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民国时期的历史资料,可以发现这是一个充满奇异与变化的时代。例如,基层官员“县长”的形象各异,有的贪婪成性,压榨百姓;有的与权势人物勾结,暗通土匪和军阀;还有一些县长在动乱和民众困苦之际,依然努力为民发声……


民国县城

01

1940年初,国民党桂系将领李品仙开始在安徽执政,民众苦不堪言。实际上,李品仙早在1938年就曾到访安徽,当时他指挥部队盗掘了位于寿县的楚怀王墓,留下了骂名千古。李品仙一掌控安徽,立刻展开了对民众财富的掠夺,并打击异己,许多为民请命的基层县长也纷纷被调离。

罗昌民曾担任安徽歙县的县长,自从李品仙到来后,他最烦恼的事情就是“征兵”问题。安徽歙县是当时皖南的重要县城,人口超过50万,成为国民党征兵的重要地区。那时,皖南各县的年轻劳动力几乎都被征调到了川军。

参军作战,捍卫国家,罗县长为何感到烦恼呢?尽管国民政府的征兵政策总体上没有太大问题,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出现了许多问题,导致老百姓遭受了很大的困扰。

例如,国民政府的兵役法明确规定,独生子女、未满18岁的青少年、残疾人士和在校学生均可免于征兵。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这些规定几乎形同虚设,各个部队到处抓捕,连老弱病残人士也未能幸免。按照法律规定,征兵应通过抽签决定,通常是每三人中抽取一名,五人中抽取两名,但许多地方根本没有进行抽签的程序。

歙县陷入了一片混乱,罗昌民苦思良久,最终想出了一个无奈的解决方案:允许通过买卖的方式替代壮丁。

02

在那个时期,富裕的人家不愿意亲自上战场,便雇佣他人替代自己参战。一些生活困窘的人则愿意去当兵,以便能给家里留下些钱。然而,这种做法本身是违法的,因此交易多在暗中进行,价格也相当混乱,甚至还有保长从中牟利,给普通百姓带来了很大困扰。

罗昌民召集了各地的官员以及地方的士绅和权贵,举行了一次“征兵会议”。在会上,他竭尽所能地说服与会者,允许通过买卖的方式替代壮丁,并将价格压低,同时确保这笔费用能全部交给受雇者的家属。经过罗昌民的积极推动,歙县的壮丁买卖逐步变得公开透明,告别了以往的混乱局面。


民国县长

显然,这只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无法改变大多数人民的生活状况。罗昌民只是一个普通的县长,没有任何权力和武装,要想让他有所作为,实在是难上加难。

1942年,国民党征兵力度加大,“买卖顶替”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到了11月,整个县城的壮丁缺口已超过20000人。各乡村的保长每日四处抓人,川军部队也派人进行抓捕,整个县城的局势异常紧张。

由于长时间未能完成任务,休宁团管区的一位副司令前来检查工作,并对罗昌民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借此机会,罗昌民详细阐述了征兵工作面临的困难:被征召的壮丁们被集中关押,备受折磨。一位负责看守的排长表示,在一个关押地点,饿死、病死和被打死的壮丁人数众多,“光是一个地方,就已经死了超过100人,死去的壮丁数量甚至超过了存活的!”

罗昌民的征兵工作可能没有达到预期,或者他对拉壮丁的士兵态度不佳,因此在第二年他被上级调任至青阳县担任县长。

03

这位独特的县长刚到青阳县就引发了麻烦,而且是相当严重的麻烦。

在上任的第十天,罗昌民为了掌握情况,带着几名随从到县城的各个机关进行视察。当他们在街上行走时,一个满脸血迹的老人突然冲了出来,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边磕头边呼喊:“大老爷,救命啊,大老爷,救命啊!”

罗昌民停下了脚步,立即叫人上前将老人扶起,询问他遇到了什么困难。这位老人约六十多岁,瘦得像根干柴,衣服破烂不堪。还没等他开口,三名士兵便从人群中挤了出来,其中一人腰间挂着手枪,另外两人则背着步枪,凶狠地盯着老人。

一位老人悲伤地诉说,自己的大儿子已经被征召入伍。然而,今天有三个士兵找到他,声称老人的大儿子在途中逃跑,必须让小儿子替补。老人对此感到非常不满,士兵们便对他进行了殴打,逼迫他凑齐300元。

这时,一个十四五岁的瘦小男孩走了过来,紧紧抓住老人的手臂,泪水夺眶而出。


老人继续说道:“这是第三次了,第一次也是说我儿子失踪,我求亲友帮忙给了他们300元。今年6月又来向我索要200元。现在我家里连破棉被都卖了,哪里还能再弄到钱呢?”说完,老人低下头,泪水止不住地流下来。路过的人们纷纷围上来,听了老人的遭遇后,皆摇头叹气。

罗昌民怒火中烧,立刻询问这三名士兵,他们究竟是哪个部队的,凭什么对人动手。那个拿着盒子枪的士兵态度极其嚣张,声称自己是接兵连的,抓捕逃兵是他们的职责,老人之所以受伤,是因为试图逃跑导致头部受伤。

没有人敢轻易挑战接兵部队。通常情况下,罗昌民只会以和善的方式劝说这三名士兵先行离开,然后再寻求解决办法。然而,罗昌民却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感到意外的决定:指示几名护卫将三名士兵的武器解除,并全部带到县府进行审问。

04

围观的群众都愣住了,三名士兵也呆住了,没人能相信,这位上任仅10天的县长,居然如此“张扬”。

那天晚上,罗昌民结束了视察工作,回到县政府后立刻对这三名士兵进行了审讯。经过询问,他才得知他们是驻扎在青阳县的一个接兵连的排长和两名士兵。罗昌民质问他们为何对百姓施暴并勒索钱财,他们却纷纷摇头否认。

既然不肯承认,那就别怪罗昌民态度不好了。罗昌民一拍桌子,愤怒地喊道:“动手!”三人立刻愣住,没法说话。那两个士兵更是吓得瑟瑟发抖,刚被打了几下屁股,便哭着求饶,承认了他们的敲诈行为。他们说,这几次跟着排长敲诈这位老人,每次每人能分到两块钱,其余的钱则被排长和连长瓜分了。


酷刑“老虎凳”

那位排长听后,脸上充满了愤怒,始终不愿意开口。既然如此,罗昌民就让人继续施加刑罚,接连打断了两根扁担,这个排长依然不肯说出实情。无奈之下,罗昌民只得继续用刑,搬来了“老虎凳”,把他绑在上面,脚下垫上砖块,一共垫了五块砖后,他才终于吐露真相,表示勒索的钱都是给了连长,而自己每次能分得50元。

05

罗县长的案件已经审理完毕,但也引发了不小的麻烦。

第二天一大早,负责接兵的川军营长上门来,怒吼大叫,声称如果自己的其他部下出问题,他不会承担责任。面对这样的威胁,罗昌民毫不畏惧,迅速召集县里的三个自卫中队,共200多人,准备出动两挺重机枪迎战。同时,他还立刻将此事件定为专案,计划将嫌疑人押送到皖南行署等候进一步处理。

罗昌民的一系列举动令接兵部队的营长感到困惑,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普通的县长竟然会如此勇敢。无奈之下,他只能低声求情,寻找中间人希望说服罗县长先释放人质,然后再将其送往接兵部队处理。看到营长屈服,罗昌民也不想再继续争执,于是便将人送了回去。


显然,这件事情不可能就这样轻易了结。接收部队迅速向上级报告,严厉控告罗昌民,省政府也前所未有地面对这种情况,因害怕军方的反应,他们立即决定解除罗昌民的职务。

罗昌民早已意识到,这次冲突使他的官场生涯走到了尽头。因此,他欣然接受现实,开始办理交接手续,并整理行李准备离开。没过多久,他接到了驻地一位好友的电话,对方十分关心罗昌民何时离开,并劝他尽快动身。

罗昌民瞬间察觉到了危机,因此对外宣布自己要去九华山游玩几天,随后再回来办理交接手续回老家。事实上,罗昌民早已悄悄处理好一切,独自一人化妆变装,悄然离开了青阳县。

安全到家后,那位朋友打来电话,告诉我当地驻军派遣人员前往九华山,原本是计划在那儿进行暗杀的……

多年以后,罗昌民回想起这段经历,依然感慨良多。这就是那个时代,这就是国民党征兵的真实写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