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四大天王,究竟因谁而起?

这并不指向,“四大天王”概念由来的溯源,而是与张学友、刘德华、郭富城和黎明这四个人,关系紧密。

但这件事,其实已经过去了三十余年。

何故再起烟尘?



王晶做了个节目,叫“笑看江湖”。

讲来讲去,终于讲到四大天王,又以郭富城“打头阵”。

内容未必很新鲜。

但有一些概念和定性的东西,他讲得非常笃定,以其“老江湖”的地位,与不容低估的智商和情商,就当然并不是信口开河。

比如他说,“郭富城出道爆红”、“首张专辑《对你爱不完》,亚洲销量破百万”、“歌影同时爆火”、“步惊云独一无二”、“拍完《风云雄霸天下》之后,郭富城就开始走艺术路线”,以及“其实是等郭富城红了,才形成一个四大天王”。

最后一句,就是本文题眼。



这话说得很明白。

故而,笔者简单做了个总结,郭富城出道就红到爆炸,四大天王因他而起。

有人就“不爽”了。

他说,“你这理解能力堪忧,王晶只说了,郭富城走红先于四大天王组合的出现,并不是说四大天王因郭富城而起,你喜欢郭富城,也不必要强加因果曲解王晶的意思。”

其实,这本来没什么可争。

因谁而起,只是一个趋势和时间节点上的描述,因为以昔年态势论,缺少张、刘、郭、黎其中任何一个人,“四大天王”都没办法成势。

很简单,这四个人垄断了当年粤语歌坛销量的前四,彼此之间差距极小,其中又有三人,样貌不凡、人气鼎盛。

唱片销量、人气和偶像力这三者,就是门槛。

其他人进不来。

但“四大天王因郭富城而起”这件事,同样板上钉钉。



略过八十年代。

从刘德华从影坛“抢滩”登陆乐坛开始,“两大家族”、“三国大战”、“双子星”和“三剑客”等花名层出不穷。

注意,这些词叫“花名”。

换句话说,出了香港,它们几乎就是一种“无人知”的状态。

而“四大天王”是什么概念?

从这个名字出现那一刻开始,它就打破了香港一隅的桎梏,携着无可匹敌之威,横亘在整个华语世界的上空。

该不该问一句,为什么?



很显然。

它并不只是从“三”到“四”这么简单,也并不是说,只是多了一个偶像歌手进来,令乐坛更加热闹。

这是一场翻天覆地的“鱼龙变”。

而这其中,一举冲破华语唱片市场门槛的郭富城,当然就居功至伟。

出道三张全亚洲范围内破百万张销量的唱片、风行整个华语世界的“郭富城头”、一发售就卖破百万册的个人写真集、内地唱片市场的连续月冠和断货、新加坡醉心龙虎榜连续十二周冠军和单曲九连冠。

这些东西都是事实,而非吹嘘。



故不讳言。

除了郭富城,没人能引领这场变革。

也或者可以更进一步来说,整个香港乐坛,又有没有另外一位艺人,可以如郭富城一样,拍一个广告爆红台湾,发一张唱片就卖破百万,就连发型,也引得众生跟随?

不好意思,不可能有。

郭富城的俊秀、资质与少年派的气质,整个香港甚至整个华语世界,都不作第二人想。

他就是一道“真·龙卷风”。

除了他,没人能在当年席卷整个华语世界。

恰如王晶所说,当年那个机车广告,本来是准备找另外一位艺人拍,但那位艺人没有档期。

这当然是郭富城其人的运势。

但王晶紧接着又说,“如果不是郭富城去拍,那个广告不可能爆。”

复庸何言?



直至今日。

在电影、音乐、舞台和广告上,仍在不断深耕的郭富城,其实是仍在为“四大天王”名号,添砖加瓦。

反过来看,有件很有趣的事情。

以四大天王拥趸来讲,有不少人的心理优势,其实是建立在,郭富城履足香港乐坛的时间,要比另外三人要晚。

但资历略浅,就等于实力和声望不足?

清醒点吧,资历的深浅,根本并不足以定论,如郭富城这般的天纵之才和天选偶像。

而四大天王,因郭富城而起。

这是一个简单事实。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