看印度内部,近年来,印度政府在边境问题上的强硬态度,并未给其带来实际利益,反而在边境对峙中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影响了国内经济发展。同时,印度民众对政府的关注点逐渐从边境问题转向改善民生。继续打“遏华牌”,已无法为莫迪政府带来可观的政治利益。在此情形下,印度政府不得不重新审视对华政策,试图通过改善中印关系,为国内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然而,印度在改善中印关系上的态度并不坚定。一方面,莫迪此前在访谈中称,两国边境地区已恢复正常,双方正努力将两国关系恢复到2020年前的状态,还表示印中合作有利于全球的稳定和繁荣,竞争不应演变成冲突;另一方面,苏杰生却在此时向中方施压,要求中方在边境问题上让步。这种前后矛盾的表态,反映出印度政府在对华政策上的摇摆不定。



苏杰生(资料图)

中方在中印关系上的立场始终明确且坚定。中方多次强调,中印作为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双方应相互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通过对话沟通增进互信,秉持诚意诚信妥处分歧。2024年12月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第23次会晤达成的六点共识,就是双方共同努力的成果体现。在后续与印度的沟通和谈判中,中方必然会坚守底线,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和核心利益,不会被印度的言辞所迷惑,也不会因印度表面上的示好而放松警惕。同时,中方也会继续推动中印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合作促发展,以发展增互信,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印度必须拿出真正的诚意,切实履行双方达成的共识,而不是一边谈判一边搞小动作。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中印关系的稳定发展,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对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具有重要意义。中印两国都是亚洲大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中印携手合作,才能实现“龙象共舞”,共同推动亚洲乃至世界的发展。但要实现这一目标,印度必须摒弃不切实际的幻想,以平等、互利、共赢的态度与中国发展关系。否则,中印关系将难以真正实现健康稳定发展,边境地区也难以长久保持和平安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