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中国奥运史上最年轻的“三金王”全红婵迎来了她的18岁生日。这一天,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给予了她极大的关注与祝福。
不久之后,全红婵便肩负众望,随同中国游泳队前往墨西哥参加世界杯赛事,向着个人第九枚世界杯金牌发起挑战。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这次18岁的首秀中,全红婵以4.95分的微弱差距败给了队友陈芋汐,仅收获一枚银牌。
从这场比赛中不难发现,相比之前巴黎奥运会的表现,全红婵的身体形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也解释了为何她在采访中坦言曾考虑过放弃……
3月30日,中国跳水队正式出发,而刚刚成年的全红婵也将首次以成年选手的身份登上国际舞台,参与单人和双人项目的角逐。
从东京奥运会到巴黎奥运会,全红婵一路创造了许多辉煌成绩。今年1月,她更是被世界泳联评为年度最佳女子跳水运动员。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对中国跳水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除了本次比赛外,5月还将在北京举行世界杯总决赛,7月则会前往新加坡参加世锦赛。
作为新周期的第一场国际大赛,瓜达拉哈拉站将全面检验队伍的状态,人们对全红婵等选手的表现充满期待。
此次跳水世界杯无疑是一场跳水界的盛宴,其中女子10米跳台决赛更是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两位“跳水女神”——全红婵和陈芋汐同台竞技,令观众热血沸腾。
比赛一开始,两人便展现出了超高水平。全红婵在第一跳选择了难度系数为3.2的动作,尽管出现了一点小失误,但依然获得了不错的分数。
陈芋汐也不甘示弱,她的第一跳虽然难度稍低,但完成得极为完美,几乎看不到任何水花溅起。
接下来的第二轮和第三轮,两人的比分咬得很紧。全红婵的动作难度一直高于陈芋汐,但陈芋汐的稳定性更胜一筹。
到了第四轮,全红婵选择了一个难度系数高达3.7的动作,这是她的强项之一。可惜这次她的入水不够理想,溅起了较多水花,得分低于预期。
最后一轮,两人都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全红婵选择了难度系数为3.8的动作,完成得非常出色,但仍存在一些小瑕疵。
尽管入水时水花不算太大,但这对追求完美的全红婵来说无疑是一次失误。当陈若琳教练目睹这一幕时,脸上露出了苦笑的表情。
而陈芋汐则选择了一个相对保守的动作,但完成得近乎无懈可击,最终以4.95分的优势赢得了比赛。
说实话,这样的结果确实让人感到意外。毕竟全红婵被称为“跳水天才少女”,自15岁起便横扫各大赛事。
不过仔细分析,这次失利并非没有原因。全红婵刚满18岁,正处于从少女向成年运动员过渡的关键阶段。
这个年龄段的身体变化对跳水这种对体型要求极高的运动来说影响很大。再加上她选择的动作难度较高,这意味着更大的风险,稍有不慎就会失分。
相比之下,陈芋汐采取了更为稳健的策略,选择了一些更容易完美发挥的动作,这样的结果或许也能成为一种激励,让年轻人通过挫折激发潜力。
不过,全红婵身形的变化确实值得关注。从电视画面来看,她似乎比以前更加结实了一些。对于跳水运动员而言,体重增加会影响跳跃高度、旋转速度以及入水姿态。
网友们也在评论区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认为这一点值得重视。
事实上,这种变化是正常的。全红婵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发育不可避免,这对运动员来说可能比普通人更加艰难。
别误会,我不是在说全红婵的坏话。这种情况在运动员中其实很常见,比如我们的体操女王刘璇。
据透露,刘璇在16岁获得奥运金牌后也曾经历过一段身材变化的困难期,但最终成功调整了过来。相信全红婵也一定能够克服这一难关。
除此之外,全红婵还要面对巨大的心理压力。自从15岁成为“跳水女神”以来,她走到哪里都是焦点,每次比赛都被寄予厚望。
尤其是这次出发前,许多媒体都在报道全红婵冲击第九金的消息。以前她年纪小,可能不太在意这些,但现在长大了,自然会变得更加敏感。
难怪全红婵在前几天接受国际奥委会专访时坦言自己感觉状态正在下滑,尤其是在一些大赛失利后,甚至萌生了放弃的念头。
在这次采访中,全红婵还提到自己第一次参加东京奥运会时其实有些紧张,但当时年纪小,并未多想,只是以平常心对待。
直到东京奥运会结束后,一切都仿佛没有改变,但在后续的比赛中积累经验并逐渐成长的过程中,只有全红婵自己知道这些年吃了多少苦。
不得不说,从14岁懵懂的年纪走到今天这一步,这已经是许多人遥不可及的梦想。这也印证了那句“归来仍是少年”的名言。
值得注意的是,从东京到巴黎虽然只有短短三年时间,但全红婵在这三年里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正如全红婵自己所言,这之后的比赛中,她大多时候都在失败,这让她变得缺乏自信,思考得更多。
好在在教练的引导下,她终于走出了阴霾,重新找回了自信,这才让我们在巴黎奥运会上看到了一个更加完美的全红婵。
当主持人在采访中问全红婵是否处于巅峰状态时,她的回答确实令人动容,尤其是那句“慢慢往下走的感觉”。
巴黎奥运会结束后,全红婵开始逐步恢复训练,进行了减重计划。然而相较之前,她的体能下降了不少。
除此之外,她还需要应对发育期带来的身体变化,想要恢复到之前的水平,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同时还要注意避免伤病。
通过这次采访,我们不难看出全红婵经历的一切是多么超出常人想象。我们不能只看到她夺冠时的荣耀,也要理解她训练中的艰辛。
更不要因为这次失利就对全红婵进行“舆论攻击”。毕竟无论最后谁拿到金牌,对中国跳水队来说都是好事。两个世界级选手同时竞争,本身就说明了团队的实力。
最后,希望全红婵能够在接下来的比赛中继续发光发热,为国家赢得更多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