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老宋,你认真的吗?年龄差这么大,你考虑过后果吗?"老友郑教授皱着眉头问道。

宋志青抿了一口茶,眼神坚定:"人生苦短,遇到真爱何必犹豫?她懂我的孤独,我懂她的追求。"

郑教授摇头叹息:"年轻漂亮的女主持人,突然对你一见钟情?别忘了你那套学区房和退休金啊。"

01

2017年金秋,上海浦东新区社区文化中心热闹非凡。当天的主题是"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吸引了不少社区居民前来参与。舞台上,一位精神矍铄的老者正慷慨陈词,他的声音虽不宏亮,却饱含激情和底蕴,令人不自觉地屏息聆听。

"《红楼梦》不仅是一部家族兴衰史,更是一面照映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明镜。它告诉我们,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宋志青教授的眼神炯炯有神,他的每一句话都像是从骨子里流淌出来的智慧结晶。

台下,一位身着浅蓝色连衣裙的女子正专注地听着,不时点头微笑。她是今天活动的主持人柳蕙兰,上海电视台的资深主持人,因其优雅大方的形象和温柔亲切的主持风格而深受观众喜爱。



宋志青讲完后,柳蕙兰走上台,自然地接过话题:"感谢宋教授精彩的讲解。我想请问,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年轻人该如何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呢?"

宋志青看着这位明眸皓齿的女主持人,脑海中闪过一丝赞赏。他调整了一下眼镜,从容答道:"传统文化不是放在博物馆里的文物,而是流淌在我们血液中的基因。年轻人可以从生活小事入手,比如阅读一本古典名著,学习一首古诗词,或者参与像今天这样的文化活动。关键是保持好奇心和开放的心态。"

柳蕙兰眼中闪烁着欣赏的光芒:"宋教授的见解真是独到。我本人就非常热爱古典文学,尤其是唐诗宋词。如果有机会,真希望能向您请教更多。"

活动结束后,柳蕙兰主动向宋志青请教问题。两人站在文化中心的庭院里,背景是金色的银杏树,谈话从《红楼梦》延伸到《诗经》,又从苏轼聊到李清照。

"宋教授,我真的很佩服您对古典文学的理解和热爱。"柳蕙兰真诚地说,"我平时也喜欢读一些,但总觉得缺乏系统的指导。"

宋志青笑了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你真的有兴趣,我可以推荐一些入门书籍给你。"

"那太好了!"柳蕙兰眼睛一亮,"不知道您是否愿意给我一些具体的指导?我可以请您喝咖啡,聊聊文学。"

宋志青犹豫了一下。他今年65岁,退休前是上海大学中文系的教授,专攻古典文学。退休后,他偶尔会在社区做些文化讲座,但大多数时间都在家中读书写作。柳蕙兰的邀请让他感到些许意外。

"好啊,不过不必客气,切磋文学是件乐事。"最终,宋志青答应了。

就这样,两人约定了第一次见面的时间和地点——浦东新区的一家名为"墨香"的茶馆。

第一次见面非常愉快。柳蕙兰穿着简单大方的米色连衣裙,妆容淡雅,举止端庄,全然没有电视上那种光鲜亮丽的媒体人形象。她认真地听宋志青讲解,不时提出自己的见解,显示出对文学的真诚热爱。

"您刚才提到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我特别有感触。"柳蕙兰说,"我曾经在外祖母去世后,独自去她生前喜欢的公园,看着熟悉的景色,却再也见不到那个熟悉的人,就忍不住想起这句词。"

宋志青微微颔首:"这就是古人的妙处,他们用简单的文字,道出了千百年来人类共通的情感。伤感也好,喜悦也罢,都能在古典文学中找到共鸣。"

02

一次见面后是第二次、第三次...两人的关系从师生逐渐发展为朋友。他们一起去博物馆看展览,去公园散步,甚至一起去听音乐会。



宋志青发现,自己开始期待与柳蕙兰见面的时刻,开始留意适合向她推荐的书籍和文章,甚至会在看到美景时想:如果柳蕙兰在这里,会说些什么?

对于这种情感的萌发,宋志青内心充满了矛盾。一方面,他享受与柳蕙兰相处的时光;另一方面,他清醒地意识到两人之间的年龄差距和社会地位的差异。他是一个65岁的退休老教授,而她是一个正当年华、事业有成的40岁美女主持人。

"志青,我今天读了您推荐的《世说新语》,真是妙趣横生。"一天,柳蕙兰在电话中说道,语气中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尤其是那些名士的雅事,读来令人神往。"

宋志青微笑着回应:"《世说新语》确实是了解魏晋风度的绝佳读物。下次见面,我们可以深入探讨一下。"

"好啊!对了,我周末要去苏州采访,那里有个关于昆曲的文化展。我记得您说过喜欢昆曲,要不要一起去?我可以安排。"柳蕙兰邀请道。

宋志青有些犹豫:"这不太方便吧?你是去工作..."

"没关系的,"柳蕙兰打断他,"采访完后我有半天自由时间。我很想听听您对昆曲的见解呢。"

最终,宋志青同意了。那个周末,他们在苏州的园林中漫步,聆听昆曲,品尝当地美食。柳蕙兰的笑容在阳光下格外明媚,宋志青发现自己的心跳加速了。

"志青,"柳蕙兰突然用一种更亲密的方式称呼他,"我想告诉你一件事。"

"什么事?"宋志青有些紧张。

"我..."柳蕙兰深吸一口气,"我想我可能爱上你了。"

宋志青愣住了,一时不知如何回应。

"我知道这听起来很突然,甚至有些荒谬。"柳蕙兰继续说道,眼中闪烁着真诚的光芒,"但这段时间的相处,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宁和快乐。你的智慧、你的温柔、你的体贴,都让我无法自拔。"

"蕙兰,你知道我们之间的差距..."宋志青艰难地开口。

"年龄只是数字,"柳蕙兰坚定地说,"重要的是我们彼此理解、互相尊重。我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只知道自己的感受。"

宋志青深深地看着她,最终点了点头:"我也有同样的感受。但我需要时间思考,这不仅关乎我们两个人,还涉及到家人和社会的看法。"

柳蕙兰微笑着握住他的手:"我理解,我会等你的答案。"

回到上海后,宋志青陷入了深思。他咨询了老友郑教授的意见,得到的却是一连串的质疑和警告。

"老宋,你冷静点想想,"郑教授严肃地说,"你们年龄相差25岁,她现在正当事业巅峰,你已经退休在家。将来你年纪更大了,需要照顾了,她怎么办?还有,别忘了你还有一套学区房和稳定的退休金,这在上海可是稀缺资源啊。"

"老郑,你这是什么意思?"宋志青有些不悦,"你是说蕙兰是为了钱?"

"我不是这个意思,"郑教授叹了口气,"但你得考虑现实因素。再说了,你儿子知道这事吗?他会同意吗?"

宋志青沉默了。他的儿子宋宇,已经40岁,是一家金融公司的高管,常年忙于工作,很少回家看望他。自从妻子去世后,宋志青就一直独居,虽然不缺钱,但精神上却很孤独。

经过一周的思考,宋志青决定接受自己的感情。他约柳蕙兰在他家附近的一家餐厅见面,正式表明了自己的心意。

"蕙兰,我想清楚了,"宋志青认真地说,"我愿意和你一起面对一切困难。但我必须提醒你,我已经65岁了,将来可能会有健康问题,会成为你的负担..."

柳蕙兰打断了他:"志青,爱不是计算付出和回报。我选择你,就是选择了与你共同面对未来的一切。无论是欢笑还是泪水,健康还是疾病,我都愿意与你同行。"

宋志青感动得几乎说不出话来。他轻轻握住柳蕙兰的手:"那么,你愿意成为我的妻子吗?"

柳蕙兰眼中闪烁着泪光:"我愿意,志青,我愿意。"



03

宋志青和柳蕙兰的婚讯如同一颗炸弹,在亲友圈中引起了巨大的震动。最先反对的是宋志青的儿子宋宇。

"爸,你疯了吗?"宋宇在宋志青家中大声质问,"她比我还小一岁!你们这是爷孙恋啊!"

宋志青保持着冷静:"宇儿,我理解你的感受。但我和蕙兰是认真的,我们已经深思熟虑了。"

"深思熟虑?"宋宇冷笑,"她是什么人,你了解吗?一个电视台的主持人,年轻漂亮,为什么会看上一个退休老教授?不就是看中了你的房子和退休金吗?"

"够了!"宋志青罕见地提高了声音,"不许你这样说蕙兰。她是个有修养、有内涵的女性,我们相处这么久,我比任何人都了解她的为人。"

宋宇看着父亲坚定的眼神,知道无法改变他的决定,只好甩下一句"你会后悔的"就离开了。

柳蕙兰那边的情况也不乐观。她的父母虽然没有明确反对,但显然对这门婚事心存顾虑。

"兰兰,我们不是反对你找一个年长的伴侣,"柳母温和地说,"但25岁的年龄差距实在太大了。等你50岁正当壮年时,他已经75岁了。你想过将来的生活吗?"

柳蕙兰点点头:"妈,我都想过了。我喜欢现在的生活节奏,喜欢和志青在一起的感觉。他让我感到被理解、被尊重。这种感觉,我之前从未有过。"

柳父叹了口气:"你是个成年人了,有自己的判断。如果你认定了这条路,我们不会阻拦。但希望你真的考虑清楚了。"

"谢谢爸妈理解。"柳蕙兰感激地说。

除了家人的反对,社会舆论也对这段"老少恋"投以异样的目光。柳蕙兰的一些粉丝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了失望和不解;宋志青的一些学生则担心老师被骗感情和财产。

面对这些声音,宋志青和柳蕙兰选择保持低调。他们在一个小范围内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只邀请了最亲近的朋友和柳蕙兰的父母参加。宋宇借口工作繁忙,没有出席。

婚后的生活比想象中还要甜蜜。宋志青是个体贴入微的丈夫,每天早起为柳蕙兰准备早餐,送她去电视台;柳蕙兰则用她的活力和温暖填满了这个曾经安静得有些孤寂的家。

"志青,我今天录完节目早,想给你做顿饭。"一天,柳蕙兰在电话中说道,"有什么特别想吃的吗?"

宋志青笑着回答:"你做什么我都喜欢。不过今天我已经准备了红烧肉,是按照你喜欢的口味做的。"

"你真好,"柳蕙兰的声音充满爱意,"那我买点水果和甜点回去。对了,我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

"什么好消息?"宋志青好奇地问。

"回家告诉你,"柳蕙兰神秘地说,"是个大惊喜。"

那天晚上,柳蕙兰拿出一个小盒子递给宋志青。盒子里是一根验孕棒,上面显示的两条杠清晰可见。

"这...这是..."宋志青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是的,我怀孕了,"柳蕙兰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光芒,"我们要当爸爸妈妈了。"



宋志青的眼眶湿润了。虽然他已经有了一个成年的儿子,但这个意外的礼物仍然让他激动不已。他小心翼翼地搂住柳蕙兰,生怕伤到她:"蕙兰,你愿意生下这个孩子吗?我已经65岁了,将来可能..."

"我当然愿意,"柳蕙兰坚定地说,"这是我们爱的结晶。别担心将来,我们一天天过好每一天就够了。"

自从得知妻子怀孕后,宋志青更加细心地照顾她。他阅读了大量孕期保健的书籍,陪柳蕙兰去医院做检查,为她准备营养均衡的饮食,甚至学会了按摩缓解她的腰痛。

"宋先生,根据B超显示,您太太怀的是双胞胎,一男一女。"医生在一次产检后告诉他们。

"龙凤胎!"柳蕙兰惊喜地叫道,"志青,我们太幸运了!"

宋志青欣喜若狂,但也不免担忧:"双胞胎会不会对你的身体压力更大?我们要不要请个保姆来帮忙?"

"不用那么紧张,"柳蕙兰安慰他,"我身体很好,医生也说一切正常。不过生完孩子后可能需要请个月嫂帮忙。"

柳蕙兰的孕期非常顺利。她调整了工作安排,减少了外出录制的频率,更多地在电视台内进行工作。宋志青则承担了大部分家务,还开始研究婴儿用品和早教知识。

04

2018年底的一个清晨,柳蕙兰感到阵痛。宋志青立刻叫了出租车,将她送往医院。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努力,一对健康的龙凤胎终于呱呱坠地。

"志青,你看,他们多完美。"柳蕙兰虚弱却幸福地看着怀中的两个小生命。



宋志青轻轻抚摸着孩子们细嫩的脸庞,眼中满是爱怜:"谢谢你,蕙兰,谢谢你给我带来这么大的幸福。"

他们为孩子取名宋晨和宋晓,寓意着新的一天和美好的未来。宋志青请了一位经验丰富的月嫂帮忙照顾产妇和新生儿,自己则负责采购和协调各项家务。

令人意外的是,宋宇在得知自己有了一对同父异母的弟弟妹妹后,态度有了微妙的变化。他来医院探望了柳蕙兰和婴儿,还带了精心准备的礼物。

"爸,孩子们很可爱,"宋宇看着襁褓中的婴儿,语气缓和了许多,"希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宋志青感到一丝欣慰:"谢谢你能来,宇儿。无论过去我们有什么分歧,家人永远是家人。"

宋宇点点头,虽然没有明确表示接受柳蕙兰,但至少迈出了和解的第一步。

随着孩子们的出生,宋志青和柳蕙兰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也更加忙碌。尽管年过六旬,宋志青仍然精力充沛,能够熬夜照顾哭闹的婴儿,在柳蕙兰工作时承担带孩子的责任。

"志青,你真的不需要休息一下吗?"柳蕙兰心疼地看着丈夫略显疲惫的面容。

宋志青摇摇头,微笑道:"不碍事。看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是件很幸福的事。何况你工作那么辛苦,我不多做点怎么行?"

生活就这样平稳而甜蜜地进行着。宋志青和柳蕙兰分工合作,共同抚养着一对可爱的双胞胎。他们的故事也渐渐被身边的人所接受,甚至成为了一段佳话,被人们津津乐道。

"看,那就是宋教授和他的年轻妻子,"小区里的居民经常这样指给外人看,"他们感情可好了,还生了一对龙凤胎呢。"

宋志青和柳蕙兰都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他们计划着等孩子再大一些,就带他们去旅行,看看外面的世界。

"志青,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一天晚上,哄睡了孩子后,柳蕙兰依偎在丈夫怀中轻声说道,"有你,有晨晨和晓晓,我的生活完整了。"

宋志青轻抚着她的长发:"我也是,蕙兰。遇见你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礼物。"

谁也没想到,这平静幸福的生活,即将被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彻底打破。

05

2019年4月的一个傍晚,上海下着蒙蒙细雨。浦东新区警局的值班室里,一位身形消瘦的老者步履蹒跚地走了进来,他的衣服上有明显的血迹,神情恍惚,眼神空洞。

"我...我要自首,"老者的声音颤抖,"我杀了人...我..杀了我的妻子。"

值班警官吓得立刻站了起来,询问道:"老先生,您先冷静一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