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特朗普政府发起一场史诗级贸易战,全球傻眼,甚至有的国家立跪。
中国在清明节,这个慎终追远的日子,自信果断祭出对等,甚至更甚一筹的反制,“将”向美方,等其继续出招。
以此,既维护了多边规则,又以“带头大哥”的姿态为全球反制经济贸易霸权的战略智慧。
中国为什么如此之强悍,这是近年来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有了与美同台竞技,甚至全面反制的能力,更进一步讲,这是几千年来,中国人骨子里忧患意识而催生的“备战”基础支撑。
从《周易》的“安而不忘危”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增强忧患意识”的铿锵宣言,中国人对风险的警觉、对危机的预判、对未来的筹谋,早已融入民族精神的基因。
这种跨越千年的忧患意识,既非消极的悲观主义,亦非盲目的危机焦虑,而是一种以历史为镜、以责任为锚、以底线为界的生存哲学。
长期主义:以千百年计量的时空观
中国人奉行长期主义,极为关涉子孙后代,不把麻烦和困难留给后世,希望后世过得好一些,一代人往往铆足劲干几代人的事,勤劳、坚韧和创造性,是举世难比的。
当西方文明沉迷于“征服自然”的狂欢时,中国典籍中早已留下“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的训诫;当某些国家将核废料倾倒入海时,长江经济带上“共抓大保护”的标语正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这种对未来的郑重承诺,在浙江余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石碑上,在塞罕坝林场三代人接力的绿荫里,更在“确保一江清水绵延后世”的庄严承诺中化为现实。
这种跨越代际的责任担当,源自农耕文明沉淀的“春种秋收”思维,更在现代化进程中升华为国家战略。
从中国高铁驰骋神州大地,到助力“一带一路”基础性形成;从“南水北调”世纪工程到“双碳”目标路线图;从航天领域的“三步走”到芯片产业的十年规划,中国人始终在做着“功成不必在我”的长期主义选择。
正如黄河流域治理中“既要只争朝夕,又要擘画长远”的辩证思维,展现出文明古国特有的现代时空智慧。
这种千年大计,接续向前的态势,特朗普政府的短期投机主义,一时一地上可能有所窃喜,长期如何与之相比!
底线思维:在极限处构筑防线
中国人向来要强,国人群体性希望在每一个方面都要比别人强。因而,在中国眼里,全球实际上就两个国家,一个中国,一个外国。
退一万步,中国其实做好的最大底线是,即使全世界都与中国为敌,也都不怕。这个底气最不得了。
翻开《孙子兵法》,“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的箴言跨越千年,与新时代“从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的治国理念遥相呼应。
这种思维在抗美援朝“钢少气多”的奇迹中,在改革开放“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里,更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时“备豫不虞”的预案里反复验证。
当代中国的底线思维呈现出双重维度。对外,建立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产业链安全的“战略盾牌”,将“卡脖子”清单转化为科技攻坚的路线图。
特别是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方面,中国的军事实力已今非昔比,甚至在某些方面具有压倒性能力,但中国人的“火力不足恐惧症”,还是“治不好”。
对内,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将“四大考验”“四种危险”转化为制度创新的动力。
内外兼修之下,这种思维构建起防范风险的国家安全立体网络。
苦难铭记:我辈自强中砥砺前行
大家都知道,中国人把历史看到非常重,特别是苦难史、屈辱史,以至于几千年的文明史简略而过,很多雄霸的光辉史一笔带过,唯独中国近代史单独拿出来,厚厚讲述,就怕后世忘记悲痛,停止洗刷耻辱的步履。
卢沟桥的石狮凝视着宛平城的弹痕,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鹅卵石广场记录着30万亡魂的呐喊。这些具象化的历史伤痕,通过教材编撰、纪念仪式、影视作品转化为民族的集体记忆。
当某些国家忙着拆除种族隔离纪念碑时,中国将圆明园遗址、旅顺监狱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种对苦难的凝视不是沉溺伤痛,而是为了锻造“落后就要挨打”的清醒认知。
这种历史观塑造了独特的危机应对机制。从1998年抗洪到2008年汶川地震,从非典疫情到新冠防控,每次灾难都催生应急管理体系的升级;芯片断供倒逼出自主创新热潮,贸易摩擦激活了“双循环”新格局。
几千年文明存续的智慧,让这个民族在盛世时保持清醒,在困境中孕育转机,在挑战前锻造韧性。
在今天世界变局和乱局之下,中国人的忧患意识正在完成创造性转化。它不再是“杞人忧天”的古老寓言,不再是“筑墙御敌”的被动防守,而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动精进。
当西方学者惊叹“中国总是能化危为机”时,他们或许尚未读懂。这种能力不是天赋异禀,而是源自对历史的敬畏、对责任的担当、对文明的守护。
特朗普政府不打全球贸易战,与世界潮流为伍,在中国这里可以占些利益,但是铤而走险,妄想打全球贸易战,获取更大利益,其实这步棋一定是一部“臭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国自古以来强烈的忧患意识,必然进一步催生更大的创造能力。外部压力之下,历史地看,中国的成长进步更快。
因而,长期来看,这就是送给中国加速复兴的“大礼包”。也难怪,英国《经济学人》最新封面,特朗普“让中国再次伟大”!
实际上,最让美恼怒的是,中国的目标不是超越美国,而是超越自己,成为更好的中国。
目前,对于中国,最担心的其实不是中美经济脱钩,而是贸易战,棋还没到中局,特朗普政府怂了,想“悔棋”。这样“扰乱”之下,对新构筑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破坏性影响则更大。
解筱文:战略学者。主评时政、文化、商业、铁路。微信公众号:zgmjply(评论员解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