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编制是三个师,每个师下辖两个旅,这样一共有六个旅。这六个旅长都是在红军期间战功赫赫的名将。那么。他们谁在红军时期资历最浅,谁在解放战争期间官职最高?

358旅的旅长是张宗逊,他是黄埔军校五期毕业的,也是老井冈。红军时当过第12军军长,实力不容小觑,也是主席的爱将。



359旅旅长陈伯钧,也是一位老井冈,被称为“干才”,他更是担任过红六军团军团长,这也是他在部队改编时能够成为359旅长的重要原因。

344旅是由红25军加上红26军与红27军组建而成的,徐海东担任旅长,他的资历和贡献毋庸置疑,尤其是他在红25军的影响力无人可比。

343旅是由红一方面军第1军团主力部队改编组成的,旅长是陈光。他后来的名气不大,但红军时期却是一位猛将,担任过第一军团代理军团长。

386旅是由第四方面军第31军改编而来,曾在红四担任过师长的陈赓做了旅长。



385旅是由红四方面军第4军改编的,王宏坤担任旅长,王宏坤是王树声的堂弟,他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斗争以及长征,担任过红4军军长和军政委,还曾任红四方面军副参谋长。



如果这样对比的话,其实陈赓的官职并不高,尽管他担任过红四方面军参谋长,但时间也很短,而且军事主官也才做到师长。相比较一下,其他几位最低的也是军长。

那么,到了解放战争期间呢?这个时候形势的确发生了一些变化,各个将领的发展也不太一样。

张宗逊长期战斗在大西北,在解放战争初期,就担任贺老总的副手。后来在解放大西北过程中,又是彭老总的副手,担任西野(一野)的副司令员。尽管他后来主要是辅佐彭老总,但这个级别可不低,可与三野的粟裕同一个级别了。

陈伯钧其实并没有在旅长任上多久就因为种种原因调回了后方,一直到抗战后期才又担任了副旅长。解放战争期间他去了东北,起先做的教育工作,后来成为了肖劲光的副手。

徐海东名气也挺大。只不过自从因为伤病问题倒在战场上以后,几乎一直在休养,甚至缺席了解放战争。



陈光在抗战胜利后去了东北,起先他担任东满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也曾担任纵队司令员,但是在之后,他因为与上司的矛盾激化,而遭到撤职,以后的发展并不顺利。一直到1949年他又任第四野战军副参谋长,并跟随部队一路南下广州。

王宏坤,他在解放战争期间曾担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兼第六纵队司令员,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纵队司令员兼桐柏军区司令员,但其主要还是在地方军区工作,目的是稳固大后方以及地方剿匪。

陈赓,他是非常特殊的。他是六个旅长里始终坚持在第一线的将领,而且在解放战争期间,陈赓带领的陈谢兵团并不属于某一个野战军,而是直接由中央军委指挥。到了,后期他又担任了兵团司令员,也是六大旅长中唯一的兵团司令员。

如果从职务上看,陈赓的兵团司令员一职,倒也不是最高的,毕竟张宗逊的野战军副司令员级别相对而言更高。但是显然张宗逊并没有陈赓这样直接带领军队作战要名声显赫。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