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陶瓷史上,“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一直是顶级宋瓷的代名词,随便一件都能拍出天价。
然而,2013年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单中,却有一件来自民间窑口的瓷器,和五大名窑的顶级珍品平起平坐,它就是:宋代登封窑珍珠地划花虎豹纹瓶。
故宫藏 宋登封窑珍珠地划花虎豹纹瓶
这件瓷器凭什么能和皇家御用的汝窑、官窑比肩?它背后又藏着怎样离奇的发现故事?
故宫博物院的这件珍珠地划花虎豹纹瓶,原本叫“双虎纹经瓶”,后来专家发现瓶身上的两只猛兽一只像虎、一只像豹,于是改名。
它的珍贵之处,不仅在于存世仅此一件,更在于它代表了一个差点被遗忘的顶级民窑:登封窑。
郑州市登封窑陶瓷博物馆
登封窑位于河南登封市,始于唐代,兴盛于北宋,却在元代后神秘消失。它的绝技是“珍珠地划花”:在洁白的瓷胎上,工匠先刻出花纹,再在空白处戳满细密的珍珠般的小圆点,最后填上褐彩烧制,成品如金银器般华贵。
这种工艺原本被认为是河北磁州窑的独创,直到1962年,陶瓷专家冯先铭在登封曲河村发现古窑遗址,才确认珍珠地划花是登封窑的招牌!
可惜当时只找到大量碎瓷片,完整的器物寥寥无几,登封窑的地位一直未被重视,专家学者们也一直多年苦寻着更多遗址。
直到2007年,一个农妇的疯狂盗掘,让登封窑的国宝级瓷器成堆出现,甚至被拿来喂猪!
当年媒体截图
2007年,河南登封市徐庄乡的农妇王秋分(化名)听说“挖古董能暴富”,便和丈夫赵大年(化名)拜了个文物贩子为师,学起了盗墓手艺。
他们回到老家,在朱垌村租下两处老宅,用一条烟就打听到了一个古窑遗址。随后雇人开着挖掘机狂挖三天,竟挖出284件完整瓷器,装满了一卡车!
更离谱的是,王秋分把这些唐宋金代的珍贵文物全当日常用品:吃饭的碗、洗脚的盆、喂猪的槽,全是登封窑的珍品!
满院子“国宝”
2008年,警方接到举报突袭她家时,同来的专家们当场集体傻眼:“这哪是民宅?简直是博物馆!” 院子里堆满了白釉珍珠地划花瓷器,有些甚至比博物馆藏的还精美。
最讽刺的是,王秋分根本不知道自己用“国宝”喂猪洗脚,还抱怨:“这些破碗烂盆又不值钱,我家多的是!”然而事后发现这是狡辩,因为她的丈夫交代:“准备卖给外国人,轻轻松松当个亿万富翁。”
还好被及时发现,这批文物出土后,登封窑的价值终于被正名。过去,珍珠地划花瓷器常被误认为是磁州窑的产物,但王秋分盗掘的这批瓷器,明确来自登封窑遗址,证明这种工艺是河南匠人的独创,直接撑起了一座博物馆!
撑起一座博物馆
更关键的是,故宫的虎豹纹瓶原本被认为可能是磁州窑产品,但窑址发现后,专家确认它是登封窑的巅峰之作。它的纹饰精细程度,甚至超过许多官窑瓷器,堪称“民窑中的官窑”。
2013年,国家文物局将它列入禁止出境展览名单,和汝窑天青釉、官窑弦纹瓶等皇家珍品并列,成为中国陶瓷史上唯一获此殊荣的民窑瓷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国宝,或许就藏在最不起眼的角落,哪怕是一个喂猪的槽,也可能是改写历史的无价之宝。