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2821字
阅读预计8分钟
作者|楼春豪 王璇卿
编辑|杨倩
审核| 江怡
印度德里门。中印关系具有超越双边范畴的重要影响。中印关系重回正轨符合双方利益,也是“全球南方”国家的共同期待。(CFB)图源:“中印对话”微信公众号
2025年是中印建交75周年。75年前,印度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与中国一道引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反帝反殖民运动。75年来,中印关系有起有伏,有经验也有教训,但业已成为全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印关系的走向不仅关乎两国28亿人民的福祉,更深刻影响着亚洲乃至全球局势的演变。
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已经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特别是“特朗普冲击”持续发酵延宕,严重冲击现有国际秩序和国际治理体系。与此同时,中印作为全球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的代表和全球南方的重要成员,都处于各自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有需要也有能力引领全球治理变革,为动荡变革期的世界注入确定性和正能量。正如2024年10月中国国家领导人在喀山会见印度总理莫迪时所指出的,双方要肩负起国际责任,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作出表率,为推动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作出贡献。
一是破局全球治理赤字。2017年5月,中国国家领导人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指出,“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现有的全球治理体系面临严重冲击,已然无法有效应对全球性问题,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权责利的错配。
一方面,特朗普统治下的美国推崇“美国优先”,推动地缘政治回潮、大搞经济保护主义、以“退群”“毁约”等行为推卸国际责任,其他发达国家也多内外交困,西方主导的多边治理机构“失能”风险上升;另一方面,气候变化、人工智能、多边贸易等全球性治理议题层出不穷,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转型困境,缺乏应对全球治理赤字所带来的风险的韧性。在此背景下,中印作为有全球担当的大国,有意愿也有能力引领塑造全球治理,确保全球治理体系的有序变革,确保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能有效回应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治理需求。
中印同为文明古国,两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智慧,能够应对当今世界的治理难题。比如,中国的“天人合一”和印度的“梵我一如”都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再比如,中印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需要联手提升在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多边机构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以便更好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此外,中国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印度也积极推动“改革的多边主义”,且两国同为金砖机制、上海合作组织以及二十国集团等机制的重要参与国,有条件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二是提供现代化“独特模式”。现代化是与西方工业文明相伴而生的,西方国家也利用其先发优势、话语霸权,将现代化与西方化相等同。特别是冷战结束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跌入低谷,西方国家更是大力鼓吹“历史的终结”,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倾向于采取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和发展模式。但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不同国家的历史传统、文化传承、现实国情与发展环境不同,一些发展中国家盲目照搬照抄西方的现代化模式,反而陷入了政治经济起伏动荡的乱象之中。
对于全球南方国家而言,探索适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是实现发展的重要前提。中印都致力于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独具本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且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比如,中国是自199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出版首份《人类发展报告》以来,唯一一个从低人类发展水平组上升到高人类发展水平组的国家。印度虽然难以完全复刻中国成就,但“印度崛起”也已成为国际社会广泛讨论的议题,印度政府更是提出在2047年独立百年时建成发达国家的宏伟愿景。
西方国家依靠对外殖民等方式推进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与当今世界已经完全不同,这些经验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探索现代化道路缺乏参考价值。与之相较,中国和印度的现代化道路虽也不同,但与西方的现代化模式相比,更符合当今世界的“世情”和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对发展中国家“更对路”。比如,中印现代化都需要回应人口规模巨大、环境压力增大以及贫富差距、腐败风险等共性问题。所以,中印理应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不同于西方的、具有发展中国家共性的现代化路径参考。
三是助力全球南方发展。全球南方的群体性崛起是世界大变局的鲜明标志。目前,全球南方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不容忽视的力量,正深刻改变世界经济版图、有力影响国际秩序变革。有数据显示,全球南方国家过去20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0%,过去40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全球占比从24%增至40%以上。
不过,全球南方的振兴之路难以平坦。全球南方国家在国际治理体系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仍然不够,许多全球南方国家仍面临政局动荡、产业脆弱、债务危机等困难。此外,全球南方国家之间国情不尽相同、诉求各有差异,有的国家之间还存在历史恩怨和现实矛盾,尚难以“拧成一股绳”。中印作为全球南方的重要成员,应该在增加战略互信、妥善处理国家间分歧方面做出表率,强调中印不是竞争者而是同路人,应该彼此成就而非相互消耗,引领全球南方国家抱团取暖、形成合力。此外,中印作为全球南方经济发展的“双引擎”,应充分发挥彼此在对外援助、产业升级、能源转型、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减贫等方面的优势,让更多全球南方国家受益于中国和印度的发展红利,让更多全球南方国家摆脱对西方国家不同程度的经济依附。在这方面,印度应摒弃泛安全化错误认知,与中国一道在全球南方国家推进“中印+”模式,使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合作产生“1+1>2”的效果。
道不远人,人无异国。中印建交75年风雨历程积淀的交往智慧启示我们,合作是主流、是正道,分歧难避免,但不应成为争端。2024年10月,中印领导人喀山会晤为改善和发展双边关系作出了战略指引。2025年,中印应抓住建交75周年的契机,推动两国领导人重要共识落地见效,为双边关系健康稳定、全球发展持续普惠贡献力量。正如恒河与长江终将汇入人类文明的海洋,只要秉持“合则两利”的战略清醒,这对古老邻邦定能在新时代谱写共荣新篇。
作者简介:
楼春豪,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
王璇卿,国际关系学院硕士研究生。
本文转载自“中印对话”微信公众号 2025 年 3 月3 1 日文章,原标题为:《【中印建交75周年】中印合作为何让西方紧张?》
本期编辑:杨倩
本期审核:江怡
*前往公众号后台发送“编译”,即可查看往期编译合集
▲政报·102期 | 为保2024大选,印人党打算收割这个群体的选票了.....
▲经报·96期 | 印落后中国16.5年,但正在快速缩小差距!
印国防工业大崛起?美国居然是印军火最大购买国…
更多内容请见↓
评论区留下宝贵的意见或建议,但请务必保持友善和尊重,任何带有攻击性和侮辱性语言的留言(例如“阿三”)都不会被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