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竞技体育的宏大舞台上,每一场比赛都是选手命运的交叉点,也是大众审视她们的放大镜。
哨声吹响,水花溅落,陈芋汐以4.95分的微弱优势摘下金牌时。
观众席爆发的欢呼声,突然卡在喉咙里。
镜头扫过显示屏的瞬间,18岁的全红婵正仰头凝视着分数,睫毛上还挂着未落的水珠。
这一枚银牌,将全红婵的“真实处境”,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众人面前。
也让陈芋汐此前的一些言论,有了更深刻地注解。
“瑜亮之争”
竞技体育是那样的残酷,
双人项目还好,全红婵与陈芋汐一起为国争光,共享荣誉。
可单人项目的冠军却只有一个。
谁拿金牌,都不可避免地成为大众热议的焦点。
就跟当初的刘国梁和孔令辉一样,两人不想在比赛中遇到。
可还是开启了长达数年的“瑜亮之争”。
在全红婵没有出现在众人视线中时,陈芋汐也是最被看好的跳水运动员之一。
和许多运动员一样,她也是因为自幼体弱多病而开始渐渐走上体育之路。
出生于体育世家的她也早早就开始训练体操了。
6岁那年,她又被挖掘去跳水。
13岁那年,靠着在跳水全锦赛上的两枚金牌,她顺利入选上海队。
仅仅过了5个月,陈芋汐就拿到了国家队的“入场券”。
2019年,年纪最小的陈芋汐一路挺进了世锦赛决赛。
并且顺利在单人10米跳台项目夺金,这也是她中第一个世界冠军。
真可谓是一个冉冉升起的新星。
然而,全红婵的出现打破了格局。
并且,原定于2020年举办的东京奥运会却因“口罩”原因推迟到了2021年。
这也让2007年出生的全妹有了参赛的机会。
而她的横空出世还要从2020年的全国跳水冠军赛暨东京奥运会选拔赛说起。
从该赛事的名字就能看出,比赛的含金量极高。
简单来说就是,胜者就能拿到奥运会的入场券。
那时,全红婵的教练也只是想带她见见世面,没想到徒弟那样争气。
就如解说员所说没有见过她,这也是她第一次出来参加比赛。
大家关注的重点明显在奥运冠军任茜,世界冠军张家齐和陈芋汐身上。
可第一跳后,全红婵的名次就紧随三人其后。
四跳之后,她更是力压众人,直接夺金。
一战成名后,周继红敏锐捕捉到这个女孩身上的潜力。
同年年底,全红婵顺利入选国家队。
此后两站赛事,她再夺一金。
她也借此成功锁定东京奥运会女子单人 10 米台参赛资格。
那年8月,全红婵以440.85的高分,成为了毫无悬念的冠军。
这也是她的成名之战。
凭借着“水花消失术”惊艳世界后,她就成为了体坛炙手可热的新星。
在2024年的巴黎奥运会,她又蝉联了单人10米跳台的冠军。
而两次惜败,遗憾在10米单人跳台摘银的正是陈芋汐。
看到她梦碎东京,泪洒巴黎,很多人的心里都不是滋味。
可两人之间的竞争却远没有结束。
全红婵:银牌下的成长困境
刚刚结束的世界杯,是中国跳水队从巴黎回来后的第一个大型赛事。
也是全红婵成年后的首秀。
很多人也很关注是她能登顶,还是陈芋汐能赢得金牌。
在预赛环节中,两个女孩均出现失误。
全红婵凭借整体优势以第一名晋级。
陈芋汐位居第二晋级。
可在决赛时,全红婵却没能延续辉煌,第三跳出现失误。
最后,她以4.95 分的微弱差遗憾摘银。
看台的陈若琳看到徒弟失误时,她也不禁“哎呦'一声。
虽说她刚开始还笑着,可后来又是皱眉又是苦笑的。
其实,观众也能很清楚地看到全红婵的体重增加了。
她在赛后也表示:
“其实在家训练就不咋样,比如心态和动作上变化挺大的。”
“曾经的感觉可能找不到了,体重涨了,动作确实也会变形,也算是意料之中。”
听到一个刚满18岁的孩子说这样的话,不少人的心里也都不是滋味。
看到全红婵的处境,就不得不谈及她在过去几年面临的发育关了。
早在巴奥周期,她就经历了这个折磨。
体重增加7公斤后,就会导致本来很轻松的动作,如今变得那样沉重。
做翻腾等动作时,落水也会更快,水声和水花也会不一样。
陈若琳曾用像身上绑了一个沙袋一样来形容发育期。
并且完成动作后,由于体重增加7厘米,她离水变得更近了。
为了维持原有的水平,她只能不断加大体能和力量的训练。
可即使是这样,她还是在各大比赛中失利。
跳得不好的时候,她就会很想哭。
可她却不敢和陈芋汐诉苦。
要是队友因她被影响了,那谁来替跳水队拿金牌?
此刻,她才真正理解了队友曾经经历的痛苦。
陈芋汐:预言背后的挣扎
陈芋汐比全红婵大了一岁多。
她自然也要比队友先经历发育期。
那是在东奥周期,她不仅要面临队友的冲击,还要面临发育期。
和大多跳水女运动员一样,那时的她体重增加与身高增长是肯定的。
奥运会的赛场上她,压力可想而知。
而结果,也是遗憾的。
好不容易渡过了发育关,可在巴黎奥运会的几个月前,她又遭遇了伤病。
不仅是右边胯有反应,右边腿也是软的。
等到真正比赛时,陈芋汐又经历了生理期。
最后,她再度收获了10米单人台的银牌。
巴黎回来后,她也没有松懈训练。
因为跳水运动员重一斤,入水的水花都不一样。
采访时,她曾表示,自己的体重一般会保持在42.5公斤左右。
不能超过43公斤这个上限。
为此,她每天都要称10次体重。
虽说她也表示此话有夸张的成分,可她有空没空上称是事实。
全红婵也在训练期间,将体重减轻了一些,以保持最佳状态。
两人的做法是那样地像。
此外,陈芋汐还表示:
女运动员十二三岁出成绩。
到十八九岁,即便度过发育期,身体机能也会下降,训练量和恢复能力都大不如前。
如今全红婵的状况,恰恰印证了她的这番话。
虽说她已经度过巴奥周期的发育关,顺利拿下两枚奥运金牌。
可职业生涯依旧面临不小的挑战。
也相信全红婵能度过一个个坎。
结语
墨西哥的晚霞染红泳池,这对交替登上领奖台的姑娘,正在更衣室分享同一副耳机。
她们的故事,早已超越简单的奖牌颜色。
或许,正如周继红所说:"正是这种良性竞争,让中国跳水始终站在世界之巅。
毕竟,在攀登巅峰的路上,从来不需要孤勇者。
这对闪耀世界的"水花双生花",下次相遇时又会绽放出怎样惊艳的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