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柳絮·薛宝琴
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
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这首词开篇以“汉苑”“隋堤”两个典故,表现王朝的兴亡更迭。紧接着,“三春”“东风”“明月”“梅花”等意象的切换,以及“几处”“谁家”到“江南”“江北”“离人恨重”的过渡,从历史兴亡的宏大视角,引出历经生离死别的个人慨叹。薛宝琴自幼随父母游历天下海外,其开阔的眼界与胸怀,在词中尽显,营造出如李白、苏轼诗词般的旷达意境,因而得到众人“声壮”的赞誉。
然而这首《西江月·柳絮》非常有意思。按说像柳絮词这种作品,肯定是要对自身有所影射的。但就像当初的《咏红梅花》,邢岫烟、李纹和薛宝琴的三首诗,分别影射的是林黛玉、李纨和薛宝钗,这次薛宝琴的这首柳絮词,同样也是替薛宝钗发声。之所以会这么说,就源于这首词中提供的线索,与薛宝琴完全无关。
就拿薛宝钗说的“丧败”之意来论,也与薛宝琴丝毫无关。薛宝琴被许配给梅翰林之子,说明她是个得“梅”之人。而“梅”在《红楼梦》中,是与杏、桃“同种”的吉谶,代表的是幸运。所以,李纨的梅花签,预示她的未来会“晚韶华”。而薛宝琴的《咏红梅花得花字》虽然是影射薛宝钗,诗却实实在在是她所作,也证明她的未来不错。
作为姐姐薛宝钗的“影”,薛宝琴实际还与薛宝钗互为比对。薛家与梅家才是门当户对,比较薛家攀附贾家的导致金玉良姻的不幸,薛宝钗的姻缘,无疑是能得幸运的。
所以,她所作的这首《西江月·柳絮》,所表现的明显是薛宝钗的立场。
上阕词,“汉苑”“隋堤”代表的是王朝皇权的兴亡;词中主旨所暗喻的“柳树、柳色和柳絮”,与林黛玉的“咏絮才”相关联;“三春”虽有别意,却分明可指代贾探春。若将三者关联,就对应了《南柯子》《唐多令》中所描述的贾探春与林黛玉被皇帝赐婚,如同柳絮随风,身不由己同嫁海外异国之事。呼应的是“柳絮词”后众人放风筝时,贾探春的凤凰风筝被另一个凤凰风筝和双喜字风筝纠缠远去,隐喻二女同嫁为妃的情节。
至于“明月梅花一梦”,引用的是“罗浮梦”典故。据柳宗元《龙城录》记载,赵师雄游罗浮山,遇美貌酒家女邀饮清谈,还有绿衣童子笑歌戏舞助兴。赵师雄酒醉睡去,醒来发现明月将沉,参星横斜,自己只身醉卧于梅树下,枝上有只鸟儿在鸣叫,才知方才经历是一场梦幻。“罗浮梦”与“南柯梦”“黄粱梦”一样,就是影射贾宝玉在家破人亡后大梦初醒的顿悟。还是对《南柯子》下阕的呼应,影射薛宝钗在实现金玉良姻的同时,即将面对的林黛玉远嫁,贾宝玉出家的现实。
下阙词,重点放在了曲终人散后的孤独落寞,成为薛宝钗一个人的“独白”。其中“几处庭院”、“谁家帘栊”,用词和词意,与林黛玉《桃花行》中句:“风透帘栊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相似。
“江南江北一般同”,则呼应的是薛宝钗的《忆菊》:“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写出离去的林黛玉和留下的薛宝钗,同样面临数着日子度过余生的残酷现实。
曹雪芹借薛宝琴的《西江月·柳絮》,表现薛宝钗终究难逃与贾宝玉婚姻破败的“得既失”命运。之所以如此设计,源于薛宝钗的《临江仙·柳絮》另有他意。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