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兵入伍后多久会进行授衔呢?在未授衔之前,如果就不想当兵了,这算不算是拒服兵役呢?
今年上半年征兵,各地按照“五维四型”的要求,定兵过程十分严格。要是在这个过程中被淘汰,没能去成部队,这种情况肯定不算拒服兵役。但要是已经被招进部队,开始基础训练了,有的是已经授衔后不想当兵,有的还没授衔就不想当了,究竟什么情况才算拒服兵役呢?
我先讲讲新兵入伍后的授衔时间。这里面分普通义务兵的授衔时间,以及普通高校毕业生直接入伍后授予军士军衔的授衔时间。一般来说,义务兵的授衔时间是在新兵入伍后的2至3个月,完成基础训练后,授予列兵军衔。
网上能看到不少相关案例,像2024年9月秋季入伍的新兵,通常12月完成训练后授衔,福建武警、河南武警都有类似情况。要是春季入伍,比如2024年3月入伍,基本5月会授衔,像贵州武警就有这样的例子。授衔仪式可重要了,它标志着正式承担军人职责。我们当年考军校,1994年那会儿,军训1个月后才举行授衔授枪仪式,之前那1个月军帽上连帽徽都没有。不知道现在军校是什么情况。
还有一种授衔情况,就是高校毕业生入伍直接授予军士军衔。本科毕业生入伍,授予下士军衔,服役1年后可晋升中士;专科毕业生入伍,授予下士军衔,服役2年后晋升中士。大家要是想了解具体情况,可以去全国征兵网查看招收军士的政策解答,高校毕业生入伍直接当军士并授予军衔,相比义务兵确实领先不少时间。
现在有个情况,有些孩子入伍后,可能由于各种原因,在授衔前就不想当兵了,这算不算拒服兵役呢?通过研究兵役法和一些最新案例,以下这些情形属于拒服兵役:兵役法第57条明确规定,拒绝、逃避兵役登记的,构成拒服兵役;拒绝、逃避征集服现役的,包括定兵后拒绝入伍的,也算拒服兵役;预备役人员拒绝参加军事训练或者征召的,同样属于拒服兵役,这类案例有很多。
就说2024年,德江县人民政府公告了一个案例,有个孩子在阳光征兵定兵大会后明确拒绝服役,虽然还没正式入营,但仍被认定为拒服兵役。当时这个孩子被罚款28176元,户籍上标注“拒服兵役”,还受到限制考公等处罚。
同年,安徽萧县有个孩子二次入伍后拒绝服兵役,被部队除名。拒服兵役的后果真的很严重,面临联合惩戒,包括罚款、户籍永久标注“拒服兵役”字样、2年内不得考公、纳入失信名单等等。
给大家总结一下,依据相关法规和案例,义务兵一般入伍后2至3个月授衔,军士按照学历和服役年限晋升。定兵后拒绝入伍的,即便没有授衔,也构成拒服兵役,要承担法律责任。兵役登记后没参军不直接违法,但拒绝征集或逃避体检等行为,可能会受到处罚。
所以建议适龄青年,一定要慎重对待兵役义务,入伍前要充分考虑自身意愿和未来发展,别因为拒服兵役影响个人前途,这事儿真的很关键。
大家对此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本文系作者综合公开信息分析,只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或者决策建议,个案均为化名。更多政策详情可咨询属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等相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