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五木杏林

编辑整理 :双一流高教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原资源与环境学院)李镇宇教授,于2025年3月30日11时17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北医三院去世,享年87岁。


李镇宇,生于1938年4月,江苏省常州市人,中共党员。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森林保护学家。1959年毕业于南京林学院(现南京林业大学)林学系,同年考取北京林学院森林保护专业研究生,1964年4月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90年被聘为教授,1996年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2004年3月退休。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获林业部教书育人成绩显著荣誉证书,2007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称号。

历任森林保护教研室主任、森林保护学科负责人兼任原林业部森林保护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政府网幕毛虫防治指挥部专家组副组长、国家科委国家发明奖林业组评审委员、北京市政府专家顾问团林业组顾问、中国昆虫学会理事、中国林学会森林昆虫分会常务理事,《昆虫学报》编委、《林业科学》副主编和顾问,《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编委等职务。

李镇宇教授将自己的一生无私奉献于森林保护的教学与科研事业。他潜心治学、严谨笃实;为人坦荡,顾全大局;尊老爱幼,提携后进;待生如子,德高望重,深受师生敬仰。

他作为森林保护教研室主任,负责教学安排、教师进修等工作;积极推动学科教学体系建设,为森林保护人才培养打下坚实基础。先后给专科生、函授生、本科生、研究生讲授森林昆虫学、森林植物检疫学、森林害虫综合管理等课程,参与《森林昆虫学》(林业专业用)、《森林昆虫学》(森林保护专业用)教材的编写。参与《农业大百科全书(林业卷)》《北方林业技术大全》《森林植物检疫》的编写。学校在云南即将返回北京时,他专程到云南景东、文山等地采集大量松毛虫标本,同时将存放在仓库中的所有动物标本,包括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一批全部重新包装,安全运到北京。1977年高校恢复招生后,各林业院校昆虫标本大多丧失,李镇宇教授受林业部委托,主持林业部直属六所林业院校进行昆虫标本的采集交换工作,现在北京林业大学所用的森林昆虫标本有很多是经他采集或整理定名的。李镇宇教授指导和合作指导硕士研究生13人,博士生13人,农业推广硕士7人,他指导的博士学位论文入选2007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他指导的硕士毕业生2011年获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创新成果奖唯一个人奖。

李镇宇教授长期致力于森林害虫综合治理的研究。作为国家“六五”攻关项目的骨干,他参与了松毛虫化学农药合理使用的研究工作,并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开展白杨透翅蛾性信息素研究。1986年《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控制松毛虫的研究》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86年《白杨透翅蛾生活史、生活习性、发生发展规律、性信息素结构鉴定、合成、利用以及人工饲料的研究》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87年《若干昆虫信息素结构鉴定、合成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0年《杨干透翅蛾性信息素的研究》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2年《北京地区油松毛虫优化管理的研究》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95年《杨干透翅蛾性信息素结构鉴定、合成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此项目被林业部列为100个推广项目之一。1995年《赤(油)松毛虫综合管理的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8年《山西省黄土丘陵地区中华鼢鼠综合治理技术研究》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4年,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合作申请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森林害虫(松毛虫)自然控制机理研究”;1999年与北京市林木保护站合作申请获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舞毒蛾天敌昆虫多样性及可持续控制”;2003年,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合作申请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被害松树—马尾松毛虫—天敌的营养与信息联系及调控机理”,推动森保学科不断向前发展。

退休后,李镇宇教授依然心系学科,关注青年教师成长与学生发展,在教书育人、科研指导、学术传承等方面倾注心血,为新时代森林保护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作为中国森林昆虫学奠基人萧刚柔先生的弟子,李镇宇教授始终致力于学术传承与创新,联合主编《中国森林昆虫》第三版,并于2020年正式出版,为森林昆虫学领域留下宝贵文献。

李镇宇教授一生坚定信仰,始终以“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努力为党和人民服务到老,永远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为准则,他爱党爱国,忠诚教育事业,对我国森林保护与高等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热爱森保、忠于职守、勤奋钻研、勇于创新、乐观向上,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李镇宇教授的逝世,是我国森林保护领域的重大损失。我们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慈爱宽厚的长者。遵照先生遗愿,后事一切从简,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沉痛悼念,深切缅怀李镇宇先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