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到了一年清明时,是人们祭奠先祖的日子,在我的家乡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清明不上两坟,一坟不上两纸!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听我慢慢道来!

一:清明不上两坟!

所谓清明不上两坟,光字面的意思就已经很好理解了,就是说祭奠先人的时候,不要同时。在两座坟墓跟前烧纸!

首先,首先祭奠先人,这寄托活人对先人的哀思,一定是带着满满的诚意去的,必须要心无杂念!

每年祭奠先人,就是证明自己根本就没有忘了先人!



但如果同时在两座坟前烧纸或者祭奠的话,就显得是诚意不足了,往深的说就有点不厚道了,

祭奠先人也是求得一个心理安慰,大家都知道人死如灯灭,人去世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但是呢,该祭奠还是要祭奠,因此就有了清明节,清明节就是祭奠先人的日子!

所以说一人最好不要同时上两坟,如果有两座坟墓需要祭奠的话,那就几个人结伴前去去分工行动!



二:一坟不上两纸

“一坟不上两纸”这句话其实也是很好理解的,就是说比如有的亲人早上这个坟墓祭奠过了,如果下午再换另一个人去,这叫做两纸是不行的!

那怎么证明有人来过了呢?其实大家关于这个事情还是比较聪明的,比如我们老家来说吧,如果有人祭奠过了,他就不会用土坷垃,压上一块黄纸压在坟头上。



这样如果再有人来的话,看到这个这座坟墓已经被人祭奠过了,那就不需要再祭奠了,因为,一坟上两纸也是说法的,所以大家就想出了这个办法。

现在人们在坟头上插上一束花,也是表示已经祭拜过了!

其实这个方法据说是汉高祖刘邦发明的,秦朝末年,刘邦起事那时候正值兵荒马乱时代。

有一年清明他去祭奠母亲,但是却怎么也找不到母亲的坟头了!

刘邦很是着急,急的抓耳挠腮,突然他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向空中抛了一张黄纸,谁嘴里也念念有词:如若老天念其是天之子,黄纸便自动落入母坟上!

果然,这张黄纸稳稳的落在不远处的一座坟头上,于是乎,后人也跟着效仿,上完坟后便会主动在坟头上压一张黄纸!

其实这么做也是有他的小心思的,不光是为了便于寻找,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后继有人,什么叫做后继有人呢?

其实这个更好理解了,就是说这座坟墓的主人他有后人,有人每年清明节来上坟!

这最后一个说法,我们老家也有这种说法,坟头盖黄纸代表后继有人,这座坟头有人祭奠!

清明节是一个古老的节日,是专门祭奠先人的节日,中国人讲究以孝为先,所以清明节也是符合中国人的传统美德!

关于清明节还有不少谚语。我又想起了那句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也就是说每年的清明节,大多数时间都会下雨,为了写好这篇文章,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清明节这个节日,正是4月春夏之交,也确实是到了雨水多的时候了!

清明三天的假期结束了,清明节还有哪些说法,我想各地都不一样吧,俗话说,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

对了,在山东、河南某些地区还有清明节插柳条的习惯就是清明节那天去树上折几个柳条枝,然后将它插在门的两边。那怎么说人们的寓意都是好的,人们向往幸福美好的生活,一家人和和美美,这就是最大的快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