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每年清明节前后,许多医疗卫生机构、医学院校纷纷组织医务人员、医学生开展缅怀纪念活动,对器官、遗体捐献者表达崇敬之情,感谢捐献者对医学所作的贡献。年复一年的活动,传递的是对生命的尊重,唱响的是生命之歌,这也激励广大医务人员始终秉持崇高职业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胸怀护佑人民健康的使命感,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缅怀擦亮了职业信仰,为医学进步培育更多前行的力量。医学的进步离不开人文精神的滋养。医务人员与医学生在缅怀之际,凝视着这些伟大生命留下的馈赠,深刻领悟到医学绝非冰冷的技术堆砌,而是饱含人道关怀与生命尊重的崇高事业。这份缅怀让他们愈发坚定救死扶伤的初心,激励着他们专注钻研人体奥秘,精益求精、攻坚克难,为患者探寻更好的治疗方法,为医学进步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缅怀点燃了使命担当,为医疗卫生服务注入更暖人心的温度。医务人员的一言一行直接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看病就医体验。当前,随着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卫生健康需求进一步释放,提升医学人文关怀也有着更多实践场景。如何将“以人为本”理念融入医学实践,在诊疗流程设计中更好地维护生命尊严,在技术进步中持续守护人性温度?这需要每名医务人员在防病治病中,看得见患者的急难愁盼,听得见人们对生命健康的诉求,在增进医患交流互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等方面持续努力。医学的起点是生命,终点亦是生命,在向器官、遗体捐献者默哀致敬的一刻,更有温度的答案也从中溢出。
缅怀加固了医患命运共同体纽带,为生命认知拓展更广阔的维度。医务人员和患者是共同应对疾病的战友,也是合力揭开生命奥秘的命运共同体。从医务人员身上,患者获得了医学帮助,进而治愈疾病、重获健康;从患者身上,医务人员进一步加深了对疾病的认识,锻炼了技能,提升了本领。强化医患命运共同体的认识,从政策表述到制度落地,从技术赋能到医学人文关怀提升,每一步都体现着生命与生命的相遇、信任与责任的交织,其本质是建设健康中国的具体实践。对“无语良师”的缅怀,体现着医学对生命的态度,重申着维护促进人民健康的郑重承诺。
医学人文关怀贯穿于医学生培养全过程和医务人员职业全周期。清明节期间这场跨越时空的精神互动,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生生不息的人文力量。
直面健康热点
分享真知灼见
文:张暄(媒体人)
编辑:李诗尧
校对:杨真宇
审核:管仲瑶 叶龙杰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4TTVEOVS】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