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岁的杜特尔特正面临健康与司法的双重考验。自被移交至荷兰海牙羁押以来,他的身体状况迅速恶化——肌无力症、巴雷特食管及脊髓问题使其行动受限,甚至需依赖轮椅。更严峻的是,长期服用强效止痛药导致肝肾损伤,医疗团队警告,若未来三个月内无法回国治疗,他的生存几率将低于30%。
然而,国际刑事法院一直在玩沉默。尽管杜特尔特方面已提交紧急审理申请,但国际刑事法院迟迟未予回应。菲律宾副总统莎拉·杜特尔特公开质疑:"当司法程序成为拖延工具,正义是否已被政治绑架?"这种拖延战术被广泛解读为国际刑事法院的缓兵之计——如果仓促开庭,杜特尔特团队准备的反击证据可能令国际刑事法院的指控体系崩塌。
国际刑事法院声称掌握2000份"可信证词",指控杜特尔特在禁毒战争中犯下"反人类罪"。但问题在于,这些证据大多来自匿名线人,且经NGO组织转交,真实性存疑。杜特尔特的律师团队揭露,国际刑事法院调查文件中,732例所谓"法外处决"指控中,89%缺乏直接证据。
更关键的是,菲律宾已于2019年退出《罗马规约》,从法理上剥夺了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杜特尔特的首席律师胡安·卡洛斯强调:"此案无关正义,而是政治迫害。"前缉毒署长阿基诺更承诺出庭,揭露某些组织伪造数据的行径。如果这些证据在法庭公开,国际刑事法院的公信力将遭受毁灭性打击。
在杜特尔特的故乡菲律宾南部的达沃市,每天晚上都有民众集会,他们高举"现在轮到我们守护他"的标语。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支持杜特尔特,因为禁毒战争期间,菲律宾涉毒犯罪率下降67%,青少年吸毒率锐减81%。许多民众认为,杜特尔特的强硬手段换来了社会安全,而国际刑事法院的干预是对菲律宾主权的侵犯。
在国际社会,这场审判引发了连锁反应。匈牙利宣布启动退出国际刑事法院程序,总理欧尔班直言该机构已成"政治工具"。美国、俄罗斯等39国长期拒绝加入国际刑事法院,我们中国也在以不同的方式对国际刑事法院提出忠告。国际刑事法院成立22年来,80%以上的案件都针对非洲国家,这种"选择性司法"早已引发全球南方国家的集体不满。
杜特尔特案的本质,是国际司法体系与新兴国家主权意志的对抗。西方试图通过国际刑事法院惩戒"不听话"的领导人,但菲律宾、匈牙利等国的反抗表明,旧有的霸权逻辑正遭遇挑战。东盟内部,印尼、马来西亚等国明确支持菲律宾司法主权,越南更提议建立区域性人权争端解决机制,以摆脱西方主导的框架。
与此同时,菲律宾国会加速推进《主权司法保护法案》,拟对配合国际刑事法院调查的公民以"叛国罪"论处。这一强硬姿态,既是向国际刑事法院施压,也是马科斯政府平衡国内政治势力的手段。
尽管国际刑事法院试图拖延,但时间并不站在他们一边。杜特尔特的健康危机可能迫使法院提前审理,而其团队准备的证据一旦公开,或将彻底颠覆案件走向。在这场正义与政治的角力中,历史的答案正在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