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北疆牙克石这片广袤大地上,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无数的奋进故事。从大兴安岭莽莽森林,到中东铁路沿线的红色印记;从冬季银装素裹的冰雪奇景,到寻常巷陌间的群众欢歌笑语,北疆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现出一幅多元而绚丽的文化图景。森林文化、红色文化、冰雪文化……每一种文化都独具特色,它们相互交融,共同勾勒出北疆文化的深厚内涵。牙克石融媒开设“寻迹北疆文化”专栏,让我们一起探索北疆文化的多元魅力,感受这片土地的独特精神力量。
在祖国北疆雄浑的大兴安岭腹地,牙克石市正以独特的生态 禀赋书写着绿色发展的新篇章。 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核心区域,这座被林海环抱的城市,在3833.29万亩森林的滋养下,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 通过深度开发森林经济与森林文化的双向赋能,牙克石正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在新时代北疆文化建设中绽放异彩。
绿色基底托举文化根脉
作为大兴安岭林区交通枢纽,牙克石坐拥2.19万平方公里林业生态功能区,森林覆盖率高达78.7%,其2.14亿立方米的活立木蓄积量构筑起北疆生态长城。在这片富饶的林海中,300余种野生动物与3300余种野生植物共生共荣,形成世界罕见的寒温带生物基因库。
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牙克石深耕“林下经济+文化培育”的融合模式。年产量超350万公斤的野生越橘、笃斯浆果,不仅催生出20余家深加工企业,更孕育出独特的采摘文化。在库都尔镇,游客既能体验蓝莓采摘的野趣,又能参与与蓝莓相关的周边文化延伸活动。这种“产业搭台、文化唱戏”的模式,让森林经济的每个产业链条都成为文化传播的载体。
文旅融合激活文化动能
近年来,牙克石创新实施“生态地标+文化IP”双轮驱动战略。4个国家森林公园与8个国家湿地公园构成的生态矩阵中,乌尔旗汉自然博物馆、库都尔林区开发建设纪念馆等文化地标星罗棋布。在巴林喇嘛山国家森林公园,艺术家驻留基地与森林穿越自行车赛道并行,使自然景观与人文创作相得益彰。
“我们正在打造‘全域全季全业’森林文化体验系统。”牙克石市文旅局负责人介绍,春季的万亩芍药花海摄影大赛、夏季的油菜花旅游季、秋季的林产品创意市集、冬季的冰雪雕塑展,形成四季不断的文化盛宴。特别是“油画之城”项目,已吸引百余位画家创作出百余幅森林主题作品。
文脉传承培育创新基因
在森林文化的现代转化中,牙克石建立起“研究-创作-传播”的全链条体系。形式多样的森林文化研讨活动,汇聚了蒙元文化学者、生态学家和文创专家,形成多项理论成果。本土作家以森林主题创作的一系列作品,将72年林区开发史转化为文学史诗。
非遗保护与创新成为文化传承的突破口。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工手工技艺传承人、牙克石市民间手工艺家协会副主席、兴安工匠曲虎生凭一双长满了老茧的手,一颗追求艺术的心,一把创造传奇的刻刀,用自己独特的技艺化“朽木”为神奇,展示了非遗文化的魅力,践行着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作为呼伦贝尔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齐颖慧,师承陈巴尔虎旗民间传统擀毡艺人,经过多年在传统技艺上的锤炼在羊毛毡拼接画、羊毛毡与真丝跨界结合技法上,始终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她的羊毛毡作品曾在呼伦贝尔十二盟市手工技能大赛上获得一得奖,作品《萨满》被意大利贝纳通多彩中国收藏并展出,还有一些作品曾经被瑞典外交官、格陵兰大使、芬兰商务部长等带回国内当做礼品馈赠家人。我市的植物扎染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人于艳芳,利用蒲公英、金莲花、蓝莓、艾蒿等天然草本植物对织物进行染色,使植物与布料产生神奇“化学反应”,将“大自然”的颜色和香气融入扎染之中。这种独特的传统文化也跟随她传承与发扬的脚步走进教学课堂,通过文化集市走到市民群众身边……
日前,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公布第八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通知,牙克石市植物扎染技艺荣耀入选,为北疆文化的深度挖掘与广泛传播作出了贡献。
艺术创作繁荣文化生态
以森林为主题的艺术创作在牙克石蔚然成风。市文联推出的“林都文艺振兴计划”,近年来孵化出舞蹈《兴安魂》、小吉剧《郝爷的心思》等50余部精品力作。其中,歌曲《冰雪之都》、《中国力量》在演出时,运用数字技术还原林海松涛,引发业界对生态艺术的深度讨论。
《骏马—牙克石专刊》作为森林文学品牌,刊发小说、散文、报告文学、诗歌等作品百余篇,已培育出20多位本土作家,开展“亮丽北疆·艺韵林都”、林下产品“大集”等主题展示展览活动,累计展出本土艺术家原创美术、书法、摄影、手工艺作品1145幅(件)。其中部分作品用新型植物颜料再现森林肌理,开创了生态绘画新流派。
面对新媒体时代,牙克石积极构建数字赋能拓展文化疆域,将以建设林都文化云平台整合各镇街多个文化站点资源,鼓励有兴趣有能力的林业局退休干部职工开设有关牙克石这座森林城市开发建设历史的直播间,使之成为传播森林文化的“云课堂”。
穿行在牙克石的林海间,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自然造化的神奇,更触摸到一个城市将生态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源的智慧。从林下经济到文化创意,从传统技艺到数字传播,牙克石用实践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
这座北疆林都,正以森林文化为纽带,构筑起各族群众共有的精神家园,为新时代北疆文化建设树立起鲜活样本。
《寻迹北疆文化》系列报道
总策划:高华
总监制:肇慧茹
监审:刘畅
文字:黄雅光
制作:胡梦莹 赵宗杰
编辑:乔稣予 黄雅光
编审:赵宗杰 张革
终审:刘畅 雷建军
总监制:肇慧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