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剪刀、一张红纸
指尖翻飞间
哪吒的火焰纹、敖丙的鳞甲
申小豹的豹纹
渐次浮现
这是永泰非遗剪纸传承人
郑春华的“魔法时刻”
3月29日,在永泰“清新福建 共享非遗”主题活动中,郑春华以《哪吒之魔童闹海》电影里的角色为创作原型进行剪纸教学。看着神话人物在纸屑纷飞中“破纸而出”,台下学习的小朋友们瞪大双眼,连连惊呼:“红纸里跳出了神仙!”
“剪纸是‘以象寓意’的艺术。”
活动现场
郑春华边示范边讲解
巧妙运用对称、多角、团花
等传统折叠技法
经过裁剪
一个个鲜活的角色图案很快跃然纸上
花样繁复却连而不断
在她的指导下,孩子们从最初握着剪刀的生涩笨拙到逐渐得心应手,陆续剪出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中的哪吒、敖丙、无量仙翁等经典人物形象。
01
02
03
04
以纸为布、以剪为笔
郑春华在这项传统技艺上
耕耘了三十余载
将自己的情感与想象倾注其中
创作出一幅幅充满文化底蕴的剪纸作品
这段与剪纸的艺术情缘始于郑春华的童年经历。“小时候,我常常看见奶奶、婶婶们用剪刀剪出各种漂亮的窗花,当时就觉得特别神奇,像变魔术一样。”郑春华告诉记者,从那时起,她便踏上了一条与剪纸相伴的道路,开始了探寻艺术奥秘的旅程。
渐渐地,郑春华不再甘于剪普通的样式,开始拜访书画家,赴江西、陕西、漳州、泉州等地考察学习,将学习到的绘画技巧融入到剪纸中。同时,她还潜心研究剪和刻的协调之美,将阴刻、阳刻的民间剪纸手法与绘画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了独具个人特色的剪纸风格。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和发展。”郑春华说,在传统单色剪纸的基础上,她大胆探索套色、点染、拼贴等多样化的现代表现手法,加入锯齿纹、月牙纹、鱼鳞纹、漩涡纹、云纹等剪纸纹路做点缀以丰富画面。她的剪纸作品不仅包含传统的民俗文化,还将永泰当地元素融入其中,形成了一批批反映永泰风貌的剪纸作品。
其中,历时3个多月创作完成的4.6米巨幅剪纸作品《青云山下的永泰》引人注目。镂空红纸里,山河锦绣,笑脸攒动,乡村新景扑面而来。整件作品以写实手法为主,采取阴刻和阳刻相交替的办法,展现了青云山、武术、庄寨等永泰地方元素,更有穿境而过的铁路和拔地而起的大厦入作,生动诠释永泰新旧交融的时代风貌。
痴迷于剪纸的郑春华,有时候一剪就是一天,剪到兴头上甚至到了深夜还不舍得入睡。辛勤的耕耘换来了累累硕果。郑春华的剪纸作品《延安精神》获福建省“守望民间艺术作品大展赛”优秀作品奖、《建党百年精神谱系系列》获评福州市茉莉花文艺奖等。
如今
郑春华还在永泰一中、永泰县实验小学
永泰县樟城小学、永泰县第三实验小学
等学校开设剪纸课程
把“非遗剪纸”带进课堂
激发学生们的剪纸兴趣
让他们从小就耳濡目染
领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记者 全怡月 文/摄
新媒体编辑 徐强
监制 兰超 王臻
福州晚报新媒体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福州晚报,获取更多资讯
点亮和
转发分享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