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明朝是个三无朝代:无明君、无名士、无名将”,事实真是这样吗?

说明朝“无明君”简直就是一派胡言,单就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一人就足以证明这句论断的荒谬。朱元璋起于草莽,祖先世代是农民,朱元璋父母去世时甚至连一小块墓地都没有,真是可怜呐!后来朱元璋能坐拥大明江山,真真是一枚凤凰男的逆袭典范,从中也可以看出出身低微的朱元璋自身有着非常了不起的本事,值得我们每一个人钦佩和学习。



坐拥江山之后的朱元璋并不是贪图享乐之辈,相反,长于民间的他更能体会百姓疾苦,堪称历朝勤政爱民第一人,他每天亲自批阅奏章近3000本,一般皇帝早朝都做不到每天去,但朱元璋却在早朝之外还增加午朝,也就是一天两次上朝,朱元璋每天工作时间高达20小时,这样几十年如一日。世界上所有的统治者都无法超越他,这样的君主,难道不是明君吗?



明成祖统治时期被称为“永乐盛世”,这是明朝最鼎盛的时期。朱棣将都城迁到北京,还留了一个世界遗产——故宫,奠定了北京500的首都地位;朱棣颁布了“五复奏”死刑制度,使得行政体制都有严格的权力制衡,就算是君王,其权力也受到严格限制,不能集权一身为所欲为,有利于国家大事得到更客观更理性的解决,也防止了君主一意孤行而做错决策的事情发生;治水江南,疏通大运河,对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永乐万国来朝;宣扬儒家思想以改变明初嗜佛之风;派遣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有如此功绩,“无明君”之说岂不是空穴来风。



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采取宽松治国和息兵养民的政策,使得社会经济逐渐恢复且日渐繁荣,仁宗时“停罢采买,平反冤滥,贡赋各随物资产,陂池与民同利”。宣宗时实行重农政策,赈荒惩贪。他们的统治是历朝历代中少有的吏治清明、社会稳定,被后人称为“仁宣之治”。



明孝宗朱祐樘是明朝第九位皇帝,他也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好皇帝:励精图治,打压奸佞,任用王恕、刘大夏等贤臣,使明朝出现中兴盛世,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弘治中兴”。

崇祯皇帝也是一枚勤于政务的好皇帝,可悲生不逢时,国运衰败,在无力扭转现状的情况下,他将自己吊死在歪脖树下,其刚正不阿的言行足以让我们钦佩。这些丰功伟绩难道都可以被埋没?这些千古名君难道都可以被埋没吗?



接下来说说“无名士”。儒家代表人物王阳明是陆王心学的集大成者,他不但精通儒学、道学、佛学,还能够统兵征战,文能治国,武能安邦,是中国古代罕见的全能大儒,无愧于“明朝第一神人”的称号。他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他的学说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真可谓影响深远,古今神人。难道能说明朝“无名士”?



千古一相张居正凭借一己之力,不靠家世背景,一步一步成长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为官当如张居正,他廉洁奉公、赏罚分明、公正无私,在位时期涌现出了众多忠臣良将。

那位声称“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有着“救世宰相”的美称,于谦主张清廉,两袖清风,是历史上难得的忠臣。为官期间他敢于为民请命,只要有作奸犯科者,他毫不留情地惩处,就于谦而言,光北京城下力挽狂澜就足够流芳百世了。



除此之外,明朝的徐光启翻译了《几何原本》,今天我们学的代数几何都是他的功绩;而且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三个都著成于明朝。

最后说明朝“无名将”。明朝的名将层出不穷:定倭寇的戚继光,横扫蒙古的李成梁,抗日援朝的李如松,卢象升,孙传庭,李定国……哪个不是名将?



他们不仅战功卓著,而且在武器装备和军事战法上都有建树:明朝沐英首创线形火枪设计战术,也就是欧洲的“排队枪毙”打法;明朝戚继光首先探索散兵线步兵战术;近代海军梯次攻击战术,这些都是明朝对世界军事的贡献,明朝“无名将”的论断又是从何而来呢?

那些说明朝是“三无朝代”的人,请学好历史书再来发表言论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