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作为江门市中级人民法院派驻到江门市蓬江区棠下镇罗江村的选调生,我在驻村工作中积极将法律知识与基层实践紧密结合,找准“服务员”“宣讲员”“调解员”的三重定位,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听民意解民忧,当好群众“服务员”

在驻村工作中,我经常和村两委干部、社工一起走访农户,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用心倾听村民们的需求和疑惑。针对村民关注的土地确权、邻里纠纷等问题,我根据政策法规逐一耐心为他们解答。除了释法解惑以外,我还积极寻求资源解决民生痛点。有一次村民代表大会上,我听到党员李伯关于改造村内候车亭的意见:“我们老人和孩子们都要在候车亭等车,但是亭子不仅年久失修,还摆满了杂物,连候车的凳子都没有。”为了帮助村里解决这一问题,我向原单位申请资金支持,对候车亭进行翻新改造,同时在亭内增设乡村振兴和法治建设宣传栏,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目前候车亭的主体工程已经建设完毕,不仅作为便民设施,还承担着公共活动场地的功能。



为农户解答政策法规 走访村企



候车亭改造项目四议两公开 候车亭已完成主体工程

授法理启民智,当好普法“宣讲员”

普法不仅是传播法律知识的方法,更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推手,能够有效提升村民的法律意识、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促进乡村和谐稳定。在驻村工作中,我联合驻村律师、法官,以法律宣讲、普法咨询等多种形式,结合村民的需求策划普法活动,还积极联系村内学校,重点开展一系列送法进校园活动。有一次与村内幼儿园园长交谈中,我得知家长们十分担心孩子进入小学后遇到校园霸凌,园长希望能帮助孩子们了解和预防校园霸凌行为,学会保护自己。为此,我开展普法讲座,向师生家长普及校园霸凌的行为类型、危害,以及相关法律规定和应对方法。课后,我联合棠下法庭在幼儿园毕业晚会上设置法律咨询摊位,向毕业的小朋友赠送特殊的法治礼物。普法之路虽然漫长且充满挑战,但每一步都踏实而有意义,法治的种子播种到乡土之中,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防止校园暴力普法课堂


民法典进校园活动

融情理通法理,当好乡村“调解员”

作为选调生,我经常在调解工作中碰上硬钉子,有一次村民老李和孙姨因院墙越界剑拔弩张。村委带着我到两家了解情况,初步调解无果后,我们一方面请来德高望重的乡贤和司法所的同志从中调和,另一方面还邀请了执法部门警示违法后果,最终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依法办事的多重调解下,终于为两户村民厘清边界,定纷止争,最终双方各退一步,握手言和。“法理是筋骨,乡情是血肉,我们要有温度地运用规则。”村委罗哥向我传授经验道。情理法的有机结合是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有效途径,每一次成功调解,都是对“情理法”融合的一次生动实践。只要我们用心倾听、用情沟通、依法行事,就能找到打开和谐之门的那把钥匙,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与多部门共同调解纠纷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未来,我将继续保持“三员”之姿,以法治之笔、服务之墨,描绘乡村振兴画卷。

编辑 | 蓬江发布编辑部

来源 | 区委组织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