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进行了14年之久,在1945年8月,野心勃勃的日本终于认识到了团结一心的中国人是不可能被打败的,也是在当月日本政府宣布了投降。一般投降之后在中国大地上的日军及日伪军应该无条件地撤退,但高邮、泰州等城镇仍有日伪军及日军驻守。

他们的坚守是违反投降条约的,另外他们的态度也非常恶劣,还与当地的新四军对抗,十分不尊重新四军。

最终,新四军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政治委员谭震林发起了高邮战役,并在一周时间内迅速结束战斗,完成了抗日战争的最后一战。



原本这场战争不必要发生,日军也没有必要再遭受一次沉重的打击,因为粟裕本来想放高邮城内日军一条生路,然而但却被顶撞道:你们新四军不配。

负隅抵抗

在1945年8月在高邮、泰州等地坚守的日军,能够嚣张到不认同此前在战场上多次打败他们的新四军,甚至在日本政府已经签订了无条件投降条约后,仍然肆无忌惮,是因为此前与日军进行投降谈判的是蒋介石。

在那时蒋介石趁机告诉日军的代表,在中国的日军必须向国民党军队投降,不能向新四军以及其他八路军投降,否则投降便是无效的。



蒋介石对日军的代表说出此言,无疑就是想独占抗日战争胜利的果实,忽视14年抗战来中国共产党的付出,还有明显的发动内战的准备。

但他的这些做法无疑是错误的,因为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之后驻华中地区的侵华日军,是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所包围,应该就近缴械投降,这也是符合国际惯例的。但因为此前蒋介石所言,原本也不想接受失败事实的日军,一直无理的坚守在高邮等地不投降。

自不量力

对于坚守在高邮等地不投降的日军的顽固,当时华东军区司令员的粟裕提出要以武力解决,但当时抗日战争名义上已经结束,因为日本已经投降再次发起战争,有所不妥。



另外再次发起战争也会造成一定的伤亡和物资的损耗,因此在当时不是特别必要,粟裕还是想要通过和平方式来解决。

于是粟裕找寻了一位投降不久的伪军军官去到坚守在高邮地区的日本军营,主要目的就是想要劝降高邮城内的日军,这样就不用再发生战争,高邮城内的日军也能有一条生路。

然而结局是让粟裕意外的,那位被派去劝降的伪军军官,最终没有活着出来,他还被残忍杀害,头颅被挂在了高邮城墙上,而一般在战场上,对于被派去劝降的人是不应该被斩杀的,

除此之外,不自量力的日军景还宣称“你们新四军不配,哪儿来的资格受降!”



高邮城内的日军种种无耻,挑拨粟裕底线的做法,也彻底惹怒了粟裕,因为日军的那些做法无论是在何人看来,都是不尊重新四军和八路军的。

对此粟裕多次在向党中央多次请示之后,决定以高邮城内日军违背无条件投降的事实为理由,带领驻守在华东军区的战士,对驻守在高邮地区的日军阵地进行清理。

惨败而终

对于那场战斗粟裕像往常一样,做了详细的规划,他将清理高邮地区日军的计划,分为两个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的行军路线是由新四军第七纵队和苏中军区部队从南面,攻打邵伯及扬泰线上的日伪据点,以实现控制国民党军北援通道运河大堤的目的,进而帮助新四军第八纵队能够深入高邮外围,实现全歼顽强抵抗的日军的目的。

在第一阶段的计划实施完毕之后,第二阶段是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由新四军第八纵队从高邮的北面对其发起总攻,达到全歼敌人的效果,并决定让新四军第七纵队做好准备,以阻止可能发生的国民党军队对日伪军的增援。

为了顺利尽快地结束这场作战,粟裕还成立了专门的后勤部队,他们的任务之一,还有动员当地的群众,让他们为抗战做出一份贡献而这些贡献都是举手之劳比如让百姓帮着,运送一些物资这样,就可以有更多的战士投入到战场。



当时抗日战争已经基本结束,百姓渴望和平的心愿,也越来越强烈,也越来越有盼头,所以对于八路军的号召有三千多名百姓都积极参与。

在这些百姓的支持下,战争也进行得更加顺利,在12月19日夜7时到次日中午不到一天内高邮外围据点的日军和日伪军都被清除,到21日新四军又攻克了邵伯等日伪据点,让高邮城里的日伪军,再也没有了退路。

战争进行到12月22日时,粟裕亲自来到了高邮城外的村子,在那个接近前线战场的地方,做出来进一步详细的规划,因为当时高邮城战争基本快要结束要发展到攻城的阶段。



因为高邮城是一个易守难攻之地,在攻城之前,粟裕还是决定先用柔和的办法招降,所以命一些人员采用话筒的形式以及发传单的形式劝解高邮城墙内的日军早日投降,保住生命回归日本国土,并明确的对他们表示他们的抵抗是无谓的,牺牲也是没有意义的。

甚至还放出了在日本非常流行的思乡之曲,粟裕做出的种种措施,确实也让一些日军的心理防线被攻破,有不少高邮城内的日军不惜违反日军军令,逃出城外向新四军投降。

粟裕在进行了这次劝降工作之后,仍有不少日军在负隅抵抗,而当时高邮城内日军的抵抗无疑,是一种自不量力的表现,因为当时无论是兵力还是武器装备上,他们都已经远不如城外的新四军。



最终,他们也为自己错误的做法,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在12月25日粟裕结束劝降之后,便命令提前准备好的攻城突击队,从三个方向对高邮城进行猛攻。

之后进入城中的新四军战士,

在经过七个小时的拼杀之后,消灭了大部分日军,到次日26日凌晨时,新四军在逼近高邮城内日军的指挥部时日军才识相的选择投降。

而在日军高邮城内日军指挥部投降不久后,消息没有传出时,竟还有国民党派出的飞机去到了高邮上空投放一些粮食和武器,这些做法显然是支持高邮城内的日军与新四军对抗。



不过当时国民党军的这些支持来得太晚,他们所发放的物资都被新四军截获,也让新四军在这场战斗中有了更多的收获。

小结:

在日本政府签订了投降条约后,坚守在高邮场内的日军做法无疑是毫无意义的,他们的坚守,只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伤亡,也让原本想放高邮城内日军一条生路的粟裕,善心无处安放。

对于粟裕最终决定发起高邮之战的选择,也是正确的因为这不仅是为了实现新四军合理劝降日军的目的。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维护八路军以及中国共产党的颜面,因为在发起高邮之战之前,是高邮城内的日军先残害了我方派去劝降的伪军并发起发出了新四军不配等狂妄之言,让人十分愤怒。

如果面对那样的侮辱之言,新四军仍然没有有力的做法,选择隐忍,则更会印证日军所言,中国共产党便更不会被日军所认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